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谈起世界大诗人,人们的脑子里立即浮现出这样一些名字:华兹华斯,海涅,雪莱,拜伦,普希金,波德莱尔……雨果。在谈雨果时往往语焉不详,尽管文学史上说他是伟大诗人,但中国读者却几乎读不到他的诗作。中国读者对于作为小说家的雨果有了充分的了解,可是对作为浪漫派诗人的雨果却知之甚少。1985年,雨果逝世一百周年,法国把这一年定为“雨果年”。在我国,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雨果诗选》(沈宝基译),接着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另  相似文献   

2.
创作出散文剧《安日洛》(Angelo 1835)之后,雨果整整三年未涉足剧本创作。然而,他心中始终渴望再写一出能与诗剧《艾那尼》相媲美、相对应的诗剧。数年以来,一个个戏剧人物在他的胸中酝酿着、躁动着。一八三八年元月,在德·奥尔良公爵等人的帮助下,雨果和大仲马得到了他们期望了很久的自己的剧院:旧旺达杜尔剧场(即后来的文艺复兴剧院)。雨果受托为剧院开张写一个剧本。于是,他呕心沥血,伏案半载有余,在同年八月八日,又给世人捧上了一部诗剧珍品:《吕意·布拉斯》。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语言统计学的方法,考察了雨果17部重要诗集中所出现的同位语隐喻,讨论了它们在雨果诗作中变化的规律,它们与作品主题的相关性,它们的不同形式和这些形式与隐喻意义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雨果诗歌里的功能。本文所讨论的17部诗集,收集了雨果从1818年至1878年整整六十年间所创作的大部分诗歌。同位语隐喻在这些诗歌中出现的次数,明显地与作品的创作年代有密切关系。在1850年以前写的诗中,平均约每1200行诗才有一个同位语隐喻;在1850年至1860年期间创作的诗中,平均约120行诗便出现一个同位语隐喻;在1860年以后创作的诗中,平均约320行诗有一个同位语隐喻。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同位语隐喻的运用是雨果50年代诗歌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此外,同位语隐喻在哲理诗、史诗和政治讽剌诗中的绝对频率和相对频率均大大高于在抒情诗中的绝对频率和相对频率。故本文作者提出,同位语喻的运用是雨果哲理诗、史诗和政治讽刺诗语言的一大特点。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雨果17部诗集中出现的同位语隐喻共包含10种不同的形式,这些形式赋予了隐喻某些特殊的意义。同位语隐喻在雨果诗歌中的作用,主要地不是在于它们的修辞功能,而在于它们的认知功能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纪念雨果逝世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八五年五月二十二日十三时二十七分,一位受人敬仰的伟大诗人,法国十九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维克多·雨果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举国哀悼,为这位文学巨匠举行了国葬。  相似文献   

5.
许枫 《法国研究》2007,(2):38-46
1827年,年轻的雨果汇集了当时零星散在的戏剧美学观,在其为浪漫主义戏剧《克伦威尔》所写的序言中,系统提出了了浪漫主义的戏剧观。自此,雨果便在其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不断对其戏剧理论加以改进完善。37年之后,这位浪漫主义大师又在其理论专著《威廉·莎士比亚》中,对浪漫主义的戏剧美学理论重新进行了思考,进一步丰富了独特的浪漫主义戏剧理论。本文拟对雨果1827年的戏剧观与其在《威廉·莎士比亚》中重新提出的有关戏剧理论进行初步的比较,从而揭示其戏剧理论的演变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一八六六年三月十二日,维克多·雨果的又一杰作问世了。这部书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布鲁塞尔和巴黎同时成为畅销书。一时间书中的章鱼成了整个巴黎街谈巷议的时新话题。专家学者们举行记者招待会,大张旗鼓地否认章鱼能致人死命;帽店老板捷足先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力于解读雨果艺术观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成功的艺术作品是永恒的,艺术的美在于它无从更臻完美。文章首先揭示了雨果艺术观的柏拉图主义倾向,并以此阐发雨果的“艺术是永恒不变的”观点。为了消除仍然存在的解读疑难,本文又在语言学的视角下为雨果的艺术观提供了—个现代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辩护。  相似文献   

8.
维克多·雨果是举世闻名的作家 ,也是一位修辞大家。本文对其《悲惨世界》( Les Mis rables,1 86 2 )和《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雨果写法 ],1 874)这两部小说的语言运用特色试作一些初步探讨。透过小说的摘录句例 ,我们将重点赏析雨果运用“反复”与“对照”修辞法的语言表达形式及其修辞效果。雨果在描写人物或事件时 ,不时运用“反复”修辞法 ,其中有的词语反复使用次数之多较之其他作家实在罕见 ,以至蔚为奇观。他借此大笔挥洒 ,语势滔滔 ,造成反复吟咏的强劲旋律和情感奔放的非凡气势 ,给文句谱就诗歌一般的强烈节奏感和令人…  相似文献   

