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法国人常说:如果有人跟你唱反调,你会觉得他愚蠢,但如果他来自巴黎高师,你就会马上觉得是自己太过平庸。巴黎高师全称是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是法国人公认的最高学府。它以高冷任性著称:校区朴素到有些简陋,却拥有全法最高的入学门  相似文献   

2.
微语录     
《党政论坛》2012,(12):60-61
◎没有一幅画是不被别人评价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被别人议论的。自己沉默寡言,有人会指责“城府很深”;善于健谈,有人又会指责“夸夸其谈”:赞美别人,有人会指责“别有用心”;善意批评,有人更会暴跳如雷,认为“多管闲事”。光看别人的脸色,自己还活不活,拥有自我,又不囿于自我。  相似文献   

3.
宽容批评     
在"三讲"教育中,许多干部通过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有的说:"真正拿起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才体会到它是清除缺点、纯洁思想的法宝。"但也并非人人都能正确对待批评意见的。人都喜欢受表扬,不愿挨批评。然而,人无完人,因而批评别人,或是受到批评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工作中免不了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漏洞和失误,有人批评(多数都是善意的批评),只会促进我们的工作。如果没有批评,一片赞扬声,那真是有点不正常了。因此,我们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批评。宽容批评,首先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批评。我们生活在这…  相似文献   

4.
刘汉杰 《党政论坛》2014,(18):34-35
一个编剧因为吸一种俗称“冰毒”的毒品被抓。于是就有人出来替他说话,说“冰毒”是一种软性毒品,对人没有危害。更有人进而说,毒品的危害是被夸大的,其实吸毒就跟人跑步、看世界杯比赛一样,后者也会让人觉得爽,因此上瘾的。那么“冰毒”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毒害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5.
倘若一个人有一个思想,那么,千百万人的“思想”、千百万人的“智慧”集中起来,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力量啊!我们还有什么难题不能攻克、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办到呢?人生的价值在于什么?有人可能会脱口而出:当然是奉献啦!这样的回答,不能说不对,但我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深而思之,奉献这*举动应该是在有所准备之后。人赤条条来到世上,拿什么去奉献呢?人首先得受到抚养、受到教育,之后才使得上奉献,而被扶养、受教育等等本身并不是奉献。离退休之后,颐养天年,*般也是索取大于奉献。即使正在工作,也不完全是奉献,…  相似文献   

6.
邓 小平同志关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论述很多 ,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 ,不仅有利于保持我党长期形成的良好作风 ,更对做好当前正在进行的“三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邓小平同志指出 ,新时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重大。他说 ,“现在开展批评很不容易 ,开展自我批评更难。”一是表现为批评的质量和份量不够 ,二是抵抗批评的气势很浓 ,一批评就会有人说打棍子 ,有时倒是批评者被围攻 ,被批评者却常常受到同情、保护和欢迎。但是 ,“不搞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不行。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邓小平同志指出 ,批评的武器丢不得 …  相似文献   

7.
“对事不对人”是现今比较流行的批评方式。此话乍一听,觉得领导有较强的领导艺术,工作讲究方法和策略,好象该说的问题也都说了,该批评的也已经批评了,又没有给当事人造成过多的难堪和心理上的压力,让人易于接受。但细细想来,又觉得问题不完全是这样。众所周知,任何事情都是由具体人去做的,如果把对人与对事截然分开,势必淡化一些本该严肃处理、严厉批评的问题,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所以,这样的工作方法不会给我们的事业和工作带来益处。对事也要对人,就是要通过“对人”,对那些犯有错误的同志进行必要的不留情面的批评教育,真正触及其灵…  相似文献   

8.
实施批评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方法,由于批评是一种负强化,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一般人不太乐于接受,尤其是一味地狠批猛训,会把人批得恼、批得跳。如果把批评的重点放在“评”上,认真耐心地与人评说错误的危害、错误的教训以及怎样纠错进步上,一定能达到在“评”中感化人、教育人、促进人、激励人、提高人、升华人的  相似文献   

9.
当一心一意于工作、诚心诚意做好事,却不被人所理解,甚至受到讥讽、嘲笑时,我也会生气、难过,甚至有过动摇。但转念一想,当年雷锋做好事,也有人说他是傻子,但雷锋甘愿做革命的“傻子”。实际上,只要你做的事对大家、对企业、对社会有益,最终一定会赢得理解、赢得支持!  相似文献   

