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斗争史,斗争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斗争精神是我们党战胜一次次风险挑战的精神密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生成有着深刻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其主要内容是心怀“国之大者”的格局情怀、主动应对风险挑战的责任担当、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无畏勇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必须主动投身伟大斗争、依靠人民开展斗争、自觉加强斗争历练、着力增强斗争本领,全力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0,(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新宣传话语体系;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斗争;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方法,善于统一党内思想,对外展现完整统一话语形象,不断增强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度。这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对于当前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臻完善,一个情感先于事实、舆论优于真相、观点胜于逻辑的"后真相"时代悄然来临,以片面真相、主观真相、人造真相、未知真相为样态的"竞争性真相"纷纷登场,为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泛娱乐主义思潮的潜滋暗长、变动不居提供沃土与温床。针对"后真相"时代多元社会思潮的"真相"合谋态势,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积极廓清真相;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舆论引导,交锋澄清真相;提高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本领,预判扬清真相。  相似文献   

4.
冯大彪 《理论导刊》2020,(11):56-61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辉征程中迎来了长风破浪的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显性和隐性的重大风险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展新的伟大斗争。伟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质,是历史性成就的根本来源,是应对百年变局的时代呼唤。伟大斗争在新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是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保障,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强劲动力,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遵循斗争规律、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是开展伟大斗争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党建视域中的“斗争”是党为完成一定时期的历史任务,在内部积极主动纠正部分党组织和党员的错误思想、行为倾向,进而实现自身团结统一的政治品格与实践方法。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以矛盾对立统一观点看待斗争的理论思维,党的斗争话语经历了引入、改造、反思和调整的曲折过程。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建构起斗争的内容体系:通过细化斗争内容,为党内各类主体明确具体要求;规范斗争方式,从正反两方面要求全党正确开展斗争;明确斗争重点,引导全党应对党内面临的突出问题。新时代党建领域所使用的斗争话语,既传承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又在强烈的现实需求下不断拓展理论内涵,为其注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智慧,通过严明纪律和建章立制确保斗争在规范的框架内开展。斗争也应当成为党的建设学科体系中的标识性概念。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洞察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深刻总结我们党98年来在斗争中成长、发展、壮大的恢弘实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员干部"为什么要发扬斗争精神、如何发扬斗争精神"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实践中,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不断增强斗争意识、坚定斗争意志、把准斗争方向、明确斗争任务、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艺术,继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努力赢得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胜利。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刻领会新时代斗争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刻感悟发扬斗争精神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各种思想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激荡,有吸引也有排斥,有合作也有斗争。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国家把文化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通过有意识地制定和实施文化战略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维护或增进其国家利益。在此背景下,维护我国的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要求我们树立大政工的开阔视野,确立比较政工的研究视域,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周良武 《学理论》2024,(1):59-61
党的二十大提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具有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性。历史逻辑: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的目标是艰苦奋斗、奋勇拼搏的结果,强起来目标的实现也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更离不开斗争。现实逻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有力应对国际思想舆论斗争,有效冲破科技、经济、军事领域的外部打压“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实践逻辑:国家稳步发展、总体安全的维护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党的建设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面临保持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大党独有难题“,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1,(7)
建党百年,反腐败斗争跟随党的发展不断前进。从革命时期党对反腐败斗争的初步探索,到党在建设时期的运动反腐模式,到党在改革开放时期从打击为主转为注重预防的反腐模式,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确保不敢腐到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走出了极富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斗争之路。在反腐败斗争中,我们形成了清晰的反腐败斗争思路,构建了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总结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规律,一是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二是更好发挥对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作用,三是采用科学合理的反腐败斗争目标和方法,四是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  相似文献   

10.
加强和改进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一刻也离不开进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基本内涵主要包含经济领域斗争、政治领域斗争、文化领域斗争、社会领域斗争、生态领域斗争等。这些斗争从性质、形式、内容上来看,是正义性与人民性、对抗性与非对抗性、革命性与法治性的统一。推进新时代伟大斗争,需要我们做好各种充足的思想准备、力量准备和能力准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既是一部伟大斗争史,同时也是一部斗争精神的伟大创造史。在伟大斗争中,我们党发扬了“血战到底不畏惧”“艰苦创业不懈怠”“敢闯敢干不服输”“攻坚克难勇担当”的斗争精神。百余年来,党在发扬斗争精神的历程中明确斗争方向、凝聚斗争力量、把握斗争方法、树立榜样典型,为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战略意义,始终坚守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价值立场,正确把握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内涵特征,科学掌握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方法,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相似文献   

12.
张继承 《学理论》2011,(34):47-48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残酷斗争,着力打好主动仗,要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决策指示统一思想,不断夯实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思想政治基础。坚持紧贴任务实际展开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激发官兵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热情,下大力落实好纪律规定,确保部队政治坚定和纯洁巩固。坚持用强烈的政治敏锐性正确研判国际国内复杂形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大抓先进文化建设,切实用先进文化占领警营阵地。  相似文献   

13.
文化领导权是一种特殊权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文化领导权是巩固党执政合法性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在多方面实现党的文化领导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实现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导能力,实现党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和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主要体现为坚决斗争、敢于斗争、乐于斗争和善于斗争,其原因有个人经历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但究其根本是在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党的领袖之后,在思想上发生的深刻变化。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党7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这方面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意识形态领域是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重要领域。”号召各级党组织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意识形  相似文献   

16.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铸就与涵养的宝贵精神品质。就其微观形态而言,百年来党的斗争精神的演进始终映射着党的阶段性中心任务的转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斗争精神具体表现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为代表的精神形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斗争精神具体表现为以"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代表的精神形态;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斗争精神具体表现为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改革精神为代表的精神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斗争精神具体表现为以"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的反腐精神为代表的精神形态。百年来党的斗争精神的演进表明,党的斗争精神的铸就与涵养始终以中华民族精神为最深厚土壤,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精神内核,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价值指向,以聚焦党的阶段性中心任务为着眼点,以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为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全党不仅要清醒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到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全面从严治党对整个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引领作用,还要进一步行动起来,直面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加强思想辨别力、理论创新力、共识凝聚力和话语支配力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为抓手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全面从严治党,为在新时代沿着正确道路进一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精神保障和强大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斗争形势进一步复杂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及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与挑战。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要有效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管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网络传播技术优势.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坚持"两用""双百"方针、努力建设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等。他的这方面思想开拓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崭新局面,当然也带来了一些如意识形态斗争扩大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若干基本原则,主要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坚持创新性的原则、坚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原则等四个方面。这些原则构成了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