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新县总人口50万余人,农村劳动力为23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永新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实施“凤还巢”工程,以强化服务为手段,以建立劳务输出和返乡创业良性互动机制为目标,坚持“输出劳务、引回人才。输出劳动者、引回创业者,输出打工仔、引回管理者”的思路,“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不断优化创业环境,盘活返乡创业一盘棋,有效地把“外出打工潮”转化为“返乡创业潮”,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转移就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该县近千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兴办皮革、针织制衣等企业40多家,文化超市、餐饮、特色农业种养等各类经济实体近千个,带回资金近亿元,为该县的招商引资寻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钱开胜 《当代广西》2005,(22):58-58
田东县在发展劳务经济工作中,从创新机制入手,强化技能培训,实行定向输出,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促进劳务输出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强化政府引导,提高组织强化程度,促进农民外出打工由“盲目自发型”向“政府定向输出型”转变。该县县乡两级设立“农民下山进城入谷”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定向劳务、订单培训工作的领导;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定向劳务订单培训网络。通过政府引导、能人客商引路、老乡朋友相互介绍等途径,“盲目劳务”现象已大大减少。二是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外出打工者素质,促进劳务输  相似文献   

3.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近两年来,睢县县委统战部、工商联与县劳动局携手,年输出劳力12万人次,年纯收入达1.4亿元。既消化安置了农村剩余劳力,又使农民开了眼界、学会了多种技术、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该县针对农村剩余劳力多的状况,工商联多方考察,决定配合全...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响水县周集乡是苏北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缺资金、缺技术,农村劳动力过剩。近几年来,该乡党委政府抓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遇,做好农村剩余劳力流动这篇文章,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劳务输出这篇文章怎么做?周集乡的基本办法是,使自发的、无序的剩余劳力盲流向有组织、有计划的协作方向转变。其具体方法:一是将劳务输出纳入本地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走以劳务输出求资金和技术输入,以劳务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新路。各村根据乡劳务输出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输出剩余劳力,使本地经济发展和劳务输出互相…  相似文献   

5.
地州快读     
乌恰县4万农牧民外出务工近年来,乌恰县通过抓市场、建基地、创品牌,狠抓了有组织输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协会和劳务组织13个,新建宁波服装厂、广州纺织厂、广东电子厂等20多个劳务输出基地,打造了"保安员"、"纺织工"、"保姆工"、"电子工人"等12个劳务品牌。今年以来,全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918人,向疆外输出农牧区劳动力446人,向疆内输出1898人,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850人,技能培训190人,劳务创收495万余元。(周洪)  相似文献   

6.
舒兰市的小城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现在小城镇劳动输出总人数已达7688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9.8%,其中赴俄罗斯、韩国等境外输出人数达2607人,劳务经济年创收达1.6亿元。劳务经济已经成为这个镇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在政府指导下,开展了“返乡创业年”活动。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城乡经济的互动,牟定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行业转移,劳务输出已逐步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仅2004年全县就组织向外输出富余劳动力6688人,全年共实现劳务收入5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务工收入达290元。劳务输出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使千家万户走上了致富之路。据调查统计,截至2005年8月底,牟定县在外务工人员已达24488人(其中:长年在外的13150人、季节性外出的10978人),分别占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人)及全县农业总人口的6…  相似文献   

8.
韦奇  任珠 《当代广西》2004,(19):23-23
田阳县把打造劳务品牌作为发展劳务经济,带动农民致富的一大产业来抓。政府通过引导、培训、服务,务工者文化水平、职业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劳务收入不断增加,特色劳务经济正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今年上半年,全县新输出劳动力6400多人,同比增加1800人;其中有组织输出知识型劳动力4800人,占输出总数的75%,同比增加2500人;全县劳务输出总收入达8500万元.同比增加2800万元。  相似文献   

9.
转移之战     
农村人口居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地处闽东南沿海中部仙游县的县情。如何把农村实有劳动力56.58万人迅速转型,提高收入?仙游县的决策者及职能部门,把目光瞄向了劳务输出,他们借助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速度,打出了一场漂亮的“转移之战”。据初步统计,至今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7万多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1万多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和劳务经济的和谐发展。今年4月,该县被劳动保障部授予“第二批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四平市是农业大市,城乡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我们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认真研究劳务经济的构成要素,抓实做细劳务输出的关键环节,使城乡劳动力出得去、站得住、多赚钱、有保障,全市劳务经济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势头。2005年以来,每年全市城乡劳务输出人数一直保持50万人以上。其中常年在外的人数达20万人。劳务经济收入稳定在25亿元以上。农村人均劳务性工资收入比重占农村人均总收入的24%。  相似文献   

