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些涉及东道国的国际投资仲裁案件中,由于仲裁庭过分偏袒投资者的利益,从而影响东道国的公共利益。国际投资仲裁引发东道国公共利益风险的原因包括:根本原因——国际投资条约的自由化,直接原因——仲裁庭坚持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价值取向,程序原因——仲裁程序的秘密性。有效防范国际投资仲裁中东道国的公共利益风险,应制定兼顾公共利益保护的新型国际投资条约,建立权威的条约解释机制,弱化仲裁庭投资者利益至上的立场,增加仲裁程序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6)
目前,香港"占中"事件,自9月28日凌晨起通过非法集会,严重影响了香港的社会秩序,因此迷惑了部分市民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严重损害了香港公众的公共利益。从大学生在"占中"事件中的缺失表现入手,指出大学生在利益价值观的取向、民族精神缺失及对社会国家的责任义务观念淡薄是形成大学生公共利益义务认同的缺失表现,也是从这三方面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指出在当前社会,在认识和理性看待"占中"事件的前提下,仍然要培养大学生积极承担公共利益义务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5)
仲裁在解决社会纠纷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诉讼相比,仲裁凭借自身的优势,比如专业性、灵活性和保密性到得了人们的青睐。但由于仲裁的本质属性是契约性,意味着它不能离开司法制度而独立存在,需要受法律的制约。这就意味着仲裁既不能完全脱离法院的监督,同时,法院又不能干预和限制仲裁,法院在司法监督的时候要遵循适度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公共管理的范畴及属性决定了公共管理的目标在于诉求公共利益,并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因而公共利益在公共管理定式中具特定的内涵。公共利益与共同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在概念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然则其内涵有差异,不能同一而用。比较、辨析、界分公共管理定式中的公共利益内涵,并从法治层面厘清国家利益与社会公益之界限,防止假国家利益之名侵犯社会公共利益发生,这对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相关领导进行责任追究,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保护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不久前的一次免职决定在当地干部中引发一场地震。西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平均,虽然不存在本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腐败问题,但却因局下属单位医保中心的网络系统出现问题损害了市民利益,被责任追究免去了局长职务。这是西安市历史上首位因公共利益受  相似文献   

6.
建立民事公诉制度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度文 《团结》2005,(3):17-19
公共利益与民事公诉制度的提出在任何社会中,公共利益都是社会共同体得以维系的利益基础,同时也是社会保持稳定、有序、和谐的必备要素。因此,通过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各种方式强化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始终是国家和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也是判定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国家对社会公共利益负有维护和保障的职责;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和政府保障公共利益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公共利益自身产权属性的模糊性,个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公共利益关系的复杂性等因素,公共利益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共利益或公共利益是现代社会中比较重要的概念,目前法学理论界对此研究并不多,给司法实践也带来不少问题,同时社会公共利益与经济法的关系也是经济法理论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从社会公共利益的含义和内涵、法律与利益的关系、实体法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等方面来对此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对探讨社会公共利益与经济法的关系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引起学界的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失灵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作为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方式,因其本身的缺陷常常出现失灵,因此,政府需要利用公共政策调节社会利益的分配,随着社会利益多元化趋势的加剧,各利益主体为了使其利益最大化而相互进行博弈,从而使公共政策在利益的相互博弈过程中出现公共利益的损耗,导致失灵。公共政策失灵主要表现为显性失灵和隐性失灵,为此,必须从制度、公民参与、优化环境等途径对公共政策失灵进行治理。以真正实现公共政策对“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相似文献   

