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对个人的发展具有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作用。人生信仰的核心是人生观。在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信仰博弈在所难免,而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引的人生观教育长期低位徘徊,无法穿透触及人们的心灵。面对此情,努力彰显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科学性,引导人们确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指导地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引下,我们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历史成就。然而随着当前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转型的加速发展,各种思潮的激烈交锋,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困惑。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必须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征,探索新时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路径,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7)
作为科学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指向,实现了价值性与真理性的统一、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根本上是一种政治信仰,蕴含着社会理想并致力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要坚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信仰,二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四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从其具体开展而言,具有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两重维度。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原则,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般化、宗教信仰化,从而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规定为基准,受教育者必须对现实生活世界充分地、全面地把握,必须确立现代生活的意识,必须从生活意识与生活情感中确立对未来的希望。以此,受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真知真信真行,从而达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弄清少数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误区,积极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基本要求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是深刻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并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真经"。中国共产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百年历史经验主要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基本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勇于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指导解决实践问题,是现实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赢得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是根本动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根本保障;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解放,是终极目标。新时代,必须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确立强大的中央权威,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
铸固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社会的深度转型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全球化态势下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涌动以及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滋生,铸固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已成为当今从严治党的紧迫任务之一。在治理过程中,要逐渐形成预先防范与从严治理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党内民主监督与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信仰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不仅在于它已成为我国目前许多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也不仅在于解决信仰问题似乎还缺乏有效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始终与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是国家的高级人才,其信仰和思想动态状况,将影响到未来中国社会发展方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培养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阵地,其教育的成败关系到研究生信仰的形成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从研究生信仰现状的分析入手,找出影响研究生信仰形成的因素,并结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总结和提出加强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机制与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作为一种依存于信仰对象的精神活动现象,其产生的内驱动力源干主体的信仰需要.就信仰生成与确立的过程而言,知的确证、情的体验、意的保持和行的实践等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科学认知与科学信仰的统一、科学真理与价值理想的统一、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的统一、崇高个人与健全社会的统一等不同于其他信仰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3)
马克思主义理论出自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并受到各种思想流派的影响,结合历史发展中思想精华的启蒙,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扬弃与批判,最终形成的,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根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是一种引领工人阶级追求自身和人类解放,追求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行动指南。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传播的过程中,列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迅速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中得到传播,其内涵是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探析——基于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信仰大众化,它既是理论大众化的升华,又是实践大众化的动力。向文而化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本原指向,以理服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主导机制,以文化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重要资源。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文化品格不是价值无涉,而是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要兼备文化指向、兼循文化逻辑及兼顾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15.
在市场经济深入展开和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也为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开辟了一条新路。为此,要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的应有的文化维度,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意蕴,并注重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中培育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6.
李应东  陈维国 《学理论》2012,(20):262-263
青年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重视的后备培养力量,而青年学生又是其中的重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更好地为党培养后备力量。从某种意义说,大学生党员的信仰问题关乎我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的长效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发展党员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欣艳  范晓锐 《学理论》2012,(32):284-285
当今大学生信仰多元化,各种信仰出现在大学校园,马克思主义信仰仍然在学生群体中占首要的地位,但是也出现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天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学生信仰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全球化背景下多元信仰的外部冲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及其信仰教育内部缺失两个方面,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方式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者的认同是基础,健全人格的形成即自觉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的情感立场、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应有的担当责任和使命精神及把公平正义作为崇高追求是情感动力,投身实践即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常修课、通过自身奋斗夯实实践基础、以高标准道德要求提升自身素养及把改造自己与改造社会统一起来是形成途径。  相似文献   

19.
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领路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行之有效地加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0.
信仰是一种自在自为的意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不仅是共产党员,还包括普通大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客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是共产党员、普通大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当前,需要大力塑造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良好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普通民众信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