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名始自孔子,后荀子继承并发扬。同是正名,二者学说各不同。孔子正名更具伦理政治的意义,荀子的正名兼具伦理政治和名理双重意义。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在正名中要做出区分实属不可或缺之维,先秦乃至整个后来的儒家文化里,几乎都是把这二者连在一起讲。通过比较孔子与荀子的正名思想,可以厘析正名的三条基本理论进路,即道德、制度与名理。  相似文献   

2.
“正名”作为伦理思想并非由孔子直接提出,但在儒学发展的进程中,孔子基于礼崩乐坏历史文化背景下提出的道德建设基本要求被不断思想化而使之成为哲学范畴,它同时亦成为古代社会政治秩序构成的理论源泉之一。“正名”要求人以身份对应伦理的自我责任和对他者的责任,是古代社会道德实践的基础点。对于“正名”思想要有历史的观照,即它支持了秩序性社会生活的生成,也成为传统美德伸展的动力源。在现代公德建设的审察中“,正名”的内向聚合力使其延伸为一种走向公共性的阻碍因素。当前,对作为思想现实的“正名”之剖析与检查是走出伦理实践困境之必需。  相似文献   

3.
张凤林 《学理论》2012,(7):161-162
从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教育的对象和途径、教育的方法三个方面对中国先秦时期的伟大教育家荀子的教育思想之精华进行重新解读,指出其中安邦定国、化性起伪、学而知之、全民施教、隆师益友、行高于知、锲而不舍、启发诱导等思想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玉平 《学理论》2010,(18):182-183
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荀子提出了一系列经济与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强国富民的目标、礼法并重的原则;经营和治国应具备的精神、所经营和管理的企业应有的良好形象、营造一个和谐的企业经营环境等。这些值得我们今天深入学习和汲取。  相似文献   

5.
荀子,名况,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先秦哲学的总结性人物,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从"性恶论"出发.力图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并进而将这种思想诉求贯穿于他所倡导的教育方法之中.荀子提出了外在和内在双管齐下的教育方法,教化内容包括道德教化和知识学习的全面性思想.对后世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园是道德教育的主场所,其德育环境的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荀子关于教育环境的思想深刻且充满智慧,有着深厚的理论根源,学习、借鉴这一思想,从校园整体德育环境、个体交际环境、个体内在环境三方面来优化高校德育环境,成为一项颇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荀子论人性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在先秦诸子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是独树一帜的,这也是后人对荀子诟病最多的地方,到底荀子是怎样论说人性从而断定人性本恶的呢?本文主要就是试图还原荀子性恶论思想的真实含义并反思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峰存 《学理论》2013,(11):39-40
在我国春秋末期,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以后,人性问题则逐渐成为先贤圣哲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而孟子认为的人性本善,其目的是引导人们尽可能地发挥自己善的本性,荀子认为人性恶,是想通过对于人性本恶的矫正,最后同样达到善的境界,成为尧舜一样的圣人。而二者最终的归宿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崔暐 《各界》2007,(6):32,46
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在《荀子·劝学》中,他阐述了教育的方法、态度以及关于为学的一系列问题,其教育思想在两千余载后仍然颇具价值,值得我们仔细体悟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0.
当政治腐败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后,人们就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有的人从各国的政治状况去比较,有的人从我国现实的政治制度,政治运行机制去探讨,可以说,在我国学术界,研究政治腐败已形成热潮。本文试图从荀子的人性论去看我国的政治腐败,以为同行提供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1.
蔡世晶 《学理论》2011,(23):37-38
荀子是儒家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非常重视法治,在《荀子》一书中,"法"和"刑"出现的频率极高。但同时也并没有完全脱离儒家的"礼"治思想。荀子的贡献在于,他不仅改造了孔孟的礼治,而且还修正了法家的法治,使它们二者在新的理论框架下融为一体,成为儒法合流,礼法统一的先行者。因而,研究荀子的思想,尤其是他的礼法思想,对于我们厘清中国封建法律思想发展演进的脉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出于立孔教为国教的目的,康有为对作为孔子后学的孟子和荀子备加关注,并成为最早对孟子与荀子进行比较的近代思想家。康有为对两人的比较从经典文本、学术源流、传承方式和思想内容四个方面展开,尽管受制于立孔教为国教的宗旨,带有某种"偏见",却开启了孟子与荀子比较的话题,引领了中国近代哲学的致思方向。  相似文献   

13.
肖祥 《学理论》2008,(4):77-80
荀子对荣辱问题有精辟的见解,其“先义后利”的荣辱本质观,“注错习俗之节异”的荣辱本源观,“礼义”、“恭俭”、“辞让”的荣辱结构观,“明廉耻、知是非、不争斗”的荣辱实践观,“志意致修”的荣辱修养观,对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十分积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先秦时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荀子 ,通过对人性的考察 ,兼收并蓄 ,容先秦各派政治哲学于一炉 ,提出了“隆礼重法”的政治哲学主张 ,而且阐述了礼治与法治的关系。这些思想对今天我国发展有借鉴价值 ,但也有其局限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德治与法治并举”的思想既是对我国数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提升 ,又是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而做出的光辉论断 ,与荀子的“隆礼重法”主张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陈鑫 《学理论》2014,(5):49-50
人性是向善的还是向恶的?将这个问题具体化,就是人性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向来是中国哲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人性问题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学说层出不穷。儒、道、墨、法等皆提出了自己对人性问题的看法。而儒家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是具有典型的人性论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中国古代理想人格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想人格学说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博大的胸怀.以孔子的理想人格为研究对象,从孔子理想人格具备的基本品质、其成为可能的内在根据以及理想人格的修养工夫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目前所见到的各家注本对于<荀子·劝学篇>的主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其共同点是:将文章主题概括为"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实则这篇文章讨论的是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切实成效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学习或学习重要不重要的问题,也不是生活环境、客观条件如何影响于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荀子的荣辱观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辱观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人类社会调整个体行为、从而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重要手段。荀子的荣辱观可以说是对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一个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有着极为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艺术而艺术,原本是来自西方的舶来概念,随着《新青年》杂志所启动的新文化运动而传入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资产阶级的敌对理论和敌对专利而遭受批判。从曹禺影剧的前后蜕变与晚年反思,为一直被严重误读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本体论进行正本清源的学术正名。  相似文献   

20.
孙竞阳  郭洪楠 《学理论》2012,(33):23-24
荀子认为人类以群作为基本的社会存在方式,它是以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存在的,在人性恶的基础上,论证了分是实现理想社会的手段与方法,合理的社会分工能够消除社会的战纷争乱,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达到明分使群。荀子的群分说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