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东方》2006,(4):6-6
一个虔诚的修女为了拯救受难的人们只身来到印度,当她看到当地的人们因为贫困而衣衫褴褛甚至没有穿鞋子的时候,她决定自己也不穿鞋子,因为这样才能够更加贴近他们从而更好的帮助他们。以至后来戴安娜王妃听说了她的丰功伟绩之后来印度拜访她的时候,王妃因为自己穿了一双洁白的高跟鞋而感到无比羞愧。后来中东发生了战争,这位修女孤身一人来到战场上,当作战的双方都发现这位修女来到的时候,竟然不约而同地停止了攻击,等她把战区里面的妇女和儿童都救了出来。在这位德高望重的修女去世的时候,印度举国上下的人民都为她而悲痛,在她的灵柩经过的…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上海《文汇报》登载了一篇短文——《英国人何以厚爱戴安娜》,其中讲道,伦敦几百万人为戴安娜王妃举行了葬礼,规模之大,为历史所少见;出殡时,送葬队伍长达几十公里,飞机停飞、火车停开,商店停止营业。文章说,英国人之所以这样厚爱戴安娜,主要由于戴安娜悲剧性的一生和她生前对广大平民的关心。她突破了英国王室历来对平民冷漠的传  相似文献   

3.
至死才分离     
戴安娜和布瑞安是一对恩爱夫妻。当戴安娜不堪忍受疾病痛苦的折磨而请求丈夫结束她的生命时,布瑞安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他按戴安娜的请求去做,就会被判谋杀罪,但如果他不这样做,又会将自己深爱的妻子置于一种她认为早已完结了的生活。 戴安娜患上了运动神经病,一种不可治愈的疼痛难忍的肌肉失调症。当她自我感觉还可以,有力气拿起一本书的时候,她就会有种要看浪漫小说的激情,因为这正  相似文献   

4.
当产妇难产的时候 ,医生通常问其丈夫“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有的丈夫会说“保大人” ,有的丈夫会说“保孩子”。孰对孰错 ?我们会展开激烈的争论。有些人首先会提出问题 ,丈夫有什么权利做这样的决定 ?他说保大人就保大人 ,他说保孩子就保孩子 ?他凭什么能够决定妻与子的生死 ?谁给他这样的权利 ?如果丈夫把妻子当作传宗接代的工具 ,根本无视妻子的生命 ,他选择“保孩子” ,其妻子就被剥夺了“活”的机会 ;如果丈夫“深明大义”选择“保妻子” ,妻子因此而获得了“新生” ,他就成了她的救世主 ,她的生命是他“恩赐”的 ,因为他的明智、大度…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周恩来、朱德他们就像我的 亲兄弟。”“我们都知道人不能永生, 但在一年内失去我的三个好朋友真使我 受不了。”这是宋庆龄生前写的大量信件 的一件。读着这些信件,这位伟大女性的 音容笑貌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20年前,中国20世纪的伟大女性宋 庆龄离开了我们。 20年间,陆续有她的纪念文集、年 谱、传记等出版物问世,人民出版社在 1992年就分别出版了宋庆龄选集和她的 老朋友、《今日中国》杂志名誉总编辑爱 泼斯坦先生为她撰写的传记。这些出版 物的问世,对近年来兴起的对这位伟大 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  相似文献   

6.
一位省级文学刊物编辑,也是一位诗人,在抗击非典高潮中倡议办一期诗歌专号,主题是“以生命的名义”。倡议得到编辑部同仁的支持,发出了约稿信。使她失望的是一些诗人大摇其头:“非典这种事情能写诗吗?诗不是用来干这个的!诗好不容易回到了诗本身、人本身!”这位编辑困惑地说:“‘诗本身’或者‘人本身’是什么样儿呢?”由此想到的下一个问题是:“诗本身”该什么样,谁说了算?常听一些文学理论家描述说,文学已经摆脱了政治、摆脱了意识形态、摆脱了经济建设、摆脱了写中心唱中心,回到人本身了……这样的一种“诗本身”论认为,诗用来载道是对诗…  相似文献   

