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魏源与澳门     
魏源(1794—1857),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和诗人,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他主张“经世致用”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仕途坎坷,但积极改革盐法、漕运、田赋制度等;他同情农民起义,主张禁止鸦片;他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却屡试不第,1845年才取得“赐同进士出身”。魏源一生中,有过唯一一次澳门之行。1846年夏天,魏源母亲去世,按照封建旧制,魏源丁忧守制,不能做官,便离开了江苏东台县令位置到扬州。迫于家境,魏源重新走上幕府道路,进入江苏巡抚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9,(12)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其一生虽未从事过教育活动,但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中对教育问题的论述是精辟而独到的。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发挥着积极的启蒙作用,而且对于我国目前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教育氛围、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涵、规避"丧偶式"家庭教育、重视音乐教育等也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青 《民主》2006,(11):15-16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而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努力挖掘文献信息资源,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紧迫性被人们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精英,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校图书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正确看待当前大学生群体。当前,…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中宣部制定《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来,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思想为对象,在课题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客观的理论研究,以期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我国思政教育的方针。大学生是中国青年群体中的精英,也是中国未来社会建设的支柱。对于大学生群体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重要意义。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不良思想倾向不断侵袭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势在必行,探讨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强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品格教育运动蓬勃发展,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尽管我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理念不同,但美国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对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爱民 《学理论》2015,(7):227-228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开展,高校教育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校。民族地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能够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地区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和稳定。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虽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现状分析出发,对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具体策略进行初步探析,希望对诸位同仁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8,(10)
互联网时代,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网络直播的兴起,给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基于网络直播平台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面和有效性,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给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从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3)
在现代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机遇。首先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给环境下的用户产生了一个媒介进行内容和价值的传播,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用自身的时代特征冲击了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同时,因为信息的透明性、多样性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情怀产生影响。中国梦的提出,在我们很多中国人中都有了共鸣,他是一个民族梦的象征,是每个民族和每一个人的共同梦想和理想追求,在新媒体环境下,将中国梦融入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上,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从思想上体会到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1,(12)
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展开,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社会道德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以立德树人为背景,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质。但从全球角度看,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冲击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从我国社会发展看,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多元化发展淡化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信;从高校教育看,急功近利的"实惠"教育弱化了大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要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努力使他们成为有志青年。  相似文献   

13.
曹含梅 《学理论》2012,(24):194-195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新形势下也成为敌对势力的争夺重点。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表现,在践行爱国主义中也表现不同的爱国观点。藏区高校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坚定的政治信仰,强化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强化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教育,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投身民族地区发展的远大抱负。  相似文献   

14.
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质。但从全球角度看,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冲击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从我国社会发展看,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多元化发展淡化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信;从高校教育看,急功近利的"实惠"教育弱化了大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要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努力使他们成为有志青年。  相似文献   

15.
庞祎晔 《学理论》2012,(28):249-251
当前,青少年特别是"90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校师范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也与其有着密切联系。从分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现状出发,分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4)
艺术院校大学生在"爱国主义"的认知和行为上有几种误区,即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之与国人自卑心理的混淆。而导致这几种误区产生的原因应该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大学生个体层面多方面分析。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平衡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明确理性爱国;运用多种载体,多管齐下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并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四有”新人的基础性工程。而社会实践,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年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始终坚持把社会实践作为第一课堂,取得较好的效果。 大学生是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的,但是,在怎样看待我国的贫穷落后,正确认识四化建设中的问题和祖国的前途,如何把朴素的热情升华到切实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高度上,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9,(11)
具有百年历史的五四运动孕育出了内涵丰富的五四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要关头,深刻阐释五四精神的内涵,抓住其爱国主义的内在核心,对今天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其重要的启示。在五四精神的引领下,有利于增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底蕴,拓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维度,明确教育的归宿,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外化为推动当代大学生更好成长成才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陈巍巍 《学理论》2011,(3):223-22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建设,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摆在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受全球化的影响,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诸多的挑战。针对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与时俱进地采取应对措施,强化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0.
李颖  刘震 《学理论》2013,(33):364-366
国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是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有效载体,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角度,论述了高校国防教育和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结合国防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