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静 《法制博览》2013,(3):92+91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敲诈勒索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行为对象既包括人也包括财产。敲诈勒索罪直接侵犯的对象是人,但最终目的却是物。我国刑法明确将公私财物作为敲诈勒索罪的犯罪对象。那么,虚拟财产能否理解为"公私财物"?能否成为敲诈勒索罪的犯罪对  相似文献   

2.
侵犯财产的犯罪,是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而出现的。因此大部分财产犯罪,都是古老的犯罪,或者说属于刑事犯或自然犯;即使是一些较新的财产犯罪,也可以在古代的刑法中找到雏形。这一特点同时告诉人们,对财产犯罪的对象与保护法益的解释,要适应社会的历史变化。  相似文献   

3.
行为刑法是古典学派构建的以“行为”为本位的犯罪论体系,行为人刑法是实证学派构建的以“人身危险性”为中心的犯罪论体系。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迁,两者之间从对立与论争逐渐走向了折衷与调和。我国刑法修正案和司法解释在立法上扩大了犯罪圈,实践中的情绪性执法、机械性司法更是加剧了犯罪圈的扩大,使得刑法过度地介入了社会生活。应在坚持以行为刑法为主轴的基础上,吸收行为人刑法的合理内核,在处理案件时要重视对人格因素的考量,构建“行为—行为人”二元的犯罪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网络犯罪是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新型犯罪,由于计算机空间的无限性,在刑法规制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缺陷,为充分完善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应该结合现阶段刑法规制中的不足,落实科学的完善策略,以此来整体提升计算机网络范围的识别、防范以及打击力度,积极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如果你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那么你将会被定义为犯罪,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为什么法律这样子规定呢?我认为它的本质是在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包括我国最高法或者最高检做出的司法解释等都是从保护公民法益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所谓犯罪,就是对合法权益的侵犯。侵犯财产罪的法益是财产权,那么我们如何定义、理解取得型财产犯罪所侵害的财产权呢?下面我们将重新定义研究,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虚拟财产的概念、价值、法律属性的分析,针对目前对虚拟财产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认为应通过界定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选择适用的罪名,加大对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7.
从刑法角度分析,财产性利益与民法之中的债券相似,是财产形式的一种方式,主要是用于保护债券关系所形成的,在新时期需要多角度分析与研究,利用保护财物的刑法规范保护财产性利益。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对其认识与了解,明确了财产性利益的刑法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8.
犯罪形态历来是刑法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犯罪中止作为犯罪形态的一种,规定在我国刑法犯罪论当中。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革,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以及犯罪心态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立足于刑法理论,对犯罪中止的有效性和自动性进行相应研究,以期能够为学界研究提供参考,助力于司法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9.
杨依璇 《法制博览》2015,(8):118-1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民生时代,我国刑法的制定方向也开始由国家刑法逐渐转化为民生刑法,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理念也需要以民生刑法为指导进行制定。  相似文献   

10.
生命历程理论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命历程角度并结合我国青少年犯罪状况的犯罪数据统计以及相当数量的典型个案资料分析,去探索和剖析生命历程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