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贿选案件是近年来纪检监察办案实践遇到的新案型,也是当前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个新特点。及时总结办案经验,从中发现贿选案件的特点、难点及案发规律,不仅有利于办案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反腐败斗争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不断完善与创新。总结近年来查处的贿选案件,主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我省查处的各类腐败案件中,组织人事类案件占有显著位置,而利用换届选举之机搞贿选则又是组织人事类案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现象。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省先后发生了142起破坏、干扰选举和在选举中搞非组织活动的案件,有数百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甚至有个别人还受到法律的追究。在这些案件中,贿选案件占有很大比重,且呈上升趋势,群众反映强烈。近日,省纪委工作组对亳州、宿州、淮南、蚌埠和黄山市近年来发生的贿选案件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四川、安徽、山西、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发生了贿选骗官案件,一些基层干部通过贿选实现“封官加爵”。更令人担忧的是,本来只在一些乡镇换届选举时出现的贿选,而今已悄然进入县级甚至地级市这个层面,且由个人行为跃升为一个帮派同盟的集体行为,大有升级之势。贿选,成为基层政权建设过程中的一颗毒瘤,这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根除贿选这颗毒瘤,既是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国青 《党建文汇》2001,(5):22-22
20世纪90年代中期,贿选只是在一些乡镇换届选举时时有发生,而2000年以来,贿选逐步升级,涉案迅速进入县和地级市这个层面,贿选者贪图的位置上升为县长、副市长。一些地方官员承认,贿选已经成为地方政坛上的一股歪风。  相似文献   

5.
去年以来,一些省份相继发生了“贿选”骗官案件,基层民主政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黑金”袭击,一些基层干部通过“贿选”实现“封官加爵”。更令人担忧的是,本来只在一些乡镇换届选举时出现的“贿选”,而今已悄然进入县级甚至地级市这个层面,且由个人行为跃升为一个帮派同盟的集体行为,大有升级之势。“贿选”,已成为基层政权建设中的一颗毒瘤,根除这颗毒瘤,既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希望。“贿选”骗官丑闻连爆2000年4月24日,广西资源县瓜里乡经委(企办)主任邹定理花了3600元进行…  相似文献   

6.
《大特区党风》2001,(6):41-41
《新闻周刊》第9期刊登记者专稿说,90年代中期.贿选只是在一些乡镇换届选举时发生,而2000年以来,贿选逐步升级,涉案迅速进入县和地级市这个层面.贿选者贪图的位置上升为县长、副市长。一些地方官员承认,贿选已经成为地方政坛的一股歪风。  相似文献   

7.
1999年5月12日上午,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人民法院开庭审判原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副镇长任启标等人贿选镇长、副镇长一案. 发生在同时同地的这4起贿选案件中,有副镇长、镇人大主席、镇计生委主任、镇财政所长、市级人大代表、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们用现金和名烟名酒把人大代表拉下了水,从而导致了换届选举的流产,使县委推荐的镇长及3名副镇长候选人全部落选.  相似文献   

8.
基层"贿选"问题具有广泛性、隐蔽性、团体性等特点。"贿选"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常规式"贿选"、集团式"贿选"、强制力式"贿选"、被动式"贿选"、代理式"贿选"等方式。"贿选"问题影响基层民主政治有序进行,影响基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严重损害基层党组织的形象,助长不正之风。基层"贿选"的原因很复杂,有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贿选丑闻在某些地方时有发生,已经成为戕害民主的毒瘤。目前正值各级人大和领导班子换届选举的非常时期,谨防贿选抬头,是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但是,在我国民主制度的实践过程中,却不时出现贿选行为。贿选行为的存在严重地损坏了国家民主制度的声誉,也阻碍了我国民主制度的发展进程。贿选犹如黑洞,它腐蚀了人的灵魂,吞噬着选民们本就不十分丰厚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的《选举法》《刑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有对贿选等破坏选举行为的处罚规定,但贿选标准的界定、贿选行为的具体认定、具体处分规定等,都缺乏可操作性。村民直接选举信赖的人去实现自己的权利,是村民自治的首要和核心问题。但实际中却存在着村委会换届选举不规范、不合法的现象,尤其是有些地方的"贿选—被贿选"现象,严重违背了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论村委会直选中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英 《求实》2007,(5):92-95
村委会直选中贿选现象迅猛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法律原因包括程序和实体两方面。贿选的法律规制应当包括选举程序规制、实体法律规制和建立司法救济三个方面,从而构建遏制贿选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3.
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农村贿选已经成为一个制约中国政治民主化化的绊脚石。我以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村民直选的理性人假设,选举中的一次博弈和多次博弈中产生的囚犯困境,以及制度制约下的村民选举,提出需要完善制度,来消除农村选举中的贿选诟病。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勿容置疑、总体发展趋势是健康的向上的,但也不能忽视,一些人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由于平时不注意自省自律,价值观发生变化,做出一些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来。本文着重就领导干部的自省自律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省自律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 自省,即自我反思,自我醒悟;自律,即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省自律就是主体意识的自我反思与醒悟、自我约束与控制。但近年来,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案件有增无减,有些犯罪事实令人发指,…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贿选丑闻在某些地方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各级人大和领导班子换届选举的非常时期。在撩开贿选背后的黑面纱,揭露贿选深处的肮脏交易后,人们认识到  相似文献   

16.
贿选,主要是指用钱、物买通选举人来选举自己或跟自己同派系的人。它破坏了选举的公正性,对村民自治危害甚大。那么,在村委会选举中,如何防止贿选? 一是教育村民正确行使权利。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选谁不选谁,村民说了算。因此,教育村民正确行使权利,就成为医治贿选的首要问题。很多事例表明,贿选者压根儿就没有把赢得选举建立在自己日常为村民服务上,压根儿也不愿意把赢得的公共权力用于为村民服务。贿选者一旦当选,就会把自己在选举期间的投人变本加厉地捞回来。把贿选的害处说清楚,谁都会算账,就没有人或很少会有人拿自己的根本利益去满足贿选者。  相似文献   

17.
<正>南充拉票贿选案是一宗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恶劣案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省委切实担负主体责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纪为准绳,从严从重,区别情况、分类处理"原则,依纪依法对案件进行了严肃查处,涉案人员全部受到严肃处理。案件得到彻查严处,充分体现了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捍卫党纪国法的坚定决心,彰显了对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零容忍"的鲜明态度,有力维护了党纪国法的权威和尊严,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的村委干部贿选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贿选问题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不能因此否定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对待农村贿选问题,需要我们有历史的眼光和世界的眼光,而不是一味否定基层民主建设或者盲目照搬西方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在村一级选举中要严厉制止贿选,但也不要搞扩大化。贿选和拉票要有所区分。一个公共职位,如果能通过公开选举获得的话,自然会在其后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受到选举人的监督。源头不正会引发一系列问题。选举环节风清气正,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是关键。董倩:浙江省有个"村官"候选人,在一个100多人的微信群里发了一个微信红包(总金额100元,红包个数60个)。然而,正是因为这么一个瘪瘪的红包,他不仅被取消参选资格,还被处以行政拘留7天、罚款500元。在我们已经看惯、听惯成百万元、上千万元贿赂案件的当下,不少  相似文献   

20.
杨恒均 《廉政瞭望》2010,(21):53-53
所谓贿选,其本质就是官员贿赂民众。是一种涉及贿赂的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