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黑鲨前传意大利白头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鱼雷生产商之一,致力于发展电动推进鱼雷,其研制的A-244轻型鱼雷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装备了15个国家的海军,总计1200枚。然而,其研制的重型鱼雷却远不如A-244轻型鱼雷那样声名显赫。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白头公司研制了其第一代重型反潜鱼雷G-62EF,绰号袋鼠。该型鱼雷直径533毫米,结合了美国MK-44轻型鱼雷和老式的德国G-6e鱼雷的技术,很难说得上是白头公司的独创性技术。到60年代末,G-62EF鱼雷已到了服役寿限。1971年,意大利海军提出发展一型新的鱼雷以替换G-62EF鱼雷。新鱼雷命名为A-184,仍由白头公司研制。白头公司在1973年制造出A-184样雷,1974年定型投产,装备潜艇和水面舰  相似文献   

2.
早期鱼雷的发展大约在1800年,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富尔顿提出一种能够携带大量火药在敌舰水线下爆炸的装置,他将其命名为“鱼雷” (Torpedo)。那时的鱼雷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鱼雷大相径庭,这一名词当时代表着所有在水下爆炸的装置。大卫·布什内尔、罗伯特·富尔顿、塞缪尔·柯尔特和其他同时代发明家发明的是固定式鱼雷,也就是现在的水雷。最早使用鱼雷的记录是1801 年,罗伯特·富尔顿用一个装有20磅火药  相似文献   

3.
鱼雷的早期发展1868年,英国人罗伯特·怀特黑德与奥地利人鲁比斯在奥匈帝国发明了一种新式武器。这种武器外型与专爱攻击水中大型生物的电鳗(拉丁文为Torpedinidae)相似,故被称为鱼雷(Torpedo)。世界海战史上的革命性新式武器——白头鱼雷就此诞生。鱼雷的出现给了小型舰只一线曙光,他们也有可能成为海战的胜利者了!到20世纪初叶,各种大型战舰上都装备了防雷网来减少威力巨大的鱼雷的伤害。19世纪的海上霸主英国在鱼雷发明之初就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并于1871年开始在伍尔维奇军械厂按许可证生产白头鱼雷。法国、德国紧迫其后分别于1872、1873  相似文献   

4.
日本古代剑术大师冢原卜传(1489-1571)曾经创立了名叫新当流的剑术流派,该派剑术的核心就是“一击必杀”。而在二战日本海军中,也曾经装备过一种威力巨大的鱼雷。日本海军围绕如何使用这种鱼雷研究了一套鱼雷战术,期望能达到“一击必杀”的效果,进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鱼雷美国在1917年春天参加一战时,德国潜艇是最大的威胁。美国将精力集中在开发反潜所急需的深水炸弹,航空炸弹和水雷方面,鱼雷的研究和发展则处于停滞状态。纽波特鱼雷基地很快投入反潜武器的研制,开发出美国自己的深水炸弹。  相似文献   

6.
前言 前苏联热动力鱼雷的开发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二战时期开发使用了45/36型、53/35、53/39型。二战以后,前苏联为了对付美国的核潜艇和庞大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大力发展水下力量,从1950年开始就一直不断抓紧新型潜艇和新型鱼雷的研制。先后研制了53/51型、53/56型、53/  相似文献   

7.
一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海 军特种部队,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第10快艇支队(X MAS),而 提到第10快艇支队,一般人想到的就是在战争中大放异彩的人操鱼雷(SLC“猪”)和特种蛙人部队,在战争中,人操鱼雷对盟军,后来对德占意大利港口进行了一系列突击行动,并且在亚历山大港创造了一举击沉英军两艘战列舰和1艘油船的辉煌战绩。在人操鱼雷部队辉煌历史的掩盖下,第10快艇支队下属的突击快艇部队就显得比较默默无闻了。那么,我们现在就来介绍一下意大利的轻型突击快艇。装备意大利的特种轻型突击快艇一般分为3个  相似文献   

8.
生不逢时 日本海军的轻巡洋舰的使用方法较为特殊,通常是配属给驱逐舰队和潜艇部队当旗舰,在日本人看来,这种使用方法好处不少。首先巡洋舰比起驱逐舰有更强的火力、射程和轻型装甲,能先发制人,另外日本的巡洋舰在传统上相当重视鱼雷攻击能力,如果发生战斗,巡洋舰将和驱逐舰一起发动鱼雷攻击。其次,轻巡洋舰有能力搭载飞机,高速的舰载侦察机能有效地强化分舰队的侦察力,还有就是巡洋舰的强大的通信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轮“跃进”号首次出航就在公海沉没。外电传为腹部中鱼雷而致。孰真孰假?周恩来总理命海军10艘战舰赴失事海域调查。水下侦察15天,  相似文献   

10.
1944年莱特湾海战是结束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此役摧毁了日本海军的绝大部分实力,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海军就此一蹶不振,而帮助揭开莱特湾之战大幕的却是一艘名不见经传的美国海军鱼雷巡逻艇PT-493号。1944年10月23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为了侦察日本人在菲律宾的军事动向,派遣了39艘鱼雷巡逻艇经菲律宾中东部的莱特湾及苏里高海峡驶入了民都洛海进行警戒。本文讲述的故事主人公就是这艘舷号PT-493被人称之为“卡洛里婴孩”号的巡逻艇,正是它揭开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的大幕。战后,美国海军为了表彰该艇的大无畏表现,授予8名艇员“英勇勋  相似文献   

