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十九大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目标、任务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行政论坛》2018,(2):11-16
国际竞争加剧、国内竞争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建设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此,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即:持续简政放权、打造国际化市场环境,加强监管创新、打造法治化竞争环境,优化政府服务、打造便利化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2.
从整体上探讨"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发现:"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总体遵循"技术赋能—权力规制—制度供给"的逻辑框架,即以权力规制为中轴,包括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与强化营商主体责任两个方面;以技术赋能、制度供给为两翼,包括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增强监管执法创新、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营商法规供给、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等六个方面,共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目标的实现。三者的关系逻辑为:通过技术赋能突破权力规制的阻力与障碍,促使政府清权、减权、放权落到实处;通过制度供给规范和约束政府的权力,奠定和巩固权力规制的基础,防止和避免规制的"内卷化";技术赋能与制度供给之间则互为重塑与保障。这一研究为地方政府开展"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实践提供了参考模板。  相似文献   

3.
两种政府模式下的“放管服”改革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9,(6):42-48
从管制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比较视角对"放管服"改革进行分析,有助于澄清"放管服"改革的价值导向和目标要求。以"理念定位—组织安排—方式(工具)选择"为逻辑主线,对管制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两种模式下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给予理论比较,并运用该比较框架对地方"放管服"改革的实践效果进行诊断。研究结论表明:当前"放管服"改革总体效果较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要求较为一致,但仍存在诸如改革的效率主义取向,重形式轻实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三者不协同等问题,亟须对管制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导向下的"放管服"改革给予理论甄别,明晰"放管服"改革应自觉秉持服务型政府价值导向。亦即,既要以服务型政府引领"放管服"改革的进程,促进减权、清权、确权落到实处,政府事中事后监管得当有力,公共服务能力加速提升,又要以"放管服"改革倒逼服务型政府建设,突破政府自身改革的阻力与困境,着力塑造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市场本位、权利本位的现代政府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4.
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和智慧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依然存在有效宏观调控不足、投资项目核准方式创新不足、部分审批权明放实收、监管对接机制不畅、相关法律法规修订滞后等问题。党的十九大正在开启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新篇章,下一阶段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应把握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和举措。即: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需"平衡"上下苦功;创新能源投资项目核准方式,在配置"效率"上作文章;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在行权"规范"上出实招;强化多元监管协同发力,在治理"效能"上拓思路;加快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在监管"保障"上动真格;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在公共服务"供给"上提质扩围。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是大庆市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基本方向。以"放管服"改革的内涵与重要意义为切入点,分析大庆市"放管服"改革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大庆市"放管服"改革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放管服"改革将政府职能转变具化为放权、监管和服务三个维度,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长期性、持续性的战略议题。通过"战略-结构-绩效"范式分析"放管服"改革历程,发现创新政府绩效管理模式是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必然选择。结合各地实践,建立"四个人民"绩效管理理论和以公共价值为基础、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三角-环圈模型,尝试构建协同化绩效管理体系、科学设置综合化绩效管理指标、运用数据化绩效管理手段,旨在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探寻新的发展理念、制度安排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它要求"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本文旨在以深圳为例,剖析"放管服"背景下基层安全生产治理面临的困境,探索基层安全生产治理新模式,力求以更高效能、更高质量的基层治理,促进城市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9,(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放管服"改革事关政府自身变革,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各级政府理应落在实处。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天津实践中取得了减少行政审批、加强市场监管、优化公共服务的骄人成绩,这些成绩进一步释放了改革红利,提高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相似文献   

9.
自"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出以来,各省市在简政放权、优化监督与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所带来的积极效应证明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力武器。但是改革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以江西的改革为例:改革涉及主体问题突出、服务理念贯彻不彻底以及合作平台的非规范使用等。正是基于对江西"放管服"成就及其困境的梳理,援引合作治理理论,力求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企业、中介机构之间构建起合作关系,在培育合作主体、优化合作机制、健全合作制度、依托信息平台的具体实践中,破解改革遇见的难题,实现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20,(5)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简政放权取得重要进展,政府、社会、学校之间的关系正在优化完善,中小学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初步形成。但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并未得到充分释放,办学活力不足问题值得重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管理体制待完善,"放管服"改革待深化  相似文献   

