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考验着党的执政智慧,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提升赋予了党新的执政理念,这就是生态执政。生态执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生态执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新认识;生态执政是增强制度自信的应有之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中国共学党科学执政、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也是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不断完善与和谐党群关系,有利于提高执政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利益协调能力,促进社会和政治稳定,有利于民生建设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进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党群关系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因此对建党90周年以来以关党群关系的理论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道德是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道德基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执政道德,为实现党的具体执政行为与人民根本利益之间夹角最小化提供了道德驱动力,加强执政道德建设对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实现该夹角最小化具有基础性意义。党的执政道德既要从"八荣八耻"中汲取营养,同时又超越"八荣八耻",这是党得以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最前沿,引领全社会实践"八荣八耻",并由此更好地实现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和人民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环境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中国历经竞争性、垄断性、合作性三种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一项伟大创造。在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项基本政治制度,努力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6.
李周阳 《学理论》2011,(18):3-4
党风问题的核心是党群关系问题。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宗旨,也是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关键所在。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60年来,我们党的执政环境、执政任务和执政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党能不能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是党的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对自身执政方式的重大创新。这一创新,实现了党的先进性与执政方式科学性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升;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与依法治国方略的一致,完成了我国迈向"法治"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与世界政治文明的融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新的国际形象。依法执政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必将为党的事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带来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宋爱丽 《学理论》2009,(4):185-18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党建思想自成体系,其基本内容有:加强思想建设,为党员干部"补钙";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制度建设,将权力放进笼子里;加强廉政建设,零容忍惩治腐败。习近平党建思想有严密的内在逻辑:以实现中国为目标梦牵引党的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党建全过程,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党建的新载体。其理论创新之处在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同步发力,实现了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的有机融合,将制度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0.
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党的执政与治国两种能力建设相贯通。从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显示了党的建设发展思路的战略演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国家治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既体现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制度建设的关系,又体现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与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的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排下,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与全面领导是连在一起的,执政与治国两种能力具有不可分离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执政与治国两种能力既有区别又相联系,两种能力建设相贯通有其内在的机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展示了“中国之治”在人类历史上世所罕见的国家成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部署,为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国之治”新辉煌提供了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1,(27)
中国共产党正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一项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的伟大事业,要搞好物质文明建设,也要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提高综合国力,也要提高人的素质和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同时,我们还面临复杂的国内外斗争形势,我们党不仅要继续经受执政的考验,而且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考验,面临着  相似文献   

12.
张凤龙  张淑芳 《求知》2004,(12):35-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是党的领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完善覆盖党的建设方方面面制度体系,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相似文献   

14.
赵寿昌 《求知》2005,(1):33-3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文化工作,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领导的事业在当今世界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或偏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加强党的建设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和改善,取得显著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刘吉红 《学理论》2009,(18):138-139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和改善,取得显著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夏振宁  张建霞 《学理论》2013,(19):158-160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党的建设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党能否不断保持发扬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本领,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安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讲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内在地蕴含着民生、公平正义和生态文明三个维度.推进科学发展,不断改善民生,是长期执政的共产党面对的一项重大历史课题;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姜山  孙勇胜  刘彤 《理论探讨》2005,(4):149-152
党内民主建设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发展党内民主制度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完善与创新党内民主制度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固本之策;建立与创新党内监督制度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才能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