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媛 《理论月刊》2022,(7):125-13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刑事侦查中的犯罪现场勘查对象从工业社会的实物类证据向信息社会的数据类证据转变,为了进一步获取远程网络数据,犯罪现场勘查正在向着网络远程勘验迈进。网络远程勘验在我国电子数据取证体系中属于一种线上取证方式,在法律定位上存在勘验论、搜查论等不同定位的争论,在法律属性上存在强制侦查和任意侦查法律属性的争议。实践中,公安机关通过终端勘验、网络流勘验、窝点勘验和远程勘验实现了“四勘一体”的非接触式网络犯罪侦查路径。必须通过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构建网络远程勘验体系,适用现场勘验规则和电子数据取证规则双重规则加以规范,对网络技术侦查限制严格的启动程序,并在勘验论视角下实现电子数据分级取证,从而实现对网络远程勘验侦查行为的程序规制。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犯罪已经成为严重社会问题。由于电子数据的不确定性、不易被发现、易消失性、易改动性等特点,造成在侦查过程中对电子数据证据提取的困难。文章依据《公安部电子物证检验大纲》(2005),并结合侦查计算机犯罪案件的体会,对电子数据证据的提取原则与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网络犯罪的特点及其侦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犯罪具有秘密性、跨区域性、专业技术性、证据易毁性、罪恶感淡化等特点。侦查网络犯罪需要建立动态网络监控体系,构建网络犯罪侦查协作格局,加强网络电子证据收集,充分发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在侦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依据现有刑事程序规范,电子数据是一种法定证据类型,侦查机关在立案审查阶段具有电子数据初查权。在初查阶段,侦查机关只能采取任意侦查措施收集电子数据,不能使用强制侦查措施。但由于程序规范上的失位、措施运用不当等原因,初查阶段电子数据的收集呈现出立法衔接不畅、类型界限不清、收集方式笼统等问题。追本溯源,应归因于目的与手段的比例失衡。基于比例原则的妥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的相关要求,应从明确初查程序法律地位的妥当性、明确初查中任意侦查措施的必要性以及调查核实权益保护的均衡性等方面促进该阶段电子数据收集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行为、环节发生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电子证据,电子证据是网络诈骗案件证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网络诈骗案件的电子证据技术分析依据为基础,提炼出该类案件电子证据分析的技术特征,并以此架构该类案件的电子证据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以期为该类案件的电子证据侦查取证和司法鉴定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研究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规范体系及其具体内容,结合侦查工作实践,探讨如何适用技术侦查措施,是侦查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文章在对技术侦查措施的概念界定基础上,对侦查人员在技术侦查措施使用中的作用和态度予以明确,然后对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规范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研究了技术侦查措施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的案件范围、执行主体、审批、证据的收集与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犯罪手法借助新技术不断翻新,电子数据侦查实验已经成为公安机关解决新问题、查明复杂案情的重要侦查措施,是勘验、检查、鉴定等措施的重要补充.将在分析电子数据侦查实验适用情形的基础上,介绍电子数据侦查实验的常用技术方法,并阐述电子数据侦查实验的基本流程及笔录制作要点.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型虚假广告犯罪相比,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跨地域性,使侦查机关在侦查网络虚假广告犯罪案件时通常会遇到情报信息不易收集、管辖权难以确定、电子证据收集和保全困难等问题。针对该类犯罪侦查难点,应从情报信息主导侦查、明确管辖权、虚拟侦查与电子证据固定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9.
网络诈骗案件主要呈现网络购物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开设"钓鱼"网站诈骗、以"刷信誉"等为名兼职诈骗、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等几种类型。网络诈骗案件侦查工作中,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认定成为重要关切点,其不仅需要切合传统证据理论所要求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要求,更要拓展应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由于电子数据在提取环节、鉴定程序和定案规则适用方面存在多种困境,故而,需制定电子证据刑事调查的特殊规则,逐步完善电子数据鉴定的相关规则,同步完善电子证据的审查采信规则。  相似文献   

10.
网络犯罪侦查的特点之一就是案件的线索和证据都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了取证虽然只是网络犯罪侦查的一个环节,但其作用和涵盖的范围却涵摄侦查的整体过程。网络犯罪侦查取证对象的变迁,电子数据不确定性对手段和目的带来的新要求,以及网络线索扩线的特殊意义,导致了实践中任意性侦查行为与强制性侦查行为相互交融、案外第三人诉讼权利保障缺失等问题。为了回应网络犯罪取证程序的现实困境,应对网络犯罪取证行为进行动态规制,除了严格规制手段和目的外,还应注重程序入口方面比例原则和数据收集最小化原则的适用,以及取证行为的动态规制。  相似文献   