11.
引子 据2003年11月25日来自台湾的最新消息称一个美军项目小组于上周赴台就台军方的“反潜作战能力”进行评估,期间曾搭乘海军旗鱼级潜艇出海,又分赴花莲和屏东了解反潜巡逻机部队实力,将做成报告提交美台双方参考。这批以美国海军为主的专业人员,还包括美国防部及太平洋舰队总部官员,上周秘密抵台,已在台湾相关各基地活动一个星期。这是“反潜作战能力小组”二度来台实地评估。报道说,美方随着8艘柴电潜艇军售案,也同意军售一批MK-48潜射重型线导鱼雷,此次反潜战力评估,应牵涉有无必要将鱼雷军售案提前进行。此外,台军方称极希望现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驱逐舰"奥班农"号在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巡逻,突然发现一艘日本潜艇露出水面换气.这一突然遭遇,双方都惊慌失措.日本潜艇装有鱼雷,但来不及施放.美驱逐舰虽然抢先开火,但无一命中.日潜艇迅速调头,进入舰炮火无法发挥作用的死角.  相似文献   

13.
原为"勇敢"号大型巡洋舰的"半吊子"航空母舰,舰体外板薄、航速快。英国皇家海军曾于1924年对其右舷岛式上层建筑进行改装。英国在早期航空母舰上没有双层飞行甲板,机库也为两层:战斗机停在上层机库,可以直接从首部很短的辅助(下层)飞行甲板起飞:上层飞行甲板较长,用于鱼雷机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4.
意见与媒体     
美国《海军历史》杂志2004年12月号文章:《偷袭珍珠港的日军微型潜水艇》 在1941年12月7日的偷袭珍珠港事件中,日军的微型潜水艇是否用两枚鱼雷向两艘美国战列舰(一艘为西弗吉尼亚号BB-48,另一艘为俄克拉荷马号BB-37)发动了攻击?在经过了几十年对历史照片的详尽分析后,一个研究小组支持这个结论。早在1993年,美国国立亚利桑那纪念  相似文献   

15.
时静 《当代世界》2012,(5):69-70
2012年3月25日结束的萨尔州选举中,德国海盗党一举获得7.4%的支持率,成功进入州议会.这是该党继2011年9月在柏林市议会选举取得突破后再次获得的重大进展,犹如一枚避开雷达潜水而行的重磅鱼雷,在表面寂静的德国政坛炸出一片涟漪.这个名不见经传、标榜"网络自由"和"公民参与"的小党力量迅速上升,在德国掀起一场颇具意味的"橙色风暴".  相似文献   

16.
Q上校信箱     
湖南长沙 铁刚 请问苏联红海军研制的暴风雪高速鱼雷上所应用的超空泡技术,其技术原理到底是什么? 答:超空泡(supercavitation)是一种物理现象。液体绕物体快速运动时压力会下降,当物体在水中的运动速度超过100节时,物体后部的液体压力等于水蒸气压力,液体便由水相变为气相,就会形成奇异的低密度的水蒸气泡,从而产生“超空泡”流体。物  相似文献   

17.
引子1942年8月8日夜晚,正在萨沃岛水域巡逻的美澳海军联合部队突然遭到了袭击,在黑暗中5艘重巡洋舰被密集的火炮和凶狠的鱼雷击中,4艘沉没,1艘重创。就在美澳海军懵然不知所措之时,袭击者们又悄悄溜走了。然而,这场几乎导致美军瓜岛登陆行动彻底泡汤的海战究竟是谁策划的呢?他就是本文的主角,当时的日本海军第8舰队首席参谋神重德(重字音Chong,为多重的意思)大佐。  相似文献   

18.
乱世孕育 1922年(大正11年),《华盛顿裁军条约》签订,根据条约的规定,日美主力舰的比例是3:5,而此时,日本的假想敌就是美国。如果两国开战,日本主力舰数量上的劣势是肯定了的事实。作战方式上如果是美方处于进攻势态,根据兰切斯特方程,在双方主力舰队交战之前必须使用小型舰艇对其进行逐次削弱,有较好的航程、适航性以及强大重型鱼雷攻击能力的舰队型驱逐舰很适合担当此任务,因此军  相似文献   

19.
周边风云     
《南风窗》2010,(12):13-13
<正>美韩筹划两场大型军演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和韩国计划在朝鲜半岛沿岸举行两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以威慑朝鲜类似于今年3月发射鱼雷袭击韩国战舰的行为。另外,韩国官员说,已恢复对朝宣传广播。韩国军方5月24日晚恢复了播放西方音乐、新闻以及朝韩政治和经济状况对比的广播,还计划投掷传单,让朝鲜人了解天安舰沉没事件。未来几周,韩国还将沿着朝韩之间重兵把守的陆地边界安装几十个宣传喇叭  相似文献   

20.
整体设计1925年,在妙高级完成设计之后,日本海军开始寻求一种比妙高级更强的巡洋舰。日本海军假想对手为英美两国1万吨级8英寸火炮巡洋舰。军令部对新舰的要求包括:装10门20厘米大仰角主炮上甲板两侧各安装2座61厘米鱼雷发射管;具备足够的防空火力;轮机舱可抗20厘米炮弹间接命中和7千-2万米外的15厘米炮弹直击;弹药库可抗1万米距离上的20厘米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