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中国的一些官员虽然未进什么哈佛之类的名校深造,头上也没有什么博士的光环,但是敛财的手段却实在了得,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建设局原局长周广玉,就是其中的一位"皎皎者"。虽说其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处级干部,但是人家却能一边当着共产党的官,一边经营着自家拥有的18家企业,这个"本事"能说小吗?  相似文献   

2.
第一部分 腐败是权力执掌者在利益诱惑下的权力蜕变 第三章 蜕变了的腐败官员之人格 (一)腐败使一些贪官成了"给一根骨头就会跟着走"的饿狗 人格本是无价的.然而,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由于理想信念的丧失,一些官员将自己的职位当成一种"有价资产",连同自己的人格也一起塞进了市场,作为像商品一样交易的资本.  相似文献   

3.
一边是让一个包工头子当上了县交通局的副局长,另一边是12个官员被包工头子用金钱拖下了水;一边是贪图蝇头小利(相对于买官者捞取的好处而言)而卖官,另一边是买到了官位之后加倍翻番地往回捞钱.这就是代价--卖官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正>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文秀是海南著名的"诗人官员""明星官员"。然而,他一边念"廉政经",一边拿"好处费",大肆受贿敛财,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据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指控,郑文秀利用职务便利,为工程承包商谋取利益,收受林某泉等7人所送贿赂款205万元。2016年11月24日,海南省第一中  相似文献   

5.
正"表哥"杨达才、"天价烟局长"周久耕等一大批贪腐官员,借着"网友曝"的东风,结束了自己的官场生涯。于是一些官员们似乎有了"网络恐惧症",连正面新闻也拒绝。在一些官员看来,网络上,正面新闻也会被传播成负面新闻。这样的想法,其实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身正不怕影子歪,若是真的身家清白、根底干净,又何惧"网友曝"呢?《人民论坛》的调查显示,高达88%的网友认为官员"网络恐惧"是"好事,说明社会进步了"。但从根源看恐怕并非好事。官员有"网络恐惧症",说明  相似文献   

6.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05,(11):17-18
一边是呼风唤雨的权势,一边是软玉温香的美色,中间还硬亘着一方或双方家庭伦理道德的法器……近来接二连三地惊闻官员杀情人的报道,遂搜集了资料来整理。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当笔者罗列出以下资料时,还是不免震惊——仅2005年前10个月中,据不完全统计,由国家机关证实的官员杀情人的案例,就有7个之多! 案例一王俊平职务:山西省阳泉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侦查科原科长  相似文献   

7.
唐家山堰塞湖,一边是大规模抢险施工,打通导流明渠:一边是大规模撤离疏散,保证百姓安全.对这盆悬在百万百姓头上的高危之水,如今终于做到了"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8.
正每年两会期间,总有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在扶贫、医疗、教育等领域立下"军令状"。对此,有媒体专门统计过,那些铿锵有力的言辞,有的很好地兑现了,有的则停留在"说说而已"的层面。窃以为,两会"军令状"不是逞一时口舌之快,关键还是要看怎样"落实"。"落实"俩字,看似简单,实有千钧重,是责任也是对地方官员诚信度的"试金石"。相对于地方政府官员在两会上承诺时的决心和姿态,民众  相似文献   

9.
时下,一些媒体在宣传报道某些官员的清正廉明时,经常出现该官员共拒贿多少多少次、总金额若干的字眼.似乎是拒贿次数越多,金额越大,就越能体现该官员的"清廉".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些报刊、电视台多次报道有些地方的党政官员经常与烧香客混同一起,到什么"神山"、寺庙烧香拜佛,求得"神灵"的保佑,而且此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一现象真令人担忧,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觉和重视,尽早刹住此股歪风邪气.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在一些地方和企业,重特大责任事故频频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此,中央加大了对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和其他有关人员的处罚力度,仅仅在9月份,就有一批官员因为重特大责任事故辞职或被免职,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官员问责风暴"。  相似文献   

12.
大凡谈到廉政,人们无不想到贪污腐化、行贿受贿、不正之风等官员为政之不廉洁行为.固然,廉洁政治是廉政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还有另一个方面重要的含义,那就是还有"廉价行政"或者"廉价政府"之新义.  相似文献   

13.
"廉政"新解     
大凡谈到廉政,人们无不想到贪污腐化、行贿受贿、不正之风等官员为政之不廉洁行为.固然,廉洁政治是廉政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还有另一个方面重要的含义,那就是还有"廉价行政"或者"廉价政府"之新义.  相似文献   

14.
郭耀华 《世纪桥》2014,(3):37-38
近年来,随着"个性官员"的涌现,社会各界对其争议不断,褒贬不一。本文从辩证的角度对"个性官员"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个性官员"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其产生动因,具体阐述了"个性官员"现象的价值和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鼓励和约束"个性官员"的措施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点"是"潜规则"的具体表现"点"即在经济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的提成、回扣、好处。据分析,不少官员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被淹没的,一些行贿者往往事先向一些官员许诺,事成后给多少"点";而一些官员利令智昏,也往往以权力做砝码,换取所谓的"点",甚至讨价还价,伸手索要。调查表明":潜规则"已成为经济往来中贿赂  相似文献   

16.
康琴 《廉政瞭望》2015,(1):33-35
2014年的反腐风云际会之间,留下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会场被带走的黯然、断崖式的跌落、忏悔的眼泪、烧坏的点钞机……从这些细节中,可以一窥中央反腐的决心和贪官的下场。反腐细节一:官员会场被带走现场会场是官员日常工作里的必由之所,如今,去开会却不再那么例行公事、心安理得。对于"心中有鬼"的官  相似文献   

17.
唐玄宗李隆基可以说是一位由明而昏的君主,在他统治的40多年里,前期出现了"开元之治"的鼎盛局面,后期爆发了"倾覆天下"的安史之乱。唐玄宗的由治而乱,由明而昏,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用人的得失,不能不说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一、用姚崇、宋王景而治唐朝自武则天掌权以来,虽然继续维持了强盛与统一的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官员冗滥、贵戚干政等许多弊政。特别是从中宗复辟以来,韦后、安乐公主用事,她们包围中宗,把审理、任命官吏的政府机构撇在一边,假中宗之手,大肆卖官鬻爵,从中渔利,并乘机引用亲信,拉帮结派,大搞裙带…  相似文献   

18.
话题背景: 今年7月中旬<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颁布后,官员问责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其中,什么样的情况应当问责成为公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前不久,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的惊人之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评论.有党建专家指出.逯军们看似无心的"失言".暴露了一些领导干部的"失德",他们的责任意识、群众意识淡薄,以粗暴方式、蛮横口气对待群众已成习惯.  相似文献   

19.
刘朋 《先锋队》2012,(1):23
为官之德,不仅表现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官员生活无小事。官员生活不仅是检验为官之德的重要场域,也是现实中官员腐败堕落的多发地和滋生地。为官者的生活德行是影响官员职权行使、关乎工作全局的大问题,姓"公"而不姓"私"。因此,为官从政首先要注意加强生活美德建设。为官的生活美德包括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正派的生活作风及处理好家务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据11月2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报道,在一些"官员失信"案例中,赖旧账成为主要原因,部分"官员失信"缘于不少党政机关主要领导更换,继任者拿出"新官不理旧账"作挡箭牌。"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暴露出一些官员患有"任期得失病"。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方官员不顾实际情况,千方百计铺摊子、上项目,上了项目之后欠下债不还,最后拍屁股一走了之。"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