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密  龚建平 《求索》2012,(1):88-89,66
嫁接"文化"与"科学"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内在理路,体现出二者之间耦合的独特地位。从科学向度探求带来了当代文化与科学的变革契机,本文从科学史脉、科学知识、文化现代性与科学哲学的四维向度出发研究文化内涵的特征与诉求。从文化的价值诉求预设出发审视和研究人类现实生存世界和科学知识世界,从而勾勒人类文化与科学融摄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看科学的功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使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科学功利主义的产生、发展依托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科学的功利主义是一柄双刃剑,既可大大提高生产力,改善人们的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其不适当的应用也会对人类生存造成巨大威胁。既要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也要采取切实措施规避科学功利主义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科学的目的"、"科学的任务"和"科学家"三则词语的分析,认为"科学"从实质上说不是理论体系,而是活动,理论体系只是科学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林世芳 《前沿》2006,(11):212-213
信仰不是宗教的专利,科学也有信仰。科学研究的开始必须相信宇宙间存在着不变的普遍规律,必须相信人的头脑能够正确认识并反映客观世界。科学家科学认识的进一步进行也不能离开信仰,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研究是科学家世界观信仰的展开,如果完全否定信仰,也就否定了科学。科学信仰体现了人类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文化不是吸纳科学的某些要素和气质的其他亚文化,更不是科学诞生和发展的文化氛围的文化或与境文化。科学文化是科学人在科学活动中的生活形式和生活态度,或者是他们自觉和不  相似文献   

6.
我们进行科学哲学史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在考察科学哲学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立科学哲学史研究从何时算起的问题。在现有的文献中,对这一问题有五种不同的理解。其中,比较普遍的理解是把科学哲学史与哲学史、科学史甚至逻辑学史和方法论史混同起来。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历史研究的结论,而不是先验推理的结果。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虑三个要素:一是科学已经发展到能够对人类的生活与实践产生影响的程度;二是哲学家有兴趣对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作出哲学反思,并有能力提出对科学哲学进行思考的某些基本范畴与概念体系;三是哲学家能够对科学进行全方位的真正的哲学反思。据此,我们得出科学哲学史研究的起点应该从康德开始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朱景达 《公安教育》2012,(10):58-61
<正>当今世界,主导人类在认识领域开展理论研究的两大科学体系即系统科学和建构主义。系统科学的创立,是20世纪人类科学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之一,这一旨在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之深层系统机理,揭示复杂系统运动之内在规律的科学理论,使人类在"认识链"上成功地补上了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从理论发展的历史定位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从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结构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在"三个代表"科学理论体系中,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执政为民是贯穿整个体系的精髓、核心和本质.  相似文献   

9.
肖耀根 《理论月刊》2007,(6):142-145
近代世界科学史上,发生了一系列非常有影响的科学革命事件,对世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又有意义的影响,创立了影响人类历史和生活的近代科学。  相似文献   

10.
<正>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往往基于重大科学发现。这个规律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来就已形成。中国要成为领跑未来新技术革命的国家,就应该努力成为科学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中国曾有过"四大发明",但那时的技术进步基本不需要科学。科学揭示的是事物的原理、本质和规律,而技术发展出的是装备、工具和工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在十九世纪时技术全面落后于西方,主要是因为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而不是中国。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但没有追究磁力的本质,更没有意识到磁场中的运动  相似文献   

11.
科学从属于社会众所周知,现代科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此前人类文化积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近代科学产生之前,人类也有非常灿烂的文明,甚至有些成就是今天高度发达的近代科学技术也难以达到的。迄今为止,主要起源于西欧文化的近代科学的极大成功,也只能说是它在不同文化与自然打交道的竞争中在某些方面占得了先机,但这决不意味着在认识和改造自然方面,不同理论和实践的其他文化传统就一无是处,就永远不可能再次复兴,就彻底丧失了和近代科学传统竞争与合作的资格。科学哲学长期以来试图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划出清晰明确的界线,迄今尚未成…  相似文献   