11.
市县传真     
靖西:劳务输出再造一个“靖西”靖西县引导劳务输出向产业化发展,实现劳务工作整体提升和劳务输出规模经营、市场化运作和一体化服务的目标,劳务输出总量排名全区各县区前列,从2001年起,连续5年年收入超亿元。靖西县有3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开辟新  相似文献   

12.
市县传真     
融水精心打好劳务牌融水苗族自治县着力强化劳务培训,积极拓展输出空间,全力打造融水劳务品牌,劳务经济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劳务输出人数达9万多人,劳务输出年纯收入达3.6亿元,农民人均劳务输出增收占农民增收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响水县政府把劳力输出作为一种产业进行开发,建立了劳务信息调研中心,利用驻外办事机构和劳务输出人员,与外地的劳动部门及条件成熟的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并签订劳动合同。近三年有目标、有组织地输出劳务人员十万多人,可谓‘送鸟出林亮飞处’,避免了盲流现象。与此同时,还充分利用用人单位的技术力量培训自己的乡镇工业人才。这样,不仅使输  相似文献   

14.
刘圣华 《政策》2008,(4):48-49
近几年来,阳新县针对全县农村富余劳力多、城镇下岗职工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的实际,把促进就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来抓,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让广大就业对象多就业、就好业、创大业。近3年来,全县帮助实现就业再就业6.6万人次。2007年,我县被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促进就业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先进县”,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十大劳务输出先进县”之一。  相似文献   

15.
浦北县坚持把农村人才创业作为一项产业做大做强,探索出了一条“提高素质—对外输出—回引创业—内转就业”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之路,收到了显著效果。全县劳务输出16万多人,劳务年收入总额达8亿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而外出返  相似文献   

16.
何仁军  邓显波 《新重庆》2006,(9):34-35,42
劳务经济属于要素经济.具有社会性、流动性、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劳务输出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和经济增长点,可谓“无烟工厂”、“朝阳产业”.黔江劳务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通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了每年“10万农民出黔江.劳务收入过4亿”的良好局面.创造了具有国内影响的劳务输出“黔江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妇运》2003,(8):32-33
最近,湖南省妇联组织三个调查组分赴平江、攸县、嘉禾、安仁、永兴对农村妇女劳务输出情况进行调查。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农村妇女已成为劳务输出的主力军,她们在推动湖南省“三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农村妇女在劳务输出中大显身手近几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富余农村妇女劳动力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转移,务工经商或兴办经济实体,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如嘉禾县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可为该县赚回5亿元,占全县人均可…  相似文献   

18.
《新重庆》2007,(2)
巫山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总人口59.8万,其中农村人口52.4万,城乡法定年龄内劳动力294817人,需转移输出就业富余劳动力167720人。目前已转移输出劳动力119920人,待转移输出富余劳动力47800人。按照市委把劳务经济打造为巫山"第一经济"的要求,县委县政府果断抉择,亮出决策、体制、机制创新高招,着力建设劳务第一部  相似文献   

19.
王自红 《创造》2003,(12):37-38
陆良县是一个农业县,城市化水平不高,农民占了全县总人口的83%以上,很多农民还不富裕。全县现有农村劳动力30万,按当前的生产科技水平来算,约8万劳力即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大量劳动力需要转移出去。因此,转移农民,搞农民劳务输出应当作为陆良县当前的中心工作之一。一、陆良县劳务输出的现状目前,劳务输出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劳务输出人数少、比重小,临时性务工多,常年性务工较少,多数人的收入不高。据统计,全县在外搞劳务的人员约7万,尚有15万劳动力滞留在农村。2002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工资性收入占32.6%,云…  相似文献   

20.
《新重庆》2007,(10):35-38
黔江劳务经济起步较早,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已经有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创造了劳务输出“黔江模式”,在全市、全国具有一定影响。2005年12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黔江命名为首批“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区)”。近年来,黔江区紧紧围绕“阳光工程”、“百劳工程”和全面实施“1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