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从1986年至2010年,本市已连续开展了五个五年普法工作。二十五年来,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得到明显增强,城市法治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依法治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初,党中央、国务院转发“六五”普法规划,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本市“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五年来,各级法制宣传教育部门紧扣城市法治化的脉搏,紧贴基层民主法治的实践,坚持以学习宣传宪法为核心,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较好地发挥了法制宣传教育在弘扬法治精神、提升公民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普法工作亮点纷呈。  相似文献   

3.
经历过黑白颠倒、无法无天的蒙昧,再没有什么比法治与理性的力量更能撼动人心。25年前的一五普法,以报春者的姿态吹起嘹亮的法治号角。一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宏大的普法运动由此催生,犹如春风化雨,润泽神州大地。25年后,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法治精神与整个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已今非昔比。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教育、引导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其中“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客观反映了目前普法宣传工作中科学性、实效性、创新性不够等问题,也为我们改进工作指明了方向。探索建立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努力破解普法宣传工作的难点和不足,是当前司法行政工作十分现实和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对重庆市江北区普法宣传工作梳理分析后,提出建立社会普法教育机制的初步构想,旨在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推进法治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现代城市治理法治化直接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城市治理法治化有助于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有助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助于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城市治理法治化应将公平正义、良法善治、平等竞争作为价值目标.提升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应同时着眼于立法、执法、司法、法治思维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北仑以建设法治文化先行区为指引,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普法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化实践,率先创新社会化普法模式,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北仑印象"一直走在省、市普法工作前列,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2014年,该区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也是全市唯一连续三届(2011年、2013年、2015年)全国法治  相似文献   

7.
张志铭教授在题为《作为治理方式与生活事实的法治》的该书“序二”中介绍说:“我们研究的课题是世界城市的法治化治理,针对的是上海市建设法治化国际大都市的需要。从逻辑上说,它要求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世界城市是不是奉行法治化治理;二是世界城市如何进行法治化治理,其具体状况如何。而如果我们从既成理论关于法治的要求来进行课题研究,将使我们无法在比较饱满的意义上针对主体需求回答第二个问题;如果我们撇开既成的法治要求从世界城市本身出发、直接面对对象,又可能使我们遭遇第一个问题的困扰。”“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是不是奉行法治化治理,更多地取决于历史和逻辑的推定,  相似文献   

8.
法治重庆的形成之路——回眸重庆二十年普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二十年的普法之路,没有人能够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这就是在有形和无形力量的推动下,中国法治化进程正在一步一步地朝前走。然而,法治要真正扎根于国土,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是一个由“完善法制”到“实现法治”的转变过程。法治的政治基础中有若干的普适性原则 ,如民主合法性、权力制约、政治文化等 ,但这些原则必须立足中国法治化的历史与现实 ,才能形成中国法治的具体实践模式。基于这样的中国背景 ,中国法治化的现实路径必然有其特点 :在民主政治与权力制约的法治体制选择上 ,应以中国基本政治规范为基础 ,以规范党政关系为核心、提升人大的地位和作用为现实切入点 ;在法治的文化建设上 ,应立足中国的国情 ,把握现代先进的法治文化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法治化的现状及途径□王宗礼一、法治化:标准与价值法治化是由人治导向法治的过程。因此应当从人治与法治的对比中获得对法治基本含义的阐释。法治与人治都是人类治理国家的方式和体制,但两者在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基础,治理国家的理念和方式以及治理国家的后果等方...  相似文献   

11.
论战时军法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造就了军法,自然也就造就了平时与战时有别的军法规定——战时军法。这一平时“备而不用、备而不施”且又常常被人所遗忘的法律,其实有着独特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2.
法的权威性与其适用性是不可分离的。如果法律不能由法院强制执行,那么法律除了空洞的词汇外,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而,法的可诉性是法治的必然要求。法的可诉性是司法权得以行使的前提;是对行政权行使的有效监督和控制;更重要的是为保障公民自由地享有属于自己的权利提供了可靠的手段,而这正是实现法治的核心价值所必需的。法的可诉性在加快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作用不能被低估。  相似文献   

13.
法律意识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国家法治化程度的高低.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来说,法律赋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是否被民族地区充分的利用,关键取决于该民族地区的法律意识的高低,而且主要体现在当地行政长官、人民权利集合体的权力机关领导者身上.为了保证<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各民族自治地方的有效实施,在依法自治的同时,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临商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与市场经济制度结伴而生。透过对临商现象城管执法的分析不难看出,行政执法活动必须注意执法的经济环境和影响的作用,脱离经济条件的决定作用,孤立的谈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其结果一方面会导致法之不行、损害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执法者与被执法者的矛盾、对立和冲突。固此,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执法原则、执法方略,以有效应对这一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法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古代自然学、中世纪神学时期的自然法学、古典自然法学,近现代自然法学,其中古典自然法学时期的自然法学的理论是最为杰出的,它是建立在批判中世纪神学的自然法学基础上形成的,以人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这一时期自然法的理论十分完善,为西方世界的文明法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为了掌握古典自然法学的理论内容,本文分析了古典自然法学中的自然法观念的起源、特征、意义以及局限之处。  相似文献   

16.
自然法从古希腊伊始,至今一直是法律思想领域的一柱栋梁,它历经西方社会各大学派的吹捧或是抨击,从兴盛到没落再到复苏,不得不说它是西方法律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学说。它奠定了西方法律人权、民主、分权等观念的基础,它的超然、实然、应然的内容层次也为现代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它在西方法律文明史上的地位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人权法与中国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将"人权"规定在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文件中,成为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国际准则.我国已签署、加入了一系列的国际人权公约,并且,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33条加入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内容.刑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具有社会保护和人权保障双重机能.国家承担的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义务,在修订后的刑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直接适用的法"是国际私法的重要范畴.但是,我们对其研究并不够,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弄清楚.本文拟通过对"直接适用的法"理论产生和实践运作的探讨和分析,结论其特点、界定其概念.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法律权威的缺失已成为培育良好公民法律意识的最大障碍,国家在法制合理性上的问题是其明显的表征。要通过法治力量来培育良好公民法律意识的当务之急在于推行立法和执法的合理性,以消解法律的局限性、滞后性和疲软性而增强法律的神圣性、权威性和必行性,为良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石。本文结合商业贿赂的问题谈谈法律权威对于培育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Rule of Law     
正China establishes a comprehensiv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China's top legislature,adopted an amendment to the Criminal Law at a bimonthly session in February,reducing the number of capital punishment by 13 to 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