9.
拆迁涉及到政府、拆迁户、开发商和拆迁公司等各方利益,是当前产生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一个重要领域.北京市酒仙桥地区在危改拆迁中引入了投票,是基层政府面对复杂的各方利益纷争和冲突的政府管理目标,难以协调整合下的"无奈选择".酒仙桥"投票拆迁"颇具创新精神;但也反映出公众在利益表达、参与决策以及政府在社会利益结构中如何准确定位,进行协调和整合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预见,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将持续增加,对以整合社会利益、增进公共利益为最终目标的政府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从本质上说,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社会利益千差万别,一方利益的增长可能意味着另外一方利益的消减。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各类利益主体便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关于土地征用中的公共利益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利益是政府动用土地征用权的根本依据 ,具有客观性、社会共享性、多层次性的特点。由于市场的缺陷 ,国家或政府必须对公共利益进行识别和确定。公共利益原则不排斥附带私人利益的实现 ,土地征用在满足公共利益的同时 ,即便使特定的组织或个人获益 ,仍然符合公共利益的目的。公共利益要求土地征用必须遵守比例性原则 ,保证征用的土地与公共利益相当。我国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缺乏对公共利益明确的规定 ,造成征用的土地与公共利益目标不相当 ,立法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据权威部门统计,截止1998年6月底,全国139家仲裁机构立案受理仲裁案件仅6629起,较之于法院同类案件的立案受理数,这实在是一个令仲裁界和所有仲裁人微不足道更是难以自豪的数字。为什么相对进步的仲裁立法没有达到普遍理想的社会效果呢?为什么仲裁对社会关系的调节功能未能得到充分显现和应有发挥呢?客观上仲裁法和新的仲裁制度施行时间不长,事物的发展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方面,但毋庸讳言,仲裁的发展确实也遇到了若干障碍,这些障碍归纳起来包括社会障碍、司法障碍、制度障碍和自身障碍。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公共利益的救济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公共利益是公益诉讼的利益源头,以利益出发,对公共利益进行法权凝练,进而建构社会公益权这种新型的权利,并以此为权利契机,对公益诉讼的主体进行分析,赋予社会中间层组织以原告资格,是对现有权利体系与诉讼制度的完善与修正。  相似文献   

14.
从本质上说,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社会利益千差万别,一方利益的增长可能意味着另外一方利益的消减。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各类利益主体便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围绕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各个环节展开两两之间,甚至多方之间的博弈活动。所有博弈活动的共同作用,将最终决定公共政策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执行难"这一社会问题严重损害了申请执行人的权益和法院裁判的公信力,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这一社会问题.需要转变执行观念、进行体制重构.具体来说,就是要由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全部债权向执行程序的穷尽性转变,要由法院承受向当事人自行承担转变,要由职权推进向过程导向转变,要由片面追求案件执结率向完成案件任务数转变.  相似文献   

16.
刘武俊 《团结》2011,(4):35-36
"地方立法工作要强调法规内容的公平性,政府部门特别要处理好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关系,防止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这是湖北省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河洁在近日召开的该市人大常委会2011年立法工作会议上作出  相似文献   

17.
《侨园》1996,(2)
中国的涉外仲裁一直实行协议仲裁制度,就是当事人要想以仲裁这种方式解决涉外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必须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或在合同之外订立仲裁协议。如果订立的国际买卖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该仲裁条款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有关该合同的一切纠纷应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不得向法院起诉。中国涉外仲裁实行或裁或审的原则,但也存在向法院起诉的例外情形,那就是订立的仲裁无效或失效,双方达不成提请仲裁解决纠纷的新的仲裁协议。  相似文献   

18.
陈晋胜 《理论探索》2008,(1):141-142
公共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利益.以受益主体为标准,公共利益不是特定的、部分人的利益,具有社会共享性或共益性;以受益内容为标准,公共产品指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称;以供给主体为标准,公共利益的供给主体只能是政府和非营利性的组织、团体.行政法应在具体事项上完善制度和程序,以确保公共利益及其实践处于均衡状态.要通过行政法规的制定来规范公共利益,行政执法中要认真对待公共利益,司法机关有权对行政执法所涉及的公共利益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国家"的分析范式中,"官告民"案价值合理性为:政治国家作为暂时存在的异化体,积极维护国家利益;政治国家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积极维护公共利益;政治国家作为法定权利的制定者,积极扩展社会权利。因此,构造"官告民"制度一方面应体现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权威及限度,另一方面应对弱者进行制度性保护。  相似文献   

20.
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涉及一个权衡将要保护的利益与实施紧急避险行为将要损害的利益之间的轻重问题。行为人在必要限度内实施紧急避险行为,因其所保护的利益大于其所造成的损害,其行为具有正义合理性。紧急避险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行为,则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