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汉堡成长录     
1个月,老公上班了,我一个人看着哼哼呀呀的他,那么小那么软,居然不敢去给他换掉尿湿了的尿布,他哭了,我也急了. 2个月,看着他津津有昧地吃着自己的小拳头对着我没心没肺地笑,我忽然觉得很无助.因为我不知道,这个小东西什么时候可以长大到叫我妈妈.  相似文献   

2.
笑话十则     
哭 墙 一个美国游客到耶路撒冷后,想去看看哭墙。可他不知道这墙的名字到底叫什么。于是,他对出租汽车司机说:“请把我带到你们犹太人哭泣、叫喊并且把头往墙上撞的地方。” 结果,司机把他带到了税务局的高楼前。 坏习惯 约翰对乔治抱怨说:“哎,有两个坏习惯,困扰着我……” 乔治:“是什么坏习惯呢?” 约翰:“第一个是裸睡。” 乔治:“还好呀!那第二个坏习惯呢?” 约翰:“梦游。” 日本人的姓氏 老师给学生介绍日本人的姓氏习惯,“如果有个日本名字里有‘太郎’,二字,那他一定是长子;如果他名字里有‘次郎’二字,那他一…  相似文献   

3.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3,(1)
残酷人生两个人在餐馆吃饭,桌上放着一杯热芥末。其中一个人认为芥末是甜的,于是舀了满满一勺放进嘴里,立即泪如泉涌。不过他紧闭嘴巴,没说一句话。他的朋友迷惑不解:“怎么了?”“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就在2年前的今天,他上吊了。”他的朋友安慰了他一番,也舀了满满的一勺芥末放进嘴里骤然,泪水如泉。第一位佯装无事地问他:“你怎么也哭了?”“我在想,你父亲20年前上吊的时候你为什么不上吊?”第二个答道迟钝有个农夫跌断了腿,去看医生。医生问他是怎么把腿跌断的,他说:“25年前,我在一个财主家当长工。有一天晚上,财…  相似文献   

4.
有奖问答     
IQ1狐狸精最擅长男人,那么什么“精”男女一起迷?2什么英文字母最多人喜欢听呢?3有一种东西,买的人知道,卖的人也知道,只有用的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4什么东西说“父亲”时不会相碰,叫“爸爸”时却会碰到两次?5一辆出租车在公路上正常行驶,并且没有违反任何交通规则却被一个警察给拦住了,请问为什么?6为什么白鹭骛总是缩着一条腿睡觉?7小明带100元去买一件75元的东西,但老板却只找了5块钱给他,为什么?8老外身上有什么东西比中国人的长?9太平洋的中间是什么?10月亮上去过外星人吗? (答案见下期) 稍…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2003,(2)
我最痛恨打老婆的男人。其实,全世界的男人几乎也都认为打老婆是不对的、可耻的。所以只听说男人吹牛自己去打高尔夫,没听说男人标榜自己打老婆!很多打太太的男人在家是一种嘴脸,在外又是另一张笑脸,如果不了解其隐私,你还可能会选他当先进工作者、模范标兵什么的,正如那些贪官污吏往往是在案发后才暴露出其满肚子的男盗女娼大肠小肠,要知道原先他们也是那样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既然知道打老婆“不对”,那他又为什么“不能”洗手不干呢?这有点像意志薄弱者手淫,有一天晚上不“五个人把一个人打哭了”(手淫),他就会不舒服,就…  相似文献   

6.
学校和廖爸爸 有时周来看我们事先不打招呼,然而职工们好像总是知道他什么时候来。自从周来后,他们的态度不一样了。如果他们有些人还不知道我们究竟是谁的话,毫无疑问,他们知道我们是周直接负责的。因此他们明显感到,他们的任务是非常特殊的。紧张的关系得到了一些缓和。 当我听到周的脚步声时,我就奔到院子门口,给他一个拥抱,按惯例把他领进客厅。 “不久你要去泰国吗?”我问,“你要去那里,是不是?” 周慢悠悠地回答说:“我从你父亲那里收到了泰国政府请我在曼谷停留的正式邀请。”可是,他又说:“我不去了。虽然我希望能访…  相似文献   

