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现代女子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潮》2007,(5)
受西方女权主义与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双重影响,我国女子高等教育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高等教育之路,然而,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从女性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女子高等教育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3.
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经济、科技、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面对人才需求的竞争,面对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决策和部署,如何发展高等教育,我个人认为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业是香港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房地产及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20%以上,仅次于金融服务业,居第二位。香港房地产类上市公司股票占总币值的3O%,与银行股一起成为牵动股市涨落的“两驾马车”。房地产业的潮涨潮落广泛影响着相关产业乃至香港整体经济的状况。了解和借鉴香港房地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搞活内地房地产市场、刺激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大有裨益。一、科学规范的土地规划制度,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保障香港全境土地面积1092平方公里,约80%为陡峭的山地,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80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5.
追求卓越——发展中的陕西民办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陕西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到2003年,全省民办高等学校有66所,其中,学历文凭试点学校36所,经批准可以颁发学历毕业证书的有12所;2002年,民办高校在校学生规模达到18.9万人,约为全省公办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4%;西安翻译职业学院等5所民办高校在校学生人数都已分别超过万人,占全国万人以上民办高校总数的50%。目前,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亮点,为西部地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西部大开发作出了贡献。一陕西民办高等教育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  相似文献   

6.
论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经历了几次变化。在1992、1993年快速发展之后,90年代中期实行适度发展的方针;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稳步发展高等教育”;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从现在的百分之九提高到百分之十五左右。”接着在全国范围内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校党委应坚持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为内涵式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内涵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为内涵式发展提供组织保证;进一步加强党员发展工作,为内涵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百年大计,也是关系民生的根本所在。各类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舞台。接受高等教育,是千千万万父母望子成龙的殷殷期盼,也是千千万万学子寒窗苦读的孜孜追求。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200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规模突破2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左右,比上年提升两个百分点,一  相似文献   

9.
河南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 ,河南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对这些差距和问题 ,我们要认真分析 ,采取措施、扎实工作 ,积极推进全省高等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此 ,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解决好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与成本分摊问题 ;正确处理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关系 ;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 ;大力推进“三重”建设 ;积极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杨凤娟 《奋斗》2006,(7):20-21
“教育产业”的提出在我国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背景是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务院1992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把教育列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1998年至2000年曾出现两次有关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大辩论,并且出现了几种观点:教育可以产业化但并不主张产业化或部分产业化;教育可以是产业,但反对产业化;教育是产业。应当实现产业化;教育不是产业。笔者认为教育是产业,但是,我国教育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立德。高校党建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促进党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与成果应用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扩招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策。三年多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比1998年翻了一番多,全国普通高校录取率比1998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有效地缓解了高等教育长期形成的“供求”矛盾和压力,有力地推动了包括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在内的各项重要改革的全面深化。在扩招过程中,国家通过对招生指标的宏观调控,使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规模发展更…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指出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谁也回避不了 ,都得参加进去 ,问题的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既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 ,又要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为重要。中国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参与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并学会趋利避害。”我国加入WTO之后 ,意味着我国将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全面进入国际社会。高等教育将进一步开放并参与国际竞争 ,认真分析加入WTO高等教育的影响与挑战 ,寻求发展战略与对策 ,是非常必要的。一、中国高等教…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必然被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教育的竞争.江西要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江西高等教育受到江西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落后于全国.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江西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是,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我省高等教育的基础还较薄弱,发展任务还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15.
香港将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回归中国.当前,我匀普遍关心的问题是香港的平稳过渡.香港是一个法治社会,因此,九七年前后香港法律的如何衔接,将关系到香港平稳过渡的大局.九七之后香港法律的发展,则关系到香港经济的发展.本文试图对香港的现行法律及回归后的存废和发展作一个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香港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然而,它却是世界上最大的成衣、玩具(按价值计算)、手表和收音机(按数量计算)出口地。香港产品行销五大洲,长期占据北美和西欧一些发达国家的市场,贸易额位居世界第13位。近二十年来,香港出口贸易增长6倍多。1986年,出口总值2765亿港元,比上年增长17.6%;1987年,出口总值预计又将比上年增长31.7%。从目前企业已收到的订单情况看,今年香港的出口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香港的出口贸易为什么发展较快?其产品是如何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过在香港  相似文献   

17.
香港回归后,原有法律中的判例法被认可为中国法律的一部分,并在《香港基本法》的支配下脱离英国普通法系的支配而独立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成了一个独特的判例法适用地区,香港司法判例的适用效力发生了重大变化。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创造新的判例必须体现“一国两制”方针。  相似文献   

18.
香港是特别的……   150多年前,香港被形容为荒芜之地,只是一个靠海维持生活的小渔村.其古代价值主要在于舟揖和渔盐之利.如今,它已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跻身世界大都会之列.……  相似文献   

19.
香港文学从中国五四新文学对它的孕育催生,到今天展现出绚丽多姿的地域景观,它走过了近百年艰辛曲折的发展道路。回眸这一行程,我们既能看到历史的巨变给香港文学提供的发展契机和活力,又能看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母体文化在那里打下的深刻烙印,二者的影响渗透,构成了香港文学发展与传承的深层基因。从大的历史分期来讲,香港文学可划作三个发展阶段:本世纪初期至40年代末,香港文学与内地新文化运动遥相呼应,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文学阵地作用;50年代至70年代,香港经济的起飞带动了都市文化的发育,伴随着商品经…  相似文献   

20.
香港最早的报刊是英文《香港公报》。第一份中文杂志《遐迩贯珍》创刊于1853年,除政治、科学、宗教等内容外,该刊首先登载商业广告,开中文报刊刊登广告之先河。 香港最早的中文报纸是1858年出版的《中外新报》,而第一份纯粹由华人资本经营的中文报纸则是1874年诞生的《循环日报》。 到1900年,孙中山先生授命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该报馆成为革命党人聚集并传播革命思想的阵地,该报亦是香港最早的爱国报章。二十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历经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内地不少文化人和报人南来香港,使香港报业人才辈出。如爱国报人邹韬奋流亡香港期间,于1936年创办《生活日报》,宣传抗日救亡。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总书记周恩来决定派夏衍、邹韬奋等来香港建立文化宣传阵地,于1941年4月创办《华商报》,由梁漱溟、萨空了、俞颂华创办的《光明报》也在香港出版,由乔冠华、胡一声主持的《香港中国通讯社》亦相继成立。这期间,香港进步新闻事业迅速发展,为宣传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