11.
程波辉  陈玲 《理论探讨》2020,(4):152-157
伴随"放管服"改革在各个领域的深入推进,必然对社会治理创新产生影响,社会治理领域"放管服"改革理应成为重要的研究命题。借助于建构型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构建"放管服"改革视域下社会治理创新的研究框架。分析2016年至2019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发现,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治理方式、管理服务下沉、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加强乡村治理等是当前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特征与范畴。将这些特征与"放管服"改革的理论蕴含进行关联性思考,可见社会治理创新与"放管服"改革具有明显的理论契合性,从简政放权、健全制度、优化服务等三个核心维度能够建构一种社会治理创新的可适性模型框架。这一理论框架与经验分析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域和重要的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新一届国务院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下简称“放管服”)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放管服”成为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一招。要正确认识评估“放管服”的成效,发现“短板”,找准着力点,推进“放管服”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在深化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确立了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的主体政策框架,通过推进简政放权、强化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激发了人才活力。但在人才配套管理体制机制、放管方式、工作监管力度和服务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我国亟需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以“管”促“放”改进人才培养方式,“放”“管”适度持续释放用人活力,建立科学化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引进和流动管理办法,强化人才服务意识,改进人才服务工作,更好地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人才。  相似文献   

14.
政企关系视域下的营商环境法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20,(2):91-98
营商环境法治化是营商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核心内容和根本途径。政企关系法治化、规范化是营商环境法治化的本质与核心,从政企关系的视角探讨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有效推进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基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价值取向,从行为合法、地位平等、角色正当、政策规范、沟通顺畅、合作融洽等六个方面构建了政企关系视域下营商环境法治化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对国内10个企业状告政府的法律案例进行观测。研究结论表明:当前我国政企关系法治化程度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速度加快,但仍存在"法治观念落后,平等意识淡薄;行政自制薄弱,治理能力不足;沟通合作不畅,诚信透明不够"等突出问题,亟须从权力运行、平等保护、治理能力、政策执行、政企沟通、风险共担等方面推进营商环境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1,(3)
在国务院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长沙市政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采取了全面优化群众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等实践举措,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优质的行政审批服务。在肯定既有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改革还存在诸如行政审批服务存在缺陷、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失范和审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可以走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水平、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与健全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马奇柯 《瞭望》2022,(3):60-61
市场经济需要公平竞争的环境.在法治环境下,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规则,保障各类经济活动良性运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规范政府与市场的界限,督促政府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营造平等公正、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调动市场主体主动性、创造性,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当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聚焦在"放管服"改革上,而"放管服"改革的落实主要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体现出来。政府职能的"放"体现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政府职能的"管"体现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法治化"和"标准化",政府职能的"服"体现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准化"和"便民化"。实践证明,近十多年渐进式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仅凸显了政府职能的"放管服"改革精神实质和方向,而且也体现了我国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使得人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3月,有媒体刊发了一篇题为《企业注册"一日办结"是怎样炼成的》的文章,记者亲身体验了辽宁省沈抚新区的"放管服"过程,从一个侧面向读者展示了近年来辽宁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果。沈抚新区是依托辽宁省,唯一拥有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权限的独特优势新区,也为全省优化行政效能树立了标杆。  相似文献   

19.
"放管服"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延续与深化,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建设现代化政府整体性改革方案的创新与实践。论文围绕为何改、改得如何与如何改的思路系统考察"放管服"改革的动力机制、运作逻辑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放管服"改革深受包括作为顶层驱动力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内部驱动力的政府权力调整与政府职能科学转变、作为外部驱动力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满足民众美好生活需求在内的多重动力驱动。"放管服"改革体现了政府权力与职责边界的调适逻辑、系统集成与统筹治理的协同逻辑、"放、管、服"三位一体的发展逻辑、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的共演逻辑等运作逻辑。未来"放管服"改革要坚持宏观战略、整体理念与系统思维的改革定位,聚焦政府权力与职能现代化的改革重点,遵循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地方首创、再到全国标准化的改革路径,实现满足新时代民众美好生活需求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制度—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治理框架及其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论坛》2020,(2):106-111
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质就是推进营商环境治理现代化,因而"制度—能力"治理框架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具有可适性。通过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文本分析,建构了一个包括市场主体保护制度、优化市场环境工作制度、政务服务制度、市场监管执法体系、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等五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与政务服务能力、市场监管执法能力两个方面的能力要求的治理框架体系,并运用该框架对当前我国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实践效果进行诊断。研究发现:优化营商环境中仍存在诸如政策法规不完善、生产要素供给不足、乱收费、"融资难融资贵"、"新任不理旧任的账"、政府承诺不兑现、"不作为乱作为"、政商关系扭曲、任性执法、政策落实"中梗阻"、法治化思维欠缺等制度障碍,以及"新衙门作风"、信用监管效能不佳、执法协调联动不畅等能力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制度—能力"治理框架对优化营商环境极具解释力,是评价营商环境治理绩效,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有效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