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源于国家亲权思想和保安处分理论的保护处分,既超越了刑罚,也超越了保安处分,具有独特的制度价值。保护处分的适用应当遵循法定原则和优先原则。保护处分制度有助于实现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和人权保障机能,也契合现代社会以保护替代惩罚的少年司法理念。我国应当尽快将保护处分作为少年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实体和程序上进行双重体系化构建,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与处分原则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是我国民诉法确立的两项基本原则 ,旨在保护当事人的辩论权和处分权 ,以防御法官的审判权 ,保障程序的正当性。本文分析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和相互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民诉法规定的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加以改造 ,从而实现与相关程序制度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眼于德国、法国民事诉讼法与我国民事诉讼法在职权主义上的某种渊源性,分别对它们之间的处分原则、辩论原则的内容及改革进行了介绍,并作制度和背景上的比较,力图以德、法处分原则、辩论原则的精要弥补我国处分、辩论原则的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4.
民民主议定原则广泛适用于农村集体事务决策、物业管理、企业治理等领域,对民事活动影响深远.但是,立法上有关民主议定原则规定的模糊不清导致司法上有关民主议定的案件裁判不一.正确理解与适用民主议定原则应当明晰该原则与平等、意思自治、公平及诚实信用等原则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5.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但学术界关于政务处分的法律性质及其救济途径却未达成共识。国家政府与公职人员之间的勤务关系,实现反腐败的国家监察目的,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国家监察法律体系以义务为本位,这四个条件决定了监察委员会与公职人员之间的监督关系属于特别权力关系,具有特别权力关系的一般特征。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视角出发,政务处分属于国家机关内部惩戒行为,即监察委员会作为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对职务违法的公职人员作出的政务处分,本质上是国家机关对其内部成员违法违纪施加的一种惩戒,只能寻求监察机关内部程序予以救济,不能被纳入行政诉讼救济范围。  相似文献   

6.
政务处分作为一种新的惩戒机制,改变了以往国有企业内部对于管理人员的单一处分模式,形成了外部处分即政务处分与内部处分并行的处分体系,在完善公职人员惩戒方式的同时,也为国有企业内部处分制度带来了实体与程序上的双重改变.国有企业需要结合《政务处分法》中的相关规定,修订企业内部处分规范以符合法律规定以及企业经营实际需要,并探索内部处分与政务处分的选择与协调路径,最大化发挥二元处分机制的效用.  相似文献   

7.
处分原则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当事人依法享有处分权。分析从造成当事人处分权程序保障缺失的原因与对当事人处分权加以程序保障的必要性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设置双轨惩戒制度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双轨惩戒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哲学基础、政治学基础、文化基础、经济学基础。该制度的哲学理论基础由唯物辩证法的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组成,分别奠定了该制度的全面性、关联性、发展性;该制度的政治学基础由权责一致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权力监督理论组成,分别支撑该制度的权责一致性、彰显该制度的人民性、构筑该制度的权力监督方向和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方向;该制度的文化理论基础由察官治吏的法律文化、廉政文化组成,分别涵养了该制度监督的理念、惩戒的理念。该制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由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支撑,分别助力该制度的惩戒效益、监督效益。这些理论基础支撑起该制度的必然性、正当性。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该制度的理论基础,对于正确理解监察委员会的政务处分与任免机关、单位的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推动该制度在实践中的有效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权处分行为关键在于确定无权处分人与第三人所签订合同的效力。从无权处分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入手,结合《合同法》第51条的立法目的进行分析,无权处分合同应确定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论民事诉讼中的诚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原则应当成为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民事诉讼中的诚信原则不仅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更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在民事诉讼中坚持诚信原则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完善诚信原则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辩论原则改造研究缺乏基本理论的指导之现状 ,文章提出了我国辩论原则改造的根本理论和直接理论依据 ,并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作为对财产的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的法律制度,在理论上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同时,在实践经济交往中,两者的关系又是交易安全的重要保障。以此,实现着民法的诚实信用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保安处分制度,西方各国刑法几乎都承认并加以采用,在其适用上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但在法的规定上,却缺乏一致性和确切性,至今保安处分尚无一个明确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或概念。我国刑法学界亦议论纷纷,众说不一:1、保安处分是刑事制裁的一部分,2、保安处分是行政措施性质的刑事部分,3、保安处分是行政性质的处分,4、保安处分是刑法上的行政处分,5、倾向于将保安处分划分行政法上的保安处分和刑法上的保安处分。上述五种观点,只有第五种观点,才揭示了保安处分的真正性质和特征,便于立法者根据有关刑事立法规章,制定出符合立法主旨的处分法,否则,将与刑罚毫无瓜葛的保安处分规定在刑法典中,不但肇致刑法不刑不民,而且对行政罚、警察罚,立法上也无法设定由法官或检察官来裁定行为人是否该当保安处分的操作标准。  相似文献   

14.
诈骗罪中被害人的处分行为是基于行为人的欺骗行为而陷入认识错误后作出"终局性"转移财产的行为。被害人处分意志是区分盗窃与诈骗的关键,被欺诈的财产损失由被害人自己造成;盗窃的财产损失由他人直接介入造成。在行为人使用诈骗术欺骗被害人抛弃财物然后自己取得财物时,如果抛弃财物与取得财物之间相隔的空间及时间很短,应以诈骗罪论处。  相似文献   

15.
根据检察官在起诉活动中是否享有裁量权,刑事起诉原则可分为起诉法定原则与起诉裁量原则,本文在考察刑事起诉原则变化发展的基础上,对两大原则所蕴含的法理基础及平衡方法进行浅析,并针对我国不起诉制度制约机制的补充与完善提出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学生处分听证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证制度正在逐步引入高校学生管理领域。目前,各高校关于听证制度的规定繁简不一,存在着很大差异。作为一项保护学生权利的有力措施,学生处分听证制度应当具备一些基本要素:学生处分听证制度应定位于学生权利保护;学生处分听证制度设计应当遵循程序公正、效率等理念;学生处分听证制度必须具备权利告知、听证准备、正式听证、合议以及完整、准确记录等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项预防犯罪、保安社会的刑事政策和制度 ,保安处分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理论基础在于 :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发展、社会本位观念的形成、现代性社会问题的涌现、犯罪现象的突出、报应刑思想的没落和社会防卫论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当前物权立法争论的焦点在于物权行为理论。国内学者对该理论的认识尚有一些误区。有必要参照德国民事立法进一步研究物权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执行和解制度的特点是混乱、矛盾以及不合理。执行和解承载的是私权自治的价值理念,呈现的是诉讼外和解的表现形式,透视出的则是民事契约的实质。只有在确认了前述的基础法理之后,执行和解制度的重构才可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无权处分制度在学界一直颇受争议。本文对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及其所引起的法律效果作了认真的分析探讨,指出在现行法背景下,处分人与相对人之间订立的作为引起物权变动的原因行为的合同应为有效,而由此所引发的物权变动效果在各类情况下有所不同。强调无权处分制度的宗旨在于保护权利人和相对人,但更侧重对相对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