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侦查讯问工作的重点是促使犯罪嫌疑人改变拒供态度,形成良好的供述态度,使不愿供述的犯罪嫌疑人态度发生改变,作出供述,从而获取口供。研究犯罪嫌疑人的态度改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态度改变理论为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的改变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态度改变理论,说服教育的讯问方法从侦查讯问人员自身素质、说服的方式和犯罪嫌疑人的个体特征三方面促使犯罪嫌疑人改变拒供态度,形成良好的供述态度,最终作出自愿供述。  相似文献   

2.
悔罪心理是促进犯罪嫌疑人供述最积极的心理因素,是由犯罪嫌疑人自身的悔罪因素和外在讯问人员适时的刺激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在讯问实践中,侦查人员应积极运用心理学的动机产生原理,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情感感化、说服教育的引导的心理策略,激发、强化悔罪心理,同时注意识别虚伪、错误的供述.讯问人员的自身素质对供述行为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犯罪嫌疑人在讯问阶段的人权保障问题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与深入的讨论,犯罪嫌疑人的虚假供述在讯问活动中却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造成虚假供述的原因是有罪推定、心理强制、讯问时空和刑事政策.防范虚假供述的措施是:严格控制讯问的时间;彻底贯彻律师的在场辩护权;恰当使用讯问策略,科学引导犯罪嫌疑人认知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案件讯问中.准确理解犯罪嫌疑人"供述临界心理"的形成机制和转化机制,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需要和外在刺激相瓦作用及供述能量守恒的规律,针对性的采取讯问策略,将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表达法的特殊作用相互结合,转化犯罪嫌疑人"供述临界心理",达到讯问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讯问策略的角度看,侦查讯问存在着法治上的困境,一方面策略的使用有可能会造成有罪虚假供述。另一方面由于讯问策略具有一定的反规范性倾向,在求真的话语下寄希望于对策略本身进行细致的法律规制是不现实的。在刑事司法一体化的视角下,侦查讯问是同时具有查证和求供的复合功能系统,一旦系统内的功能平衡被打破,求真困境就会出现。走出困境需要改善刑事司法系统的其他环节从而倒逼讯问功能系统实现平衡,减少对可能导致虚假有罪供述的审讯策略的依赖。这些环节在侦查讯问之外,包括法治路径和能力路径。  相似文献   