11.
非法网络支付平台案件的电子证据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非法网络支付在我国愈演愈烈,成为助推非法期货平台、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等犯罪蔓延发展的重要载体工具,但目前如何有效开展侦查和打击非法网络支付平台缺乏可借鉴的案件指导。在构建非法网络支付平台的框架结构图后,分析归纳该类案件的电子证据源,以某非法网络支付案为基础探讨了电子证据侦查思路,架构该类案件的电子证据分析方法,以期为该类案件的电子证据侦查取证和司法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洪 《公安教育》2011,(3):53-56
<正>电子侦查技术是指将电子科学技术应用于刑事侦查工作,以获取犯罪情报、收集犯罪证据、预防犯罪和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门应用科学,是运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的各种侦查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将电子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刑事案件的侦查,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刑事侦查领域的反映,也是实现刑事侦查价值目标的客观需要。在公安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严禁刑讯逼供,但刑讯逼供仍然屡禁不止,其根源在于目前侦查办案取证能力有限,还依赖从供到证的侦查模式,还受侦查技术的限制欠缺证明能力。在司法实践中,要强化审判中的证据意识,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坚持疑罪从无原则,避免因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4.
视听资料是我国1997年《刑事诉讼法》增加的新的证据种类,这类证据是视听技术日益发展的产物,司法实践中对它的使用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公安机关的侦查部门对视听技术的使用仍较多局限于《刑事诉讼法》修订以前的模式.诉讼制度变革给侦查部门带来较大的挑战.时代的发展要求侦查部门充分发挥视听技术的各项功能,将其广泛运用于侦查实践的各个环节,为侦破案件、打击犯罪服务.  相似文献   

15.
调取证据侦查措施是新刑事诉讼法做出的新规定,正确界定调取证据的概念,全面解读调取证据的法律规范,并研究调取证据在侦查实践中的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有助于新刑诉法的正确实施,推动公安侦查工作合法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视听资料是我国 1 997年《刑事诉讼法》增加的新的证据种类 ,这类证据是视听技术日益发展的产物 ,司法实践中对它的使用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公安机关的侦查部门对视听技术的使用仍较多局限于《刑事诉讼法》修订以前的模式。诉讼制度变革给侦查部门带来较大的挑战。时代的发展要求侦查部门充分发挥视听技术的各项功能 ,将其广泛运用于侦查实践的各个环节 ,为侦破案件、打击犯罪服务。  相似文献   

17.
施谋侦查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秘密性的特殊侦查行为,有狭义立法型与侦查习惯型两种立法样态,具有立法模糊性、实践普适性、相对合法性与灵活多样性的特征。施谋侦查所获信息可分为适格证据类、准证据类与非证据类三种,其证据转化具有理论与实践中的必要性。新刑事诉讼法中施谋侦查证据转化具有理念上的冲突、规则上的冲突及理论上的缺陷。合理的施谋侦查证据转化形式分为多元转化式、侦查主体作证式与相对人参与式三种。  相似文献   

18.
宫路 《公安研究》2008,(5):14-18
近年来,网上银行迅速发展,其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网上银行犯罪模式呈多元化,实质都是传统犯罪形式的翻新。对于以网络为基础的网上银行犯罪,证据资料易被篡改、销毁,并且在侦查取证时技术复杂、要求较高,此类案件的侦查取证工作较之于传统案件相对困难。因此,必须基于网上情报信息搞好网上银行犯罪案件现场勘查、电子证据的提取以及电子证据的保全等工作,从而有效打击网上银行犯罪。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实务中越来越多的证据以电子数据形式呈现,对于公安机关取证实务而言,电子数据检查是过往实务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侦查取证程序.针对基层公安机关取证实务中常见问题,结合最新出台的《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1],明晰理清电子数据基本概念、流程、关键技术及其标准运用,突出电子数据检查常见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网上银行的迅速发展,其发展的"瓶颈"--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网上银行犯罪现象诸多,其实都是传统犯罪形式的翻新.对于以网络为基础的网上银行犯罪,证据资料易被篡改、销毁,并且在侦查取证时技术复杂、要求较高,此类案件的侦查取证工作较之于传统案件相对困难.因此,必须基于网上情报信息搞好网上银行犯罪案件现场勘查、电子证据的提取以及电子证据的保全工作等,从而有效打击网上银行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