12.
把科学作为一种生活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视野将科学作为一种生活传统,给予其他生活传统以平等的地位,对于人类以及科学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自上世纪中叶以降,随着现代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全球环境恶化接踵而来,人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切所带来的生活不便,也隐约地意识到了这些不便背后隐藏着的危险。科学技术是否还能够一如既往地引领人类走出困境,或者它自身是否恰恰就是这困境的始作俑者,这成了一个巨大的疑问。一些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在与自然、环境和生态打交道的过程中,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与紧迫,开始着[于从自身的学科领域出发,…  相似文献   

13.
夏海蕾  王炎琪 《求索》2012,(5):162-163
"文化"和"科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之间的嫁接,反映了文化的独特地位。科学文化层面探讨当代文化和科学的机遇,从现代科学,科学和社会学知识,文化和科学价值等维度来理解现代文化哲学的内涵,从真实的生活世界和文化价值来探索世界理想,勾勒出人类文化和科学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近百年来科学的收获如此其丰富 :我们不是鸟 ,也可以腾空 ;不是鱼 ,也可以入水 ;不是神仙 ,也可以和几百千里外的人答话……诸如此类 ,哪一件不是受科学之赐 ?任凭怎么顽固的人 ,谅来“科学无用”这句话 ,再不会出诸口了。然而中国为什么直到今日还得不着科学的好处 ?直到今日依然成为“非科学的国民”呢 ?我想 ,中国人对于科学的态度 ,有根本不对的两点 :其一 ,把科学看太低了 ,太粗了。我们几千年来的信条 ,都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德成而上 ,艺成而下”这一类话。多数人以为 :科学无论如何如何高深 ,总不过属于艺…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是人类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运动规律长期研究和探索形成的知识积累。崇尚科学,不仅反映了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时对前人探索成果的尊崇和运用;而且还体现了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时将探索和发现真理作为终极追求。"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把对真的发掘与对善的弘扬紧密相连,凸现了科学精神在构建道德规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从推动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重构传统的科学理性观,理查德·罗蒂区分了"合理性"的两种意义:强理性与弱理性.放弃标准的强理性观而接受实用主义的弱理性观,也就是放弃认为真理是某种我们应对之负责的东西的看法.罗蒂从文化的层面来考察科学,正确地指出了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所必然具有的"素和性"、"建构性"和"约定性"的特征,但又完全无视科学与各种非科学文化的根本区别.科学不能排除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非理性因素作重要的补充,但是科学在本质上是合乎理性的、客观的认识活动.罗蒂试图完全否定科学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的作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华松 《理论月刊》2005,(6):169-170
科学精神是对科学知识体系与实践的理论升华,体现了一系列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准则,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高校教育要用科学精神充实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使科学精神的培养成为大学生教育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8.
从多视角看科学,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的本质,也有助于弄清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科学具有客观性、理性、可检验性、可重复性、逻辑完备性和批判性等特征,与伪科学在原则上是对立的。科学普及不够、权威效应作用、科学精神迷失、两种文化分裂、相关制度不健全等,是伪科学流行的认识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最宝贵、最有生命力的内容,在于它在人类历史领域内所确立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论。重建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实质上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论视为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内容,就是要实行以历史、现实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长期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以这种方法论变革激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活力,以活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以死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我 们常常将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称为科技时代 ,这表明科学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然而 ,这并不能说明公众已经对科学有了全面准确的理解。相反 ,一般的社会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仅仅是因使用大量技术产品而产生的零星感受 ,其中 ,最常见的误解是将科学等同于科学的实际应用。其实 ,科学博大精深的内涵远不止于此。我们应该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各个层面剖析科学的内涵 ,以便对科学形成一个更全面的理解。科学的首要旨趣是由对自然的惊诧而产生的一种抑制不住的探索动机 ,科学活动的最直接成果就是有关自然过程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