6.
讯问策略是为了实现讯问目的所采取的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或辩解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讯问策略为讯问所必须.同时,世界各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表明,讯问中合理的策略因素具有必要性.讯问策略的滥用将可能导致诸多消极后果,因此,讯问策略必须受到相应的规约.其考量基点在于事实的客观性和道德的许容性.讯问策略限界的原则包括:目的的善意;内容的真实性;手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当代侦查学理论界对模糊供述的概念不是很多,通行的观点是指在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及相关问题不明确、不正确的供述。模糊供述主要分为蓄意与记忆流失型模糊供述,并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解决模糊供述的主要对策,首先要正确区分模糊供述的类型,对讯问结果理性分析,然后将讯问与其他侦查措施密切配合,并充分利用刑事科学技术,最后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反馈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新《刑事诉讼法》新增的"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使侦查讯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侦查讯问人员只能以提升合法手段获取供述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获取自愿供述为讯问出发点。而侦查讯问实践中积累的许多巧妙运用讯问策略方法引导犯罪嫌疑人自愿供述的实战经验,恰恰可以为提升获取自愿供述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正式实行,我国对侦查活动的规范更为严格,侦查讯问模式也逐步从身体强制过渡为心理强制。心理强制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讯问策略,但却加大了识别和预防虚假供述的难度。为了保障有罪供述的真实性和侦查工作的效率,通过对比研究美国心理强制时代讯问的发展经验,认为应在监禁期间全程录音录像;建立讯问策略评估机制;规定具体的讯问时间长度;保障特殊群体的律师在场权等方面寻求我国讯问模式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受趋利避害心理规律的支配,会产生一系列不利于其如实供述的心理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有畏罪心理、侥幸心理、对立心理和悲观心理。侦查人员应根据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各阶段出现的供述心理障碍,有的放矢采取讯问策略和方法,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以查明案件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讯问工作中,保持沉默和作虚假供述多被视为是拒供的表现,但二者在表现形态和心理原因上却存在着许多差别。通过对讯问中被讯问人各种不同于虚假供述的表现形态及其心理原因的分析和相应讯问策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讯问中达到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供述这一最终目的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态度的影响因素,以把握参政态度改变动态,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对广西高校民主党派成员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通过描述统计,发现该地区民主党派成员存在参政利己倾向。通过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得出参政态度的影响因素包含参政认知、参政情感和参政意动,并且发现了参政态度矛盾性的问题。该分析研究成果既有助于丰富政治心理学理论,也为进一步研究参政态度改变和参政态度矛盾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情感感化是侦查人员在认真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其情感需求,唤醒其正性情感,削弱甚至去除其负性情感,最终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和辩解的讯问方法。作为一种"软审讯"方法,情感感化在讯问中能更好地迎合新《刑事诉讼法》提出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在讯问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整体功效的发挥离不开构成它的每一个内部要素。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是情感感化整体功效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的前提,也是实现讯问目的的充分条件。情感感化的主体要素主要包括实施主体、被实施主体,应采取有效措施营造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犯罪嫌疑人虚假供述的心理原因及其讯问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际讯问工作中,保持沉默和作虚假供述多被视为是拒供的表现,但二者在表现形态和心理原因上却存在着许多差别。通过对讯问中被讯问人各种不同于虚假供述的表现形态及其心理原因的分析和相应讯问策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讯问中达到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供述这一最终目的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情感感化是侦查人员在认真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其情感需求,唤醒其正性情感,削弱甚至去除其负性情感,最终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和辩解的讯问方法。作为一种“软审讯”方法,情感感化在讯问中能更好地迎合新《刑事诉讼法》提出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在讯问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整体功效的发挥离不开构成它的每一个内部要素。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是情感感化整体功效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的前提。也是实现讯问目的的充分条件。情感感化的主体要素主要包括实施主体、被实施主体。应采取有效措施营造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焦虑是人的一种具体心理体验,犯罪嫌疑人在被讯问过程中基于焦虑往往会作出有罪供述。和供述动机、供述原因不同,焦虑是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体验。犯罪嫌疑人基于焦虑作出的有罪供述是其理性的行为选择。为了促使犯罪嫌疑人作出有罪供述,侦查人员在设计讯问策略和讯问方法时应当重视犯罪嫌疑人的焦虑体验。在具体方法的选择过程中,应该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一、迂回围歼讯问策略与隐含归纳法 迂回围歼讯问策略,是指在讯问中不首先对直接目标的核心问题发问,而是通过对一系列与核心问题有关的外围问题进行发问,以创造条件,逐渐逼近核心问题,使被讯问人无辩解的余地,而被迫如实供述的讯问策略。这一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侦查讯问模式依然是纠问式模式,侦查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基于人的趋利避害本性、社会交换理论以及"双赢"理论,可以在侦查讯问人员和被讯问的犯罪嫌疑人之间构建即对抗又合作的侦查讯问模式。此外还应有正当性侦查讯问的动力机制以及鼓励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的交易机制等保障机制,以侦查讯问双方的"双赢"为目的。  相似文献   

19.
影响犯罪嫌疑人做出真实和完全供述的心理活动,称为供述心理障碍(也称拒供心理).通过研究犯罪嫌疑人产生供述心理障碍的原因、种类,侦查人员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讯问对策,选择和运用正确的策略方法,获取证据,证实犯罪,破获案件.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中新增了"不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讯问录音录像制度"、"律师提前至侦查阶段介入"等条款,这在保证讯问对象自愿供述的权利方面具有进步意义,但也给实践中的讯问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在保障讯问对象权利的前提下获得真实、稳定的供述成为讯问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刑事侦查讯问是讯问人员与讯问对象之间的一场"面对面"的博弈过程,法律所规定的"坦白从宽"等供述激励是讯问对象在讯问博弈中的最大期望收益,引导着理性讯问对象的供述动机。本文从侦查讯问与博弈相结合的角度探析供述激励机制的原理及具体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