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医疗服务的市场化改革,由此产生的医患关系问题日益突出。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社会、医方和患者三方面。构筑法治化医患关系包括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健全调处配套机制、建立示范性宣传引导等路径。深圳“医患和谐示范岗”创建活动开展八年来在构筑医患和谐关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示范岗在参评对象、评审标准、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为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医患矛盾,应当以社会医疗机制为突破口,以法治为保障,构筑法治化的医患关系,依法推进医患和谐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伊强 《学理论》2014,(8):73-74
医患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医患矛盾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完善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的对策: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及医疗救治的体制;加强医学职业教育,提高我国整体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重视非技术性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廉立军 《求知》2011,(5):30-31
医疗单位“文明窗口”的创建是当前缓解医患矛盾.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将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医院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医院的医疗水平、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仍然很高,医患矛盾和纠纷仍时有发生,医院不和谐现象依然存在。当前,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8)
本文对当前医患纠纷如何防范及有效处理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分别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院行政管理、改善医患关系及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减少医疗纠纷的前提,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消除医患矛盾的保证,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的基础,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是解决医疗事故赔偿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求知》2006,(9):35-37
医患关系是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医方与患方之间所产生与发展的特殊人际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技术水平、医学研究水平、医疗卫生体制、医药卫生政策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医疗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最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医患关系紧张成了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重构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市场.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利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0,(28)
清华大学博士生王亚平的《从一名患者的经历看医疗服务》一文在本刊今年第21期“热点观察”栏目中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少读者投书编辑部,或发表对该文的看法,或以自己完全不同于王亚平的就医经历来说明,同样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同样待遇不高,同样背负着医疗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医院与医院,医务人员与医务人员是那么地不同。 医患关系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因为人吃五谷杂粮,都有可能生病,都会有需要医院和医生的时候。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态度,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诚然,医患…  相似文献   

8.
董晋 《求知》2011,(4):26-2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医疗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与矛盾,比较突出的就是医患纠纷问题。医患关系紧张,不仅影响医疗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寻找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张劲松 《学理论》2010,(21):168-169
在电影艺术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冲突”和“悬念”在电影的拍摄中、情节的处理中,一直是导演们增强电影故事性、吸引观众的有效途径。“冲突”:设置好各种矛盾冲突是影视作品情节的基础。影视文学或作品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社会生活中矛盾冲突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艺术体现。“悬念”:一方面,迎合了受众的好奇心理,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受众对事件的后续发展关注的角度和思考的深度。  相似文献   

10.
按照“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的改革目标,我国正在配套进行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其中,通过医疗机构改革,将建立新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降低成本,规范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医患关系在这一大背景下无疑将进行新的调整。 全国百佳医生、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院长韩子刚最近提出,在加快医疗机构改革、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医院和患者之间存在的诸多矛盾,不然就会把一些不应有的怨气引到广大医生和护士的身上,不仅影响医院的稳定,也会影响到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   韩…  相似文献   

11.
《Patterns of Prejudice》2012,46(1):79-103
Both early twentieth-century eugenics and late-century genetics authorize,anchor and certify diagnostic regimes Each discourse is positioned around a historical trajectory that moves from a 'curative ' promise of rehabilitation to an increasingly 'custodial ' proposition involving the pathologization and oversight of groups viewed as non-normative.Snyder and Mitchell interpret eugen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expansive testing regime that produced disabled people as a species of defective intelligence and aberrant physiology.What resulted was a frenzy of medical assessment that produced - for a time - a 'subnormal ' nation out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fective ' biologies..The newly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disciplines flock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identification,care and training of those labelled 'feeble-minded '.Proliferating scientific representations of those deemed to inhabit 'subnormal ' bodies ultimately provided the justification for institutionalizing,sterilizing and destroying the liberty of those classified as inferior.The authors understand the repercussions of this methodology not as 'flawed ' science,,but as the basis for contemporary definitions of disability as degrees of deviation from profoundly subjective aesthetic and functional criteria.A study of the eugenics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demonstrates that what we refer to today as physical and cognitive disability provides two paradoxical outcomes:first,those labelled as recipients of curative interventions tend to suffer the residual taint of their pathological identifications,while failing to benefit from the initial promises of 'cure ' so zealously espoused by diagnostic regimes; second, those who occupy medically based classifications of deviance serve as models for a more general comprehension of human biology even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mselves are marginalized from social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2.
刍议征地拆迁工作人员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由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分析目前征地拆迁人员的素质及其对征地拆迁的影响,本文提出了提高征地拆迁工作人员素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Richard Gaskins 《Society》2018,55(4):361-366
Marcuse’s Reason and Revolution found a rich reception in the 1960’s field of Hegel/Marx commentary. This rereading challenges Marcuse’s reduction of Hegel’s dialectical logic to a logic of negation. It describes weaknesses in Marcuse’s Hegel paraphrases, and argues that Marcuse’s bold leap to a Revolutionary logic rejects Hegel’s method: turning instead to Kant’s transcendental logic, and leading his readers into an antinomy of hope and despair.  相似文献   

14.
实施农村医疗救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广西农村医疗救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医疗救助对象瞄准偏差、救助水平偏低、救助基金结余过多、慈善组织提供的医疗救助资源太少等问题,我们从实施目标定位政策、提高救助资金筹集能力、提高救助方案测算科学性和发展慈善医疗救助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人口生活质量,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浙江海岛舟山的居民人口生活质量的现状研究,发现海岛舟山存在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居民道德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自信而又自卑的心理等问题。并就提高海岛舟山居民的人口生活质量从教育投入、人才引进、素质提高和意识培育四个层面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医疗保障工作是看守所人权落实和文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国家对在押人员生命健康权的保护和重视,也是看守所人权创新工作的重点。目前,看守所仍存在医疗设施简陋、专业医护人员缺乏、救治与安全管理相冲突等现实问题,导致善后处理工作纷繁复杂,影响看守所的正常监管工作。因此应完善现有医疗机构和设施、引入医疗社会化模式以及尝试建立团体保险制度,争取所内外医疗与基本医疗保障和大病保险挂钩,在改革中应注意资源整合,力求节约,根据看守所现有条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看守所医疗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在高效便捷地为民众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由其引发的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性以及个人的集体盲从、情感困惑等心理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已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着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深入调研,分析当前网络性心理障碍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寻找较为科学的解决方法,无疑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形式主义是个老大难问题,治理起来相当困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尤其是在初期和一些地方,形式主义问题不仅存在还比较严重。在防控疫情这一“准战时”状态下,形式主义问题危害性更大。形式主义问题的根源是官僚主义,而官僚主义的形成有体制和思想两个层面的原因。从这两个层面施治,都属于治本之策,其中思想或理念层面的引领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并形成了三大新理念,即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和民意导向。与新理念相对立的旧理念正是形式主义问题的思想根源。新理念不只是理念,还是一套行动指南。只要确立并践行新理念,就能有效抑制形式主义问题的滋生,从而起到重要的治本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构建铁路客站治安防控体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当前铁路客站治安防控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五大能力、六大机制"建设这一构建科学、高效的客站治安防控体系的架构支撑,实现由事后处置为主向超前防范为主、由重治标向重治本的转变,是从更深层次和领域研究解决火车站地区治安问题的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20.
姚展妮 《学理论》2012,(12):226-227
高职高专层次开设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紧密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病原生物学是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治疗、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知识基础,医学免疫学又是一门飞速发展、渗透到医学各个学科、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重要课程。这些科目的设置、安排关系到护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1]。同时让学生明确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对学生重视本门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