7.
姜秀花 《中国妇运》2014,(11):43-43
姜彩霞20余年义无反顾照顾瘫痪丈夫的故事,平凡而感人。说它平凡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并不稀奇;说它感人是因为它是一个缩影,映衬着中华民族崇尚的和合之美和乐生精神,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女性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勇担重任的精神品质。即便是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她们依然可以用爱和担当缔造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8.
沉重的爱     
《沉重的爱》作者江海心,是一位残疾儿的父亲,12年前,当他的女儿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夫妇选择了哺育她,尽管当时就已确诊小孩为严重智残;12年多来,他们费尽心思,把无限的爱倾注到自己的亲生骨肉身上。他告诉大家:“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痴呆儿的父亲,不论我们生育她给社会带来了什么负担,不论我们的家庭因此出现了什么样的艰难,我都有义务把她的生命延续下去、这不仅是人道,是人的情感良心,更重要的是,不管她懂不懂,知道不知道,我和妻子都是用同样炽热的心去爱她的,尽管这爱又无奈又沉重。” 下期将推出《采访人生》,作者吴菲将讲述她采访三个患同样绝症的孩子的父母,并携手努力挽救他们时所感受到的一份震撼。  相似文献   

9.
天使,多么美丽神圣的名字,它带给人间的总是善良和美好。人们称医护人员为白衣天使,就是因为他们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为保护人类生命健康,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如今,社会上不少人谈非典色变,而我们的天使却把生的希望送给病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他们多么像战场上冲锋在前的战士,他们才是真正的勇士。为救治非典患者而染病以身殉职的广东中医院护士长叶欣,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她从事医务工作23年,常把“这里危险,让我来”挂在嘴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叶欣这样的勇士,他们不顾个人的安危,争先恐后到抗击非典第一线,…  相似文献   

10.
海外传真     
美英窃听无处不在国际名人尽在掌握英国和美国的间谍组织为了刺探别国情报 ,设立全球间谍网络 ,暗中窃听国际名人的电话通讯 ,其中成为间谍窃听对象的竟包括已故英国王妃戴安娜、已故德兰修女、教皇保罗二世和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曾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的前情报官员麦逊披露 ,由于戴妃生前在国际慈善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 ,并曾致力参与扫雷活动 ,经常与其他国家保持联系 ,美国政府早已掌握她的机密档案 ,更不时窃听她的电话 ,以便刺探别国情报。麦逊还透露 ,80年代英国出售武器给沙特阿拉伯时 ,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也曾参与…  相似文献   

11.
当 SARS 病魔向我们不宣而战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女人,为了从肆虐的病魔手中抢救受难同胞的生命,她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抛下需要自己照顾的孩子和年迈的父亲,主动请缨走上了抗击“非典”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当她全身心与病魔作战的时候,她不知道年过古稀的父亲因为腰椎意外扭伤,已经卧床不起。由于过度疲劳,自己也病倒了,但她咬牙坚持了下来。她就是民革党员、石景山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王珈。王珈从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已近20年了,是石景山医院一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主任医师。4月下旬,当北京的SARS 疫情最严重之际,王珈毅然向医院递交了上一线的“请战书”,进入了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的春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人心里。这个春季,北京没有沙尘暴,却迎来了令人心悸的SARS。肆虐的“非典”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破坏了我们在这个春天的兴致,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沉重的思考:关于生命、健康、亲情、奉献……凡事都应两面看,被渲染得有些可怕的SARS其实给了我们一个警示:人类以往对环境和资源索取得太多,迟早会收到大自然出示的黄牌;同时它也是对人类多年来积累下的生活陋习的一种惩罚;但,它更给了我们这样基本健康的年轻人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把自己推到生命的边缘来考虑自己的一切。有人说,非典时期,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13.
外婆     
儿时记忆的画面大都是有外婆的。或许是相连的血脉,或许是她温和的性情。无论何种因由,我知道,自己生命中的许多温情和感动都起源于她。我爱外婆甚至超过了爱母亲。始终相信属相与一个人的性情有关,属牛的人天生具有"牛"的韧性,外婆就是这样的。16岁,少女天真烂漫的花季,对于现在的大多  相似文献   

