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有一位地区的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讲了一通“肺腑之言”。他说,“我接触过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动不动就说我是大学生,你是大学生又怎么样?难道我们工人、农民就不行?都不行那天下是怎么打下来的?”“知识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学会打比方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惠施,曾任魏国的宰相。有人对国君梁惠王说:“惠施这个人讲话喜欢打比方,你要他不打比方,他就说不出什么来了。”第二天,梁惠王对惠施说:“我听说你说话爱打比方,往后,你讲什么就直截了当的,不要打比方。”惠施笑了笑,回答说:“要是现在这里有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样子,他来问我,我就回答他说:‘弹弓就是弹弓那个样子嘛!’那么,您想想这个人会明白吗?”梁惠王听了说:“这  相似文献   

3.
“韩美林哪里去了?”熟人、朋友们互相打听着。有的摇头说:“不知道”;有的开玩笑说:“他失踪了”。 直到一九八一年年底,《韩美林画展》在合肥开幕的那天,他才突然地“冒”了出来。我见面就问:“这一年,你跑哪里去了?”他避而不答,亲热地拉着我的手说:“走,请看画去!”  相似文献   

4.
对号莫入座     
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号入座。有位朋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我们单位张××。”还有的同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写的就是我们单位李××。”有位诤友打电话提醒我:“你要当心,我们单位×××看了你写的那篇杂文很恼火,说你写的是他,侵犯他的名誉权,准备找你打官司!”我真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一篇文章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对号入座呢?再一想,这也许是智极生蠢,心中有鬼的人是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也不奇怪。一个座位,让谁坐呢?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我写那篇文章并未想到这些,这是节外生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杂文这东西,有人爱,有人怕,也有人恨;杂文作者也如此。杂文被人公认是匕首、投枪、银针,就必然要刺  相似文献   

5.
把心静下来     
我的一位领导很少对我讲大道理,却经常提醒我:把心静下来。起初我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平时很少出去推杯换盏,没事就铆在办公室,应该算是个坐得住的人。一次,我把一份写完的新闻稿件拿给这位领导看,他看完后,笑着对我说:“你的心还是不静!”接着,他把稿子中的错漏处一一点出来。说,一看就知道你心思没在稿子上。一语让人汗颜。  相似文献   

6.
张晓润 《各界》2006,(12):73
小学英语教学在我校开展也就五年时间,结合这五年来的教学体会,我在校方举行的经验交流会上,就英语教学做了如下交流:1注重情感效应学生需要有绝对的安全感,需要有一种归宿感。我在课堂上曾做了两次实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课堂上,我先后扮演了两种角色:大灰狼与鸡妈妈。当我以大灰狼的狰狞面目出现时,教室一片尖叫声,我问他们,何以如此?他们说:“你要吃人啊,我们害怕呐!”随后,我又以鸡妈妈的身份出现并去轻扶某个同学的头时,台下悄然无声。我问他们此时的感觉,有人说:“我  相似文献   

7.
累也心甘     
那天晚上,我疲惫不堪地坐在饭桌旁,面对热腾腾的饭菜毫无胃口。妻子一见就明白了,说一句:“搞政工的怎么还这么累?” 让我怎么回答呢?十年来,和我一道走上政工岗位的同志几乎改行改完了,每走一个我“累”一回。“累”过之后又觉得也许人家更适合于行政或者别的工作;而政工这一行也需要有人干,这是我的岗位,我不能走。 怎么能不累呢?每当分配奖金、评比先进时,“见困难要上、见荣誉要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之类平时教育别人的道理总在脑海中翻腾;自己生活中遇到困难、工作上遇到压力时,多少次已经动身去找上级领导,都在途中退了回来“你平时是怎样教育人家顾全大局、克服困难的?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好,你的道理又有什么说服力?”十多年来,我没有休过一次完整假期,没有在家渡过  相似文献   

8.
正有个大学生这样问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我自认为是一个心地善良、品行端正的人,可为什么在人际交往中,有人越来越不把我当一回事呢?请问王董,我以后该怎么做?"王健林微笑地望着他,送给他五个"学会"的建议:1.学会拒绝。你不会拒绝,太好说话,别人就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什么事情,别人一找就答应;什么东西,别人一给就要。做人要懂得该拒绝的事要坚决拒绝,人的价值很多时候是靠拒绝得来的。拒绝可以让你变得更珍贵。  相似文献   

9.
蒋勋 《党政论坛》2014,(4):31-31
其实我不太爱说旅行或旅游,我常常用的词是“出走”.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了他的敏锐度,也难以激发创造力,所以需要出走.20世纪70年代我在欧洲读书,那时候我写关于文艺复兴的艺术史,老师问我:“你有没有去过意大利?”我说还没有.他说:“你没有在米开朗琪罗的雕像前热泪盈眶,你怎么敢写他?”  相似文献   

10.
保您满意     
姚方 《求知》2000,(5):42-42
当今是市场经济时代,商家都说“顾客是上帝”。只要到市上走一走,各商家门前几乎都立上一个“保好、保你满意”之类的牌牌。我看到这些牌牌,初期,认为这是骗人术。列宁不是说过吗,商人的高声叫卖,是为了把假货兜售给顾客。后来,偶有机会和业主攀谈,也问到了牌子。他说,信不信由你。我知道,顾客上当,只不过一回两回,能总上当吗!是啊!  相似文献   

11.
谁来护法?     
我对沧州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在特殊的年份我曾以特殊的身份在那儿勾留过.听说蒋子龙是沧县人,我问他是哪村的,他说窦店,我说我在姜庄子住过,离你们家八里地,我家文秀住窦店.他说我怎么不知道,是哪一年?就是反右以后干部大举下放的1958年,原来那一年他已经参军走了.我是戴上帽子的右派,罪状之一是替某一个后来也成为右派分子的大学生抱过不平,出主意说,你可以写信给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监委申诉,这就是“挑唆”右派分子向毛主席猖狂进攻了.到达沧县城关那一晚上,在狭窄的剧场看了京剧《宋士杰》,听到  相似文献   

