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西夏民族服饰形成的历史属性,从西夏民族的起源到建国,及对西夏民族影响深远的民族迁徙,阐述西夏服饰审美特征的历史原因,从其统治阶级服饰中的异族审美符号和庶民服饰自由的外族审美特征,论证西夏服饰具有融合汉、回鹘、吐蕃及其他外族影响的典型性大融合式的服饰审美特征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张默予 《学理论》2013,(24):152-154
近年来,妇女史的研究在中国史研究中渐趋火热,在宋史研究中,关于妇女史的研究已经触及到妇女的婚姻生活、离婚、守节、再嫁、妇女在家族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与这些相关的女性法律地位、财产继承权。在宋代根据女子法定承分由于承分人不同可分为三类:在室女(未出嫁的女子)、出嫁女、归宗女。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从南宋中后期成书的判词集《名公书判清明集》出发,选择其中所收录的案例,探讨宋代在室女的财产的法定继承权。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从汉唐至宋元的一千多年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曾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造纸、火药、罗盘、印刷术的发明,便是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可是,大约到了明代中后期,中国的科学技术便开始逐渐落在西方的后面了。当着欧洲在十六、十七世纪产生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近代自然科学的时候,中国却基本上没有产生出这样的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4.
民国成立以来,新事物层出不穷,教育方面出现了不同凡响的变化,女子教育成为新的课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女子教育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一是开放大学女禁,二是实现了中学男女同校.女子教育的发展提升了妇女的地位,促进了妇女的解放,使中国女子能走出家庭,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和婚姻上的自由.教育使妇女完成了从依附到独立的历史性转麦.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代女学的创办,中国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现代社会是"淑女"与"女汉子"并存的时代,通过对镇江崇实女子中学的调查和研究,从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教学环境等方面探究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6.
孔梓 《瞭望》2002,(26)
苍南县印刷业萌芽于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从事饭菜票、徽章、作业簿等生产。随着全国经济迅速增长,苍南县印刷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到了90年代中后期,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一条龙配套服务的经济格局,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1998年  相似文献   

7.
韩福龙 《学理论》2010,(6):89-90
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的发明和使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本文将根据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服饰民俗的影响进行探讨,主要从大众传媒的发展、传统服饰民俗的变迁以及大众传媒对中国传统服饰民俗变迁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寻找在大众传媒语境下服饰民俗体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青年是“社会的映像”。在生活中,也许没有什么东西比青年服饰的流行更能反映出总的社会风尚,因为,某一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变化,无一不能从青年服饰的流行中找到诠释,这就有了“流行时装,当代青年的表情”的说法。 对这种观点最精彩的阐述莫过于青年服饰自身的变化:六七十年代的文化曾以其强烈的反叛气质深深地影响了一代青年,嬉皮士装束——长发蓄须、大花图案、喇叭裤、长饰物,表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是没有受教育权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已在她们心里根深蒂固.进入近代的中国女子教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并得到一定的发展.尤其到了民国前期女子教育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因为是多方面的.主要从西方女权与女学的影响、政府改革的推动及中国女性的觉醒三方面进行概述,并分析其产生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1)
民国是近代中国快速转变的历史时期。清末新政后,各个地区开始重视女子教育,黑龙江地区作为满清政府的"龙兴之地"和边陲重地,在各县区也大规模开展了女子教育,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前保持着稳定发展。论文分析了黑龙江女子教育背景,具体分析了女子教育的不同层次;认为黑龙江女子教育的开创,突破了禁锢思想的束缚;提高了女性的自身素质,对民国初期全国女子教育的进步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嘉豫 《学理论》2013,(20):181-182
作为先锋派作家的代表人之一的余华,在其创作历程前后风格的变化中,都离不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启蒙主义到存在主义文化情景变化的背景影响,余华小说确实得到存在主义强有力的哲学支撑。通过分析余华小说的写作背景、风格的变化,凸显出余华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倾向,结识余华小说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服饰作为人类的物质文化之一,又渗透着人类精神文化的因素。服饰文化随着自身的日益发展所富含的精神文化成份也越多。服饰能够极为敏锐地反映文化的变迁。当代中国正处于剧变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波及到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今恰是传统处于碰撞、交融的整合的时期。服饰文化同样也处于这样一种态势之中,呈现出各种各样新的服饰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13.
