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大战略:目标与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大战略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战略目标、战略实力和战略途径。关于战略实力,中国学术界论述较多,而对于战略目标和战略途径涉及较少。本文首先对战略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三个概念进行了区分。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大战略的目标进行了确定,认为应该是防止外部威胁、控制外部威胁和化解外部威胁,并提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国家大战略理论与中国的大战略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过两战之间时期里的理论生成铺垫 ,国家大战略作为一个单独和自觉的理论领域到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明确出现 ,90年代开始扩散和发展。然而 ,予以重要补充、拓展和深化仍然必要 ,而尚存问题分布于大战略目的、目的与手段之间关系、手段及其资源基础、决策机制和体制这四大方面。国家大战略理论可以成为一种基本框架和有力工具 ,用于考察、构思、论证和表述中国远期和近期的对外大战略主要内容 ,及其较具体的中国对外战略和政策的各主要分支性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崛起及其战略应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门洪华 《国际观察》2004,12(3):9-16
本文从现实主义理论范式出发 ,探讨中国崛起的战略应对之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首先 ,概述权力转移理论、国际周期理论、霸权转移理论等对大国崛起及其国际影响的经典解释 ,强调协调、对抗和模糊是应对大国崛起的三种主要模式 ,其中搭便车、推卸责任属于协调模式 ,平衡、预防性战争属于对抗模式 ,而接触、约束属于模糊战略 ,作者从中提炼出“大国崛起困境”的概念 ,并指出既有霸权国更常采用混合战略 ;其次 ,剖析既有大国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 ,指出遏制战略与接触战略并用可能成为既有大国尤其是美国的主流选择 ,但诸大国的战略选择远未定型 ,作者认为 ,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变革性———包括中国自身的变革、各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等———是影响既有大国战略选择和中国战略选择的重要因素 ;其三 ,指出中国将会继续采取积极的参与战略 ,但这一战略尚乏细化策略 ,强调大战略思维储备不足、缺乏清晰的大战略框架是中国崛起战略谋划的根本性缺陷 ,呼吁加强大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4.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因此,中国应该制定明确的海洋安全战略.本文认为,在宏观战略层面,中国要把海洋安全战略纳入国家的大战略之中;在微观战略层面,中国应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妥善解决中国与日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  相似文献   

5.
“拒绝衰落”与美国“要塞化”:特朗普的大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是大战略理论与实践的重镇。冷战结束后,“自由霸权主义”构成了美国大战略的基本内涵。在相对权势有所衰落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于2017年12月提出的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体现出美国大战略转型的端倪。该战略是对“自由霸权主义”的颠覆:除在战略目标(追求或巩固世界霸权地位)大体一致外,该战略极力强调美国安全环境的恶化和外部挑战的大幅增强,在战略路径上主张单方面强化美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放弃多边主义,撤回对国际机制的支持,以期在未来的大国竞争中取胜。特朗普的战略存在内在的缺陷,效果亦存在颇多不确定性,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趋势明显相悖,对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产生了较为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家对外战略和外交的类型,各国学者提出过许多分类标准。我们认为,应从“当代国家类型”、“各国主权平等”和“国际主要矛盾”三个角度综合考虑,并以主权原则为主,来划分国家对外战略和外交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的国际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战略界普遍认为,照目前发展趋势,中国将在三五年内超过日本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中国将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或者说中国将以何种范式崛起?中国应奉行、以及将奉行什么样的对外战略?所有这些不仅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国自身必须深入思考、提前思考、谨慎为之的大战略问题。本文认为,即使中国如期、如愿成长为世界"老二",也必须继续坚持"韬光养晦"原则,继续坚持做一个谦逊的大国,不追求霸权,继续力避在国际舞台上耀武扬威;本文还认为,当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国际战略的成败关键仍然取决于如何处理与世界"老大"美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如何认识战略代价的问题上,传统军事战略采取了忽视的态度,这与军事部门独特的伦理观、组织特征及过于简单化的认识有关。当代大战略研究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军事战略对战略代价的方法,并希望用增加战略代价成本的透明度、代价分解和代价隐藏的方式化解牺牲带给大战略的修正压力。在最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大战略需要建立完善的代价管理系统,对大战略的社会和心理基础、代价管理和补偿机制做出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大战略是人类社会政治斗争的高级形式,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可从历史深处发现某些大战略思想的源头。柏拉图是西方大战略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不仅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大战略家,也是当时地中海世界人文主义者集团的政治领袖。他用自己的知识论创立了人文主义大战略的纲要,并通过实践哲学加以检验,以证明其正确性和真理性。柏拉图最早揭示出人类的历史是理性发展的历史,理性是人和社会生存、进步乃至产生文化、文明和科学的源泉。但同时,人类的历史也是反理性的历史,理性与反理性的斗争是世界历史的主线。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园”是青年政治领袖的培训基地,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文主义政治家。柏拉图去世后,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雅典学园”的指导下,按柏拉图“共和国”思想描绘的宏图远征波斯,写下了世界文明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从战略学意义上说,柏拉图的大战略是对古代人文主义集团数百年的知识积累和结晶,是针对古代地中海世界统治集团的策略而制定的反制战略。亚历山大远征波斯,则是充分借助了统治集团的大战略而实施了人文主义大战略,从而取得了无与伦比的伟大成就。任何一项大战略,总会伴随着一项反制战略。在当今这个“大战略时代”,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深入研究、理解和认识大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对美战略是基于大战略的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状况而制定的。从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出发,中国需要同美国合作。合作是中国对美战略的主旋律。美国的对华战略也需要同中国合作,从而使中国的对美战略有了实现的基础。作为两个大国,特别是正在崛起的大国与现存的惟一超级大国,在对外战略中存有防范因素是正常的。中国对美战略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以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为核心内容的国际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