12.
意外的表扬     
冯伯兴担任上海电力建设保温制品厂厂长后,根据职工各人的专长和表现,该充实到技术部门的就充实,该精减到班组的就精减。这些改革,多数人拍手叫好,唯有某些被“精减”的对象,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原厂部实验室的小阎,素以“敢顶敢撞”闻名于全厂。过去的厂领导,因为被他吵得没办法,只好安排他到实验室“混日子”。这次新厂长却坚决把他“精减”到压制班去了。该到班组报到的那天,小阎非但没跟班劳动,反而气呼呼地找新厂长来了;“为什么把我调出实验室?”“实验室工作技术性很强,需要有相当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根据你目前的条件,还是到班组劳动比较合适。”尽管新厂长苦口婆心地解释,小阎仍旧执意要回实验室去。新厂长见他蛮不讲理,忍无可忍地说了句:“你想耍无赖吗?”小阎抓住这个“话柄”道:“你骂我无赖,我就叫你尝尝无赖的厉  相似文献   

13.
马老三立走了,走得简朴、平静,没有兴师动众,一派平民本色。然而他留给人间的却是一串串响彻云霄的笑声……2001年12月18日。在他88岁告别舞台也是庆祝他从艺80周年的晚会上,那一段快板真绝!说得大家前仰后合,掌声不断。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非把你逗乐不可。他成了中国幽默的化身!大半辈子历经贫穷、困苦、坎坷,但他终生都在追求“逗你玩”。他说自己“身高五尺四寸,体重从小到老。始终没能超过一百斤,看来今后希望也很渺茫”。他还在“垫话”小段中拿自己开涮:“我这人呀生来就没好命,这名儿就不吉利,马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现场短新闻评奖在大邱庄举行,当天禹作敏来看大家。他介绍了大邱庄的一些情况后说,以前有人批他,说:“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口号不对,怎么能向钱看呢?他反驳说:你没有钱能办事吗!现在大家都讲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什么,记白了还不是钱?农民理解问题就那么简单,讲求经济效益就是向钱看。禹作敏还讲了个故事:有一次,有个领导干部到大邱庄。禹作敏问:“你这局长一月拿多少钱?”“二百多吧。”“想多拿点“吗?”“不想。”“你说这不是神经病吗?通过正当渠道多收入一  相似文献   

15.
《新序·杂事五》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田饶投到各哀公处,很久得不到使用。田饶就对鲁哀公说:“我要离开这里了。”哀公问他为什么。他举了个例子说:“你看到雄鸡鸣?它有五种长处,头戴鸡冠,文;足有力,武;敢斗敌人,勇;不离主人,仁;守夜不失时,信。但尽管如此,还是被你杀掉吃了。而鸿鸽从远处来,骚扰你园地,吃掉你鱼鳖和粮食。不仅没有雄鸡的长处,而且经常作乱,你倒反而器重。所以我走了以后鸿鹤会来的。”田浇离开鲁哀公到了燕国。燕君深知其材而立为相。三年之后,在田饶的精心治理下,燕国天下太平,夜不闭户,道不拾…  相似文献   

16.
照片上的这位老人,长髯齐胸,洒脱清雅。有人猜他是位艺术家,有人说他是个老中医。听到这些,他总是笑呵呵地说:“我是个老兵。”这位神采飘逸的“老兵”,就是原核工业部副部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李觉将军。去年年底的一天,我们拜访了他。“先念同志这个词题得好!讲得好!”看到李先念同志为本刊的题词:“加强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彭德怀同志在任国防部长的时候,有一次到东海前哨一个炮兵阵地视察工作。开始他发现阵地负责同志对敌方情况掌握不准,后来又发现弹药库竟然修在阵地前沿,结构也不符合战备要求时,他发火说:"你这个团长,撤职!送军法处!"当晚,彭总在这个团吃晚饭,发现团长没到,就叫人把他请来。彭总拉他坐在自己身边,说:"我今天又说错了话,向你道个歉吧!不该说要把你撤掉,送军法处,其余的都对!当然,你认为不对的,可  相似文献   

18.
一“升米恩,斗米仇”。此话怎讲?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接济一个人,逢年过节时,送给他一升米,他会非常感谢你;如果你给他一斗米,以后你给不起了,只给他半斗米,那么你就等着挨骂吧!那个人会想,去年一斗,现在为什么只给半斗了,是交情不好了,还是看不起我了?慢慢的,他不但不再感谢你,反而会恨你。这就叫“升米恩,斗米仇”。  相似文献   

19.
发明大王爱迪生,从12岁就再 也没有听过鸟叫,永远与歌 声、笑声无缘,但发明成果却层出不穷。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助听器供自己使用,他反问:“你在过去24小时听到的声音中,有多少是非听不可的?”显然,爱迪生并不是说耳朵没有作用,而是说,如果耳朵听取的都是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那么即使有一双耳朵,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有的领导干部整天忙于迎来送往,就像华威先生所言:“忙呀,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恨不得一天不止二十四个小时。”我们不妨套用爱迪生的话来问:在过去24小时所做的事情中,有多少事是非做不可的?有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20.
谈“比”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人生的快乐和痛苦是比出来的。细想想,这话颇有道理。有位盲人,性格开朗,生活愉快。有人问他:“作为盲人,你不感到痛苦吗?”他笑着回答:“我痛苦什么呢?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下肢瘫痪的人相比,我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