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秀清  景宜 《学理论》2009,(32):155-157
为了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本文根据自编问卷调查了大学生对辅导员职业性质、性别、专业背景、素质及工作重心五方面的期望。调查得出,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是专职的、具有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背景;期望辅导员拥有人格魅力大的素质以及能做好学生学习、生活等各种引导与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曾长时间思考过以下问题:怎样的教师才算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自身人格魅力对大学生会有怎样的影响?自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作用?结合自身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经验,从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出发,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而提出提高教师人格魅力的对策建议,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关爱学生是高职辅导员的本职工作,也是密切联系学生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查研究,高职辅导员在"沟通、教育、管理、服务"四个方面对学生关爱存在较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为"群众路线"为标准,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期促进高职辅导员工作将关爱学生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
"9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消费等方面的特点,给高校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辅导员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引导与疏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自立的人格;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明确地位,明确措施,明确职责,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稳定工作中的作用,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定位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围绕"三观"教育对学生实施积极引导,而非权力性影响更多依赖于辅导员个人综合素质,能对学生产生更加稳定和深远的改变,因此探析提升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5)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是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的执行者,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践行者。"三严三实"不仅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它也在"知识育人--提高辅导员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品德育人--强化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实践育人--切实有效开展学生工作"等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中有着广泛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彦坤 《学理论》2013,(32):366-368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发展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新媒介开展工作已成为必然,"微博"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正以迅猛的势头在大学生群体中扩散,将"微博"在高校工作中的应用量化成"一维扩散模型",以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4)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号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下简称"《标准》"),将运用人力资源理论等相关知识,"做好学生骨干的遴选、培养、激励工作"纳入到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中。培养高校学生干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不仅是《标准》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要求,更是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中"5W1H"分析法,以一种全新的思路探究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9.
李多  王威扬 《学理论》2015,(2):233-234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由教师的性格、胸怀、才学和心理素质来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教育功能。开展对教师人格魅力问题的研究,不仅对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教师的任用、考评、培养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高中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途径如下:建立教师发展激励机制;扩展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教师应着力提高心理素质;建立"师导生敬"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80后"青年辅导员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承担着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而他们所面对的是备受争议的"90后"大学生,在分析"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的基础上,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80后"辅导员应针对该学生群体特征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重新梳理和定位.  相似文献   

11.
钟纯 《学理论》2014,(15):268-269
新时期,"90后"大学生心智发展复杂化和多样化,致使高校对辅导员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越来越强[1],也给辅导员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首先分析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然后从自身建设、学生工作要有三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关注贫困生几个方面提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  相似文献   

12.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辅导员则在学风建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如何更好地谱写学风建设永恒的主旋律考验着一线的辅导员。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庞杂,尤其是辅导员工作内容更加琐碎复杂,这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思考提出急切的需求,也需要将辅导员原本认为学风建设是学生事务管理"任务为中心"转换成"咨询服务为出发点"的理念转变。  相似文献   

13.
林玲 《学理论》2012,(31):224-225
高校辅导员,已成为易患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鉴于其在人才培养上担负着重要职责,这将对学生、自身及学校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在梳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内涵和表征、深入探究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的基础上,提出缓解和改进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以实现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校园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关爱学生是落实群众路线的有力举措,也是高职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任务。高职院校大学生需要关爱的内容很多,主要从"积极与学生沟通,做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加强学生管理,做学生成长的船长;提高文化、道德素质,丰盈学生成长的羽翼;热情服务,为学生成长搭把手"四个方面探究了高职辅导员关爱学生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建设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之一。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重点解决以下四个问题。其一,辅导员角色的定位问题。自1953年清华大学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辅导员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职能的角色定位始终都很明确。但是在近些年的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对辅导员角色定位认识有些偏差。有的认为辅导员一般都很年轻,社会阅历浅,谈不上是大学生的引路人,应把他们定位为大学生的“同伴”教育角色;有的认为辅导员把学生日常事务处理好就行了,不必过多强调其政治教育功能;有的甚至认为大…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4)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做好学生思想引领的同时,还承担着班级的管理工作,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既要遵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开展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又要为学生解疑答惑,做学生的"知心人"。深入了解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现状,认真研究影响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制度因素,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构建辅导员和学生和谐关系的新型管理制度与理念,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所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依山种林果,傍水养鱼蟹。此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世常理,无须赘言。山者购鱼蟹,水者买林果。此乃"靠山吃水,靠水吃山"的公平交易,无可厚非。 然而现实生活中另一类"靠山吃水"("靠水吃山")就值得研究了:"我管组织,你搞房产,你想提升职务吗?我儿子想购一套住房,请你给予优惠。""你在工商,我在税务,你家的亲戚不是想要减免税费吗?我的朋友准备办个营业执照,请你给予帮助。"……,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8.
正领导干部公信力建设至关重要,没有公信力就没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执行力。老子《道德经》有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权力可以被授予,但威信却授予不了。威信是一种软实力,它来自公信力,而公信力的获得,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自己吹不出来,靠耍小聪明骗不出来,靠的是领导干部自身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职工信得过。笔者以为,提升领导干部公信力,重在能、信、言、干、律五个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6)
辅导员作为高校中一支重要的基层队伍,他们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和学校的稳定与发展。但目前高校辅导员普遍对自己的生存现状不满,流失现象严重,他们在学校中的地位和职业前景与他们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成反比。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静心工作,脚踏实地,变工作压力为动力,在工作方法上化繁为简,举重若轻,用爱对待学生,对待工作,这才是他们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管理有固定的模式吗?同一模式的管理能运用于不同地域吗?管理仅仅是一种方式、手段还是具有更高的价值意义?管理如果具有价值层面的意义,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是固定的吗?换句话说,某种固定的方式只能实现某种价值吗?这些问题,都将通过我们对"中国式管理"所展开的批判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