10.
组工干部在识人用人中不仅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还会受到诸多习惯化、固定化的社会心理,尤其是负面心理效应的影响。有效地应对这些负面心理效应,对于组工干部选好干部、用好干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母亲分苹果     
佚名 《党政论坛》2010,(14):46-47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下面是两封信,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相似文献   

12.
唐璐 《党政论坛》2011,(22):25-25
印战略家们并不认可搅局南海 以往印度政府的涉华立场经常会受到印度媒体的质疑和批评,其中受到攻击最多的便是政府的“软弱”。而这回,印度在南海的进攻性姿态普遍得到印度媒体的喝彩。  相似文献   

13.
过去,我们在宣传平等问题时,总是强调无产阶级平等是真实的,资产阶级平等是虚伪的。谁要是谈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平等,批评社会主义社会还有不平等现象,就会立刻受到指责,甚至给人家扣上盲目崇拜资产阶级平等的大帽子。然而,这样做并不能使人信服,相反,在一些人心目中,倒是觉得资产阶级是很讲平等的,无产阶级反而不如资产阶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把平等类型和平等发展程度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势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思想混乱。所谓平等类型,是指平等的阶级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平等,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平等。我们说资产阶级平等是虚伪的,就是说它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  相似文献   

14.
人生絮语     
吴思 《党政论坛》2012,(14):57-57
愚者受到批评时,总好句句反驳,智者受到赞美时,却爱宇字反思。科学上的追求贵在真,道德上的追求贵在善,艺术上的追求贵在美。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要认真做。“十样会不如三样好,  相似文献   

15.
小泉的逻辑     
阿源 《瞭望》2004,(13)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23日出席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时,说出了一段令世人大开眼界的奇谈:“我没有对任何国家的领导人参拜战殁者表示敬意说三道四。如果有人批评我这么做,日本国民会怎么想呢?”他表示,中国批评其参拜靖国神社对日本国民的对华感情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柏格森哲学曾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是,即使在柏格森哲学的鼎盛时期,批评他的人和称赞他的人也至少平分秋色.对柏格森哲学的批评意见主要来自宗教和哲学两个方面,罗素可被视为从哲学上批评柏格森的代表人物;对柏格森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方面,文学现代主义可作为一个突出的代表.本文对此做了扼要的介绍.就国内情况而言,中国目前缺乏对柏格森哲学的系统梳理和评价.文章最后提出,可以从克隆与创新、变化与创新的关系方面进一步挖掘柏格森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星云 《党政论坛》2014,(16):11-11
常有人问:“佛陀会不会骂人?”答案是“会!”只是,佛陀“骂人”很有艺术,例如在《增一阿含经》里,佛陀举出五种人:应笑而不笑、应喜而不喜、应慈而不慈、闻恶而不改、闻善而不乐,佛陀称这五种人为“非人”,也就是“不像人”。为什么佛陀称这五种人为非人呢?因为:1.应笑而不笑:经常可见,在大众的场合里,大家在谈天说笑,气氛很融洽、很欢喜,偏偏有人就是紧绷着一张脸,不肯笑,让人觉得很煞风景。这种人往往性格古怪,不随众,甚至个性偏激,行为举止总是跟人不一样,所以在大众里就没有人缘;因为应该笑的时候偏不笑,不能合群处众,因此说他不像个人。  相似文献   

18.
行政效率是评价行政组织的重要综合性指标。虽然行政效率受到不少批评,如重手段、轻目的,难以计算等,以至有人主张用行政质量、公众满意度取代行政效率,但不可忽视的现实是,提高行政效率仍然是各级政府一再强调的重要目标。事实上,“效率、公平和平等——都是当今公共管理学的重要价值观。在不同时期,一种价值可能超过另一种价值,但就每一种价值观的合法性而言,它们之间没有拔河赛。”  相似文献   

19.
某局王局长最近在处理两件事情上得罪了一些人。有人指责他协调能力差,有人议论说王局长在这两件事情的处理上是失误的。现暂不评价有关对王局长的批评正确与否。仅将这两件事情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小雷 《党政论坛》2013,(24):32-33
人总免不了被批评、指责。这些消极情绪处理不好,会使人失去自信,甚至迷失方向。想让自己的内心变强大,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