9.
雨果在序言中写道:“在这两卷里,一个灵魂在倾诉,一道死亡的深渊隔开了《往昔》和《今朝》。”如果说第一部分《往昔》是黎明的曙光、幸福的憧憬、甜密的爱情;那么第二部分《今朝》却表现了沉沉的黑夜、幻想的破灭、冰冷的死亡。第四章“献给女儿的诗,是第二部分的第一章,它象一首悲怆曲,表现了悲哀、痛苦、回忆和挣扎,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莱奥波蒂娜是雨果最喜爱的长女,她和夏尔·瓦格里心心相许,于1843年2月15日举行  相似文献   

10.
(一)儿童是维克多·雨果在文学创作中偏爱的主题动机。雨果始终热爱孩子,了解孩子,并且明显地具有孩子身上的那种原始的、自然的、神秘的、诗一般的东西。只要我们读一读《笑面人》、《悲惨世界》,只要我们读一读《做祖父的艺术》和雨果写给孩子的诗,就不难发现雨果那颗顽强跳动的童心。《笑面  相似文献   

11.
雨果诗选译     
下面几首诗是武汉大学法语系应届毕业生的译作,收入自编的《雨果抒情诗选》中。此诗选作为对武汉大学与法国友好合作五周年和雨果讨论会的献礼,获得了好评,故而本刊选登其中几首。  相似文献   

12.
凭什么只有好莱坞才能拍科幻大片啊?我们有刘慈欣的《三体》,就等着看他的大片吧。2015年文学界的一件大事就是在8月23日,刘慈欣作品《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继莫言之后,中国作家获得的又一国际文学大奖,也是中国科幻小说家斩获此国际大奖的第一人。10月18日,刘慈欣在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中被授...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如同他的社会经历一样,会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正如赫尔岑所说:“小孩儿时候,再加上刚刚进入青年时期的两三年是生活中最充足的、最优美的、最属于我们的部分:它不知不觉地决定整个未来。”国内有关雨果的著述,对雨果从学校步入社会以后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作过较多评介,但对其青少年时代大都着墨不多,语焉不详。笔者希望本文对于深入  相似文献   

14.
雨果和波德莱尔是法国最著名的两位诗人。雨果的诗歌气势磅礴,雄伟壮丽,有如波涛翻滚的汪洋大海,好似天空轰鸣的雷声,又象进军的号角;波德莱尔的诗歌则精雕细凿,尖锐深刻,既如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又象炉火纯青的钢刀,刺到了人类尚未探测过的新领域;雨  相似文献   

15.
在雨果的文学创作中,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他首先是一位诗人,他浩如烟海的诗作中所包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至今仍然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发掘。在法国诗歌的发展史上,可以说,雨果起继往开来的作用,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后的许多法国诗人都曾从他那里吸取过养料。他在诗的內容和形式上对法国诗乃至西方诗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一个显著的方面就是他对史诗这个古老文学体裁的继承与创新。本文拟着眼于对《惩罚集》和《历代传奇》这两部作品的分析略述雨果史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在进入正题以前,我想对雨果的文学作品谈一点个人的看法。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是比较突出的。他不只是一个浪漫派的首领,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既是剧作家、小说家又是诗人。因此,在法国文学史教学中讲到浪漫主义时,他是重点作家,不可避免地对以上所提到的这三方面的作品都要加以  相似文献   

17.
雨果和屈原     
一、惊人的相似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诗人雨果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颂诗《国殇》,追悼为国损躯的烈士。雨果在诗中高歌:光荣属于永恒的法兰西!/属于为它而牺牲的战士!/光荣属于壮烈!刚强!英勇!/属于被他们榜样激发的/也要向光荣之宫进发的、/将继他们而殉国的英雄!  相似文献   

18.
雨果美学对照系统是两类元素对照,即正元素与负元素的二重对照,它们都以成组成组的正负对立元素排列。雨果美学对照系统的正负两大元素的在艺术中的关系和在现实生活中一样,这“一切都是互相连锁、互相演绎的”。所谓“互相连锁”指的是彼此连结在一起互相衬托,互相结合但并不相混,目的在于以丑烘托美,  相似文献   

19.
求索     
“哦深渊!潜心难究的谜。”打开雨果的诗集《静观集》的最后一章《在无限的边缘》,这种悲凉凄怆、落难英雄式的呼唤便会立即攫住读者的心。是在千仞高山之巅?还是在万丈深渊之底?是在远古洪荒之始?还是在末日审判之终?雨果这个感情丰富的诗人,精力充沛的战士,竟在这里叩响了玄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20.
对法国浪漫主义流派的研究,我国通常有一种极为普遍的观点:积极浪漫主义派体现资产阶级革命精神,其代表是维多克·雨果;“代表封建贵族反抗革命运动”的消极浪漫主义派,其代表则是阿尔封斯·德·拉马丁。(参考《辞海》“浪漫主义”条目)本文不准备探讨浪漫主义有否积极与消极之分,也不打算给雨果下结论;本文仅将这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