7.
(一)家义走的时候对我说:“等着我,我很快回来。”我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大学毕业非要去当兵,而且是海军,我只想知道为什么。“小烟,”他叫我,“人都有梦想,就像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娶到你。”我问:“当海军也是你的一个梦想?”家义很深沉地点点头。我们从8岁就在一起,有人打哭我,是吴家义去帮我打架,十几年过去,还在一起,即使不说爱情,也足够到谈婚论嫁的程度。“你说,10岁的孩子有爱情吗?”有一天他这样问我。我笑了,怎么可能?10岁的我还是个小孩子。“小烟,”他握住我的手,“我就是从10岁爱上你,那时我想,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娶这个女孩子。…  相似文献   

8.
30岁的迪厅     
永兰 《新青年》2006,(3):24
不记得最近一次上迪厅是什么时候了,只觉很遥远,其实也真是遥远,上个世纪的事情了。所以有朋友相邀,立即答应。5个平均年龄30岁的人,挤在一部“红旗”里,唱着笑着呼啸着奔迪厅而去。进场之前,姚姚提议先买点水,说里面水至少要5块钱一瓶,于是我们买了5瓶农夫山泉,5包清风,5个绿箭,大摇大摆地要进去。离入口还有两步远被拦住了,帅帅的保安很有礼貌地说:“请几位把水放到存衣间。”呵呵,这几个很会过日子的人乖乖把水放回去。接着,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呢,就被带进一股声浪里,淹没了。听不清DJ放的什么曲子,只觉得震耳欲聋,想必超过130分贝。也看…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最大的古玩市场——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一位资深报人起大早来到“鬼市”玉器摊“拣漏”,经过几个小时的徘徊,最终花50元人民币淘到了一件古玉。20年时间过去了,他对此事依然念念不忘。这件古玉到手后,他请专家鉴定,确认是一件汉代玉饰,当时估价5000元,10年后升值到5万元  相似文献   

10.
何莲芝马上拿了几个梨,送到王的房间/只能说首长不能吃什么,绝不能说首长喜欢吃什么/董必武带病上了主席台,王一反常态也跟上了主席台/也是那次去湖北,董老听说王未婚夫要从苏联回来了,他们正准备结婚。一天晚饭后,董老叫王到他住的房间去。王去后,董老拿出两个被面,一个浅蓝色的,一个粉红色的,让王看,并好像很随意地问:“你看,漂亮不漂亮?”王说:“挺漂亮的。”董老又问:“你说是蓝色的好看,还是粉色的好看?”王说:“我觉得还是蓝色的漂亮。”第二天,董老就把蓝色的被面给了王,对她说:“这是送给你的结婚礼物。”王这才明白董老昨晚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第一个瞬间,发生在大二的课堂上。她与邻座的他聊得十分投机。他知道她是武汉人,快下课的时候,他问:“我以后到武汉去玩,去找你,好不好?”她说:“当然好。”顺手撕下一张笔记纸,草草画张地图给他。第二个瞬间,是在毕业的火车站。歌着、哭着、挥着手,送走一个又一个同学,最后的站台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北方的后半夜,6月也是凉的,星都快黑的时分,他突然说:“你知道吗?我一直爱着你。”她惊愕地抬头,看见他的脸,霎时间恍然明白了,何以那些看见他的日子,连阳光也格外炽热。她几乎要狂呼:“我也是呀!”但火车呼啸而来…  相似文献   

12.
背对的母爱     
以前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妈妈的吻》,每当听到那个朱小琳在甜腻腻地演唱的时候,我就浑身起鸡皮疙瘩,太矫情了。我也听说过许多歌颂母亲的诗篇和作品,“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高尔基的母亲》,艾青的《大堰河,我的母亲》。有人说母爱是伟大的,有人说母爱是无私的,可是我在心里冷冷地说,那些故事是别人的,不是我的,我从来没有感觉到什么母爱。当别的七八岁的孩子在母亲的怀里撒娇的时候,当别的幼儿在母亲的怀里甜甜的微笑的时候,我怨恨母亲,怨恨她的偏心。我5岁,拿着洋铁桶到离家几里路的井里去打水,一边走一边洒,走一路,洒一路,哭一路,回到…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与漫画     
不得民心 某国总统前往一家精神病院参观,所有的病人都站在回廊上鼓掌欢迎他,只有一名病人,面无表情对着这个总统不理不睬。 总统:“那个病人为什么不对我打招呼呢?” 院长:“因为他今天精神非常正常。” 白费心机 父亲为培养宝贝儿子的艺术修养,决定带他去欣赏小提琴独奏会。 一小时过后,儿子不耐烦地问道:“什么时候他才能把那木盒子锯开?” 父亲:“……”  相似文献   

