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在经历了1999~2003年的不稳定不规则的经济增长之后,俄罗斯经济面临着转轨以来又一个"十字路口".面对俄罗斯经济发展步入十字路口的重要关口,俄罗斯各界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和方案.争论中达成的基本共识是,进入新世纪,随着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深化,资源经济的潜力已经发展到极致,发展创新经济成为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所有经济转轨国家的必然选择.创新经济是发展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重点的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是经济增长模式从数量型外延式发展模式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模式的内在的必然要求,它是对传统的短视的资源经济的否定.创新经济是俄罗斯经济转轨理论与实践的内在的、逻辑的和历史的必然选择,创新经济应成为所有经济转轨国家的共同选择,应成为经济转轨新阶段的范式.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创新经济与资源经济的关系,经济转轨国家未来创新经济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轨十年: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经济转轨前相比,经济转轨十年以来俄罗斯粗放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强,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后果.经济转轨以来制约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更加复杂既受到历史因素的制约、基本国情的制约、社会条件的制约、发展阶段的制约,也受到经济体制的制约--经济转轨时期的二元体制(微观经济主体的"体制惰性"在转轨中尚未克服、宏观经济中继续数量扩张的深刻体制根源、中央与地方利益新格局中的粗放增长因素).其中经济体制的制约--经济转轨时期的二元体制成为制约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商务印书馆最近出版了郭连成教授的新著《俄罗斯经济转轨与转轨时期经济论》1。这是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在书中重点研究了俄罗斯至2003年年底前的经济转轨进程和经济发展问题,力图将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研究资料奉献给广大读者,并清晰展示俄罗斯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全书49万字,分上、中、下3篇。作者在书中全面评述了苏联各个时期的经济改革史,介绍了新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理论和实践,作到了有史有论,史论结合。阐述理论,有所创新;叙述历史,与时俱进。该书语言流畅,文字清新而有生气,没有学究味,没有玄奥、呆板之感。每读完一…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与俄罗斯经济转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美国作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它欲借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纳入由美国主宰的全球政治经济的自由化进程,而按照美国处方实行自由化改革的俄罗斯则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当然,俄罗斯今天的衰落与其错误的经济转轨方向、激进的转轨战略和国内政治、民族问题的复杂直接相关,但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我们不能不考虑到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国际背景.本文试图从20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俄罗斯的角色、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影响以及俄罗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准备等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俄罗斯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的思考--兼论中俄经济转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仅用激进转轨来概括并不能解释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本质特征,因为,激进式和渐进式转轨的两分法,仅仅说明转轨的进程,并不能反映转轨的驱动机制、维度和选择机制,而这些恰恰是说明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具体方面.本文认为,从驱动机制看,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是一个强制性供给主导型的转轨过程;带有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供给主导型转轨决定了它是一种激进的转轨方式;这种激进转轨方式又决定了新体制对旧体制的替代只能采取创设式的途径,但新体制又是激进派从西方移植到俄罗斯的.同时,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居民相对收入水平略有恶化,但绝对收入水平和收入增幅呈增长态势。随着私有化的进程以及私营经济和个体劳动的发展,居民收入结构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总体上看,居民货币收入结构出现劳动报酬比重下降而其他收入比重上升、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俄罗斯居民收入的制约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结构畸形、二元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7.
再论俄罗斯社会转轨道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的社会转轨是不成功的 ,其问题不在于选择了“市场和民主”的目标模式 ,而在于转轨的政策与实践背离了国情。叶利钦转轨道路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但是 ,历史存在所体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与历史存在的正确性是不能相互混淆的两回事。不论历史存在正确与否 ,其合理性实际指的是它合乎逻辑的性质。普京上台后否定了叶利钦的转轨道路 ,形成了与俄罗斯现阶段国情相适应的社会治理和发展模式。这种否定再次说明民族国家的生存利益高于民主制度建设的利益。文章最后对俄罗斯与原东欧国家社会转轨做了比较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转轨以来经济走势的公共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经历了长期的转型性经济危机,并于1999年出现经济复苏和恢复增长的势头,这一势头持续至今。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俄罗斯转轨以来的政策博弈和公共选择过程密切相关。首先,公共选择博弈使俄罗斯的“休克疗法”转轨政策失败,进而把制度安排锁定在非效率的结构中,这是俄罗斯转型性经济危机程度深而且时间长的重要原因;其次,2000年以来俄罗斯社会趋于稳定,公共选择程序和机制在向有序化和建设性方向发展,经济形势也随之好转,并有望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国在独立后走上一条与原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的市场经济道路.在转轨过程中,俄罗斯的文化底蕴对经济转轨的驱动机制产生着深刻而全面的影响.俄罗斯文化特征对经济转轨的驱动机制起着资源和制约的双重作用,对供给主导型驱动机制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扭曲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能源的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21世纪初俄罗斯对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做出新的调整。这种调整是在国际和国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能源结构的变化与走势关系到俄罗斯能源工业的增长方式、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在近年来呈现扩大态势,其利用公平、人权和环境等"合理"名义隐蔽地进行贸易保护,给各国正常的贸易活动造成了巨大障碍,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国家遭受损失.运用经济学中的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反倾销、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的解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动机和经济效用.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脱离传统轨迹,呈现出若干新特点与新趋势:高油价与高增长、低通胀现象并存;全球发展失衡与经济多极化趋势同行;经济风险增多与发展持续性增强共处。从存量看,美国依然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从增量看,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作用凸显,影响上升。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加快崛起,加速了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促进了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日本对东盟的经济外交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有协定的经济一体化阶段.作为长期排斥"协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家,日本对东盟经济外交的转身速度之快、成效之显著,令人瞩目.鉴于日本在东亚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它对东盟的这场新经济外交的背景、特点和影响,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当前日本经济形势及中日经济关系的新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 2 0 0 2年以来 ,日本经济的各项指标基本上都在恶化 ,惟独出口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展望 2 0 0 3年度的日本 ,经济增长依旧要靠外需拉动 ,对亚洲经济特别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相应地 ,中日两国的经济磨擦也在从贸易领域发展到金融领域 ,最近日本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动向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with developed economies generally witnessing a recovery, and some economie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witnessing accelerated growth, which will likely unleash a new round of global economic reshuffling. Currently, emerging economies are confronted with severe transformation challenges and thus need to study and learn how the United States managed to create its new economic growth areas.  相似文献   

16.
In general,any regional order or international order depends on the strategies of major powers.The order arises because powers have chosen it while it is passively accepted by other parties.International orders are relatively stable.The cunrent international order under the UN framework as the principal axis was forme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Our principles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have been set within it,and the behavior and legal norms of sovereign nations with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re meant to comply with it.Regional orders are changeable,for example they could be bipolar,unipolar,dominated by several big powers,or multilateral such as the EU and ASEAN.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推动下,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并成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力量。已经并正在形成的东盟与中、印、日、韩、澳、新自由贸易区,对东亚区域经济的整合将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应进一步调整参与战略,以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加坡的外经济关系呈现出新的格局性变化。本文拟就新加坡与其他东盟国家、美、日、欧、澳、新、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韩国、印度等的经济关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与蔓延,印度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在后危机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由此,在后危机时代的今天,印度必须对现存发展模式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以便于努力寻求能促进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东亚经济合作发展新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东亚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主要内容的机制化的发展新阶段。由于包括日本、中国、东盟等在内的东亚主要国家都参加到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来,使经济合作机制化在东亚地区具有了普遍的性质。但自由贸易区并不是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的惟一形式。目前东亚经济合作已经出现多种机制并存的局面。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它给东亚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但东亚经济合作机制化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离成熟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