平定拜叛乱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场重大的军事行动,对晚明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这场战争以明朝的胜利告终,但是也暴露出明朝的边政弊端。这场叛乱发生的原因与明代的传统统治方式、明代后期消极防御蒙古的政策以及拜个人实力的强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三方面出发,分析拜叛乱的原因及明代政策的失当对当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问题一直是史学研究和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问题。从现行教材和教学现状来看,目前高中阶段教师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教学依然没有摆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传统历史教学内容。对此,笔者在梳理明代中央政治权力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明神宗时期的君相权力矛盾为例,对"明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观点进行质疑和重释。笔者认为,明代皇帝始终掌握中央政治权力,但皇权也依然受到来自内阁、六部、司礼监等政治权力的限制,明代相权依然存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史发展脉络的再释,启示中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提高自身历史逻辑和实证意识,同时,应加强对学生实证、辨伪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作为通俗文学的代表,传统小说戏剧以普通民众为传播和接受对象,反映庶民的法律观念和利益诉求。冤狱的渲染和昏官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他们对法律的信任危机。在具有独立传播场域的话语体系中,平民阶层从自己的价值理念出发,展开对整个司法体系的批判和嘲讽。同时用超现实的司法想象来弥补现行制度的缺憾,并获得道义的支持和正义的实现。在通俗文学的叙事框架中,庶民的法律想象不仅获得了"合法"的表达权利,而且也形成了针对制度设计的对抗力量。对这些文学文本的研究,有助于从"小传统"的角度深入把握中国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后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人们由俭入奢,世风日下;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在江南地区尤为突出,使得人们高水平消费成为可能。田艺蘅于嘉靖三年出生在钱塘县的官宦之家,正是处于这一特定的历史时空,造就其特定的人生经历。他自幼便会享受人生,经常跋山涉水;成年后在准备科举考试时,仍不忘游山玩水、品茶饮酒;晚年注重养生,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进入创作的高峰期,一生著作丰富。综观其一生,虽有仕途的坎坷,但更多是对生活的享受,既有随波逐流的一面,也有超凡脱俗,追求内心高贵,塑造自身独特品味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任君宇 《学理论》2010,(12):113-114
明代的海西女真地处与明朝、朝鲜贸易的黄金地区,因而在研究明代女真的贸易状况时多以海西女真作为研究对象。但这些研究多侧重于海西女真的构成、名号、世系等问题,对其社会经济的专门研究较少。以从物产角度出发,浅析物产输出和输入对海西女真经济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赵青 《学理论》2010,(20):87-89
黑衣壮是保持壮族文化特色最完整的壮族支系,其民俗与人文特征独具特色。民俗特征主要表现在服饰、民歌舞蹈、居住建筑、饮食、婚丧、宗教信仰等方面;人文特征则从族群意识、品行、性情等方面展开阐述。研究黑衣壮的民俗及人文特征,有助于对黑衣壮族起源和分化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9.
关于青年研究的思考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伴随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起步的我国青年研究已经走过了十几个春秋,以笔者拙见,十几年间的青年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八十年代初期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二是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学科建设为主攻方向的研究;三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用实证手段对青年状况进行宏观描述,并试图建立青年研究的指标体系的“准规范”研究。比较三个不同时期的研究之成败得失,对于我国青年研究以崭新的面貌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二十一世纪,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校生员学业,可分课、试二法。本从学校教官的日课、月考,府、州、县提调官的季考,提学院道官的岁考、科考、类考或吊考等几个方面,对明代地方学校的考试制度给以综合的考辨与梳理,藉此说明明代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地方教育与考试制度,进而指出自明代个期以后,这套考试制度已逐渐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