14.
戴安娜是幸运儿,他是死得其所,死得其时。有人听了会责怪我:“人死了你还说她幸运,真是幸灾乐祸”,静安毋躁,听我慢慢道来。戴安娜以一个被弃王妃的身份,英国为她的葬礼竟下了半旗,这是前所未有的,那一天,白金汉宫外摆放的花束,超过了一米半高长达四百米;人们在吊唁簿上签名留言,要排队三至六个小时;灵柩出来时,英国有六百万人拥出哀悼,美国第一夫人、法国第一夫人出来参加葬礼,连坚决主张儿子与她离婚的英国女王─—她的婆婆,出破天荒地发表了赞扬她的文告,全世界有六百个国家的电视台传播了她的葬礼实况,真正算得上“…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难以预料的。香港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刘海若在一次去英国伦敦出差的途中,遭遇火车出轨的意外事故,身受重伤,处于弥留状态,曾一度被英国医学界定为“脑死亡”。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助下,两年时间,她以超常的毅力度过了生命危险期,并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从苏醒、说话、学会写字、坐立,到首次走出病房,参加社会活动,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向世人展示了“浴火凤凰”顽强的生命意志。漫漫680天,是人生的炼狱,是痛苦的煎熬,是艰难的涅 ,是非凡的奇迹。重新走向生活的刘海若说:“是爱与希望为我营造了这个伟大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暴雨殇城     
《中国减灾》2012,(8):39-41
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夜所发生的一切,惨烈而纠结地抓住了我们每个人的视线。说其惨烈,是因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为一场暴雨竟然付出了77个生命的代价;说其纠结,是我们不知该如何看待7A21日所发生的一切。“77”——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它的背后是77条曾经鲜活的生命。他们曾是丈夫,是女儿,是兄弟,是朋友^他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我们对生命的珍惜,换来了这个国家和城市对自身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英木兰出生于解放前赫赫有名的“英氏家族”,其堂兄英若诚是中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这样的出身,给了她良好的教育和高尚的品格,同时也将苦难和波折带给她,而她却将自己的一切,默默地奉献给了教会…… 英木兰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这是我在采访她几天后才发现的事。因为她总是忙着:忙着管理教区诊所的大事小事;忙着操持修女会的日常工作;忙着接待前来拜访的各国宗教界朋友;还忙着看望教友,忙着看书写论  相似文献   

18.
我爱跳舞,我觉得舞蹈是极美极富诗意极提升人的艺术。我喜欢沈培艺的舞蹈,她的《鸣凤之死》和《俪人行》功力和意境都很深。沈培艺称自己是“舞者”,说舞蹈是她的语言,是她倾诉心灵感受的方式。那么,我想知道她怎样看待舞蹈,以及她对舞蹈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知道徐志摩的人,有谁不知道陆小曼?而当红尘滚滚而过,还有谁知道她沧桑的一生留下了多少爱恨和哀欢?当我们重拾她昔日的光彩与无奈时,看见的是一个真实的生命在字里行间穿行。  相似文献   

20.
埃及,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个神秘的国家。不知道是因为“尼罗河惨案”,还是木乃伊的“魔力”,或者仅仅看着法老的头像就给人一种敬畏的感觉,还有那些奇形怪状的埃及文字。开罗有1800万人,晚上的开罗看起来很像北京,说像主要是指她的建筑风格,有尼罗河贯穿这个城市使她美丽了很多。走在开罗的街道上,每个MM都会觉得回头率高了很多,好多人会友好的和你说“你好,欢迎”,同行的香港MM说,刚来的第一天她觉得这种感觉好浪漫,享受着从来没有过的高度重视。除了首都开罗外,埃及的女人大多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在埃及,MM们一定要“清高”一点,不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