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走在时代前列,达到了思想启蒙的目的。《新青年》传播民主与科学所采用的网罗"名彦"、炒作热点、"家丑外扬"等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青年》杂志中的“革命话语”承续近代中国知识界关于“革命”的理解与认知,随后则聚焦于“文学”,掀起“文学革命”,揭开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之序幕。然而,在面临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时“文学革命”的力量显得过于苍白。《新青年》“革命”话语遂从“文学革命”渐转向“社会革命”,即“十月革命”“阶级革命”以及“劳工革命”等话语形式。1923年后,在国共合作的大局中,《新青年》之“社会革命”话语具体表现为“国民革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科学途径——阶级斗争——亦随之成为《新青年》革命论述的核心话语。中国共产党革命意识亦随之得以生成并融入革命实践,并且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内容与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新青年》中的鲁迅 ,以其独特的笔致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极为淋漓峻急地抨击 ,充分表达了深谙旧世界“黑暗”而又不甘“绝望”的“过来人”的沉郁与幽愤 ;鼓吹思想文化革命锻造国民精神 ,是《新青年》中鲁迅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4.
毕耕  马岚 《学习与实践》2015,(3):129-134
在辛亥革命之后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把《新青年》作为宣传平台,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有力促进了中国思想启蒙、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新青年》的启蒙思想一直都认为是民主与科学,但实际上其内容相当丰富,包括探讨青年文化、东西文明、反孔非儒、文学革命、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等多方面。《新青年》以思想启蒙为旨归,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辩论、批判,宣传启蒙思想及民主、科学的理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启蒙主题,呈现出"多元变奏"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与《甲寅》月刊“通信”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亚宏 《求索》2010,(2):156-158
章士钊在《甲寅》月刊设置“通信”栏具有开创性。《新青年》的“通信”栏以及从形式到编辑策略等方面都沿袭了《甲寅》月刊,且又发扬光大。“通信”栏开启了编读互动和质证解疑等风气,实践了刊物开放自由的宗旨与风格,扩展了刊物的自由舆论空间和媒介影响力。通过对此栏目的探究,不仅考察和梳理两刊物之间的渊源关系,同时对于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形成与发展将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中共中央一至五届最高领导人,是把古老中国推向现代的重要人物,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共党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影响.他顺应时代潮流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导致中国文化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维系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古代文化由中国现代文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7.
李权文 《求索》2012,(6):91-93
《他们眼望上苍》的女主角珍妮寻求自我的历程折射了作者赫斯顿的生活原型。珍妮如同赫斯顿一样经历了三次不同的婚姻,每一次离异后都对下一次婚姻充满了幻想和美好的期待,但都以失败告终。珍妮不是活在现实中,而是生活在他人的言说之中。赫斯顿意在表明,女性要在男人主宰一切的社会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只是南柯一梦。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与媒体话语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加辉  袁鹏 《求索》2012,(8):164-165
现代社会的话语体系是和大众传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面上看,大众媒体的活动是在进行信息传播,而这种活动的最终结果是要达成意义的理解。因此,媒体总在建构一些话语并通过这些话语来传播某种意义与价值进而影响受众。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媒体的话语传播策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构建城市话语,传播城市文化;倡导亲情传播,发挥地域优势;拓展公共空间,实现人城互动。  相似文献   

9.
执政话语对政党形象具有塑造功能。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提升国际传播的科学认知、完善和创新话语传播机制、加强话语建构能力、强化国际传播的责任感等路径,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国际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黄时进 《求索》2007,(7):124-126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科学传播的发展提供了比以往更具革命性的媒介,而鲍德里亚富有前瞻性的后现代传媒理论,为我们分析网络时代科学传播的特征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胡菊香  欧阳询 《求索》2015,(1):101-105
五四时期,张君劢与《新青年》同人的启蒙思想,在哲学基础与侧重点方面固然有别,但双方均是源于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而提出思想启蒙的新路向,均是欲从思想文艺上建设政治的基础,并且均以民主与科学为主要内容。凡此种种,不仅表明张君劢亦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也昭显了新文化运动具有多元化的思想谱系。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研究与中国文论话语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文心雕龙》研究历史的兴衰现象 ,从中国传统文论著作的话语方式和学术规则角度 ,探讨了为何《文心雕龙》在唐宋时期未能被引起足够重视 ,而从明清开始 ,研究渐盛 ,且在当代形成声势浩大的“龙学”,并由此反思当代研究的利弊 ,进一步指出应该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论与西方文论思想的异质性 ,在跨文明比较的视野中 ,合理转化中国古代文论 ,整合中西文论 ,让中国文论能真正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20,(3)
做好话语体系传播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话语体系传播的力度、深度、广度与实践需求与各界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传播学理论,话语体系传播效果的提升需要多方发力,官方媒体作为传播主体首先要发挥重要作用,系统构建传播机制,创新大众传播形式,分阶段、分层次、分形式、分职能推进话语体系传播,进一步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话语体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欧娟 《求索》2008,(7):173-175
文学期刊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创办于新中国成立时的《人民文学》是当代文学期刊的典型代表。“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主流叙事成为其占主导地位的话语形态,但也发表了一批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在当时受到批评的边缘文本。本文试图从日常生活的话语张力、人物心理的话语锋力和爱情主题的话语磁力三个层面,来重新解读这些在当时被视为“异端”的作品,以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历史语境下《人民文学》边缘文本所彰显的话语力量,从中获得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子对传播有深刻的认识。他创造了道、无、有等传播符号,并提出道是传播活动发生发展的根本动因。他对传播的方式方法、传者及受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比如传播应遵循自然规律,传播过程中,受者应该多观察、少说话,传者要真诚交流等,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细读张耀杰新著《北大教授与〈新青年〉》,个人认为至少有两大亮点:一是言必有据、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二是发人深省的历史反思。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围绕由胡适率先提出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展开讨论,这种价值观念和价值谱系其实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红线。《新青年》杂志中最早提倡"个人主义"的,是  相似文献   

17.
熊坤静 《传承》2009,(9):6-7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陈独秀:"(那时)虽然没有共产党领导,但其中总有领头的人。在五四运动里,起领导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虽然不上街,但是他们在其中奔走呼号,做了许多事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相似文献   

18.
由于话语意义的不确定性,各个组成要素构成的传播过程机械画面问题重重。然而话语意义的不确定性并不一定会使得传播失败,并不一定使得跨文化交流失败。我们如果从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角度考察跨文化传播,可能会发现话语意义更多来自于跨文化传播具体语境活动。传播也许不需要做跨文化或是文化内区分,传播的成功依赖于交流主体双方对对方主体性的移情式认同。  相似文献   

19.
周良发  赵悦 《前沿》2023,(5):5-13
新时代提升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话语亲和力是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提质增效的重要环节。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话语亲和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话语主体引领力、内容阐释力、风格吸引力、场景感染力和评价助推力。鉴于当前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话语主体能力有待提升、资源质量有待提高、语言表达有待融通、场景供给有待重视、评价机制有待规范等问题,要从培养话语主体素养、重视话语资源整合、创新话语表达风格、创设话语传播场景、构建话语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话语亲和力。  相似文献   

20.
朱正 《传承》2010,(13):11-13
<正>后世的人们大概都会承认,《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批判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在中国报刊史上可说是空前绝后影响最大的刊物。可是在它刚出版的时候,反应却是颇为冷落的。就是鲁迅起初也没有怎么重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