14.
母亲一辈子就生我与哥哥兄弟俩,对待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按理说,娘疼幺儿,可她疼的偏偏是哥哥。我的惟一特权就是每年春节能跟着爸爸回老家,有时哥哥想跟着去,爸爸总以他腿不方便拒绝了。哥哥大我一岁,两岁时患了一场病,那时我们家才从广西迁到重庆,父母都很忙,把哥的病耽搁了,哥就成了个瘸子,走路一跛一拐的。母从小学到初中,我总穿哥哥穿旧了的衣服。过年时,母亲常到供销社扯几尺布给哥哥做新衣,却每回都没我的份。有次,我忍不住了,哭个没完,冲着母亲喊:“他一个瘸子,能穿出什么样来,还净给他买新的。”母亲一听,像被马蜂蜇了般,扬手就给…  相似文献   

15.
楼上大哥 楼上大哥姓季,上世纪50年代初生人,他父亲和我父亲是同事,住平房的时候就在一个院子里;后来搬到楼房,还是邻居,我家二楼,他家三楼。二楼的新邻居中也有一位大哥,姓纪,两个姓氏同音不同字,叫起来都是“季(纪)大哥”,不好区分。尤其是当我在家里提到他们的时候,往往很费口舌。于是,我很快就给两位大哥划清了界限,季大哥叫楼上大哥,纪大哥叫隔壁大哥。姓氏一律省略,平时无论跟谁见了面,自然就把“楼上”或“隔壁”这样的字眼也去掉了,就叫大哥,省事,也亲热。  相似文献   

16.
一直觉得老妈生下来就是这样地热爱唠叨,会花3个小时为我做一顿10分钟便消灭干净的午餐;逛遍了整个城市,就只为买一套比楼下小卖部里便宜一毛钱的茶具;看电视的时候可以不知道在讲什么内容,但却会对与我同年龄的主角的穿着记忆犹新,因为这要比内容更对她的女儿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在男人面前从来不知道害羞,每次都会把我带去给她家吓得再不敢登门拜访.即便是同年龄的异性,也是转过身去便与我品头论足.  相似文献   

17.
我儿子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拿了两个学位后,应聘到多伦多一家电脑软件公司搞软件设计工作。在我和他妈去探亲前,我们一直以为他就住在多伦多的唐人街里。可是当我们从香港乘加航的班机飞抵多伦多,儿子从皮尔逊国际机场把我们接出来后,驾着车便把我们拉上了高速公路,我望着车窗两边湍急如潮的车流,心里感到好不奇怪,儿子要把我们拉到什么地方呢在飞机上连续颠簸了十六个小时,这时我和他妈是多么想尽快到儿子的窝里,好好地冲个凉,看看我们的两个小孙女,再美美地睡个觉。不由忍不住地问道:“陈寞,你要拉我们去哪里”儿子感到我…  相似文献   

18.
五瓣丁香花     
认识他的时候,正是丁香花飘香的季节。那时我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却得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病,人变得很忧郁,看到每一件事都要莫名的发火。父母把诊断书藏了起来,可我还是偷偷地看了。“忧郁式精神性……”还没看完诊断书上的诊断,我就崩溃了,“我是神经病,我是神经病……”我哭、闹,发疯似地摔东西,没办法,父母送我进了医院。  相似文献   

19.
马德 《新青年》2005,(10):6-6
父亲是个搓澡工,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城南李记澡堂给人家搓澡。我已经长了很大了,也没有人喊我的大名。只是说,他啊,是搓澡工家的小子,学习不赖。即便是在夸我,只要别人说到我是搓澡工家的儿子,我就会远远地走开。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旁边冲凉,父亲在槐树底下坐着抽烟,冲到一半的时候,父亲站起来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黑暗中,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我很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丢人现眼。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20.
邮市:一把干柴“请问老牛票怎么收?”一位集邮者问。“你得拿来看。”摊主回答。“大概什么价?”“那可不好说,一天三个价,看你什么时候拿来了。”这就是北京月坛公园的邮市,典型的狂炒时的情形。8月15日,香港回归首日封,从香港到南京,规定途经几座城市,但许多都是从香港直寄南京。面值25元,价格太高,普通集邮者不愿买,到了邮票市场,却不得不以十倍或者更高的价格买。到10月1日,该封最高时炒到1000元,价格陡增40倍。一枚邮票的价格经过10年增值40倍。并不鲜见,但一个半月即解决问题却只有在邮市中才能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