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侨在印尼的抗日斗争与在日军集中营的英勇事迹,是印尼华侨史重要的一章。相关的回忆录、诗歌、报刊文章等并未系统地集结和公开出版。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香港"生活文化基金会"出版发行《东南亚华侨抗日史料丛书》,对东南亚华侨抗日史料进行集结出版,部分史料选辑更是首次公开发行。其中收录的《日本集中营生活纪实》、《南冠百感录》、《入集中营始末》、《廖贵义子君回忆录》、《深室诗存》等文献都是亲身经历那段峥嵘岁月的印尼华侨华人的所闻所见,真实地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迫害华侨以及印尼华侨英勇抗日的斗争历史。这些史料是日本军国主义罪行以及海外华侨抗日斗争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广西侨史研究,这里向大家简略介绍桂林图书馆馆藏华侨历史方面的史料情况,由于华侨历史资料涉及面比较广,这里所谈的主要是直接与华侨、华人问题有关的书刊。 有关华侨华人问题的专著。我国最早的一部华侨史著作是清末的《南洋华侨史略》,连载于《民报》1910年25至26期,作者署名“义皇正胤”,本名易本义,曾在爪哇三宝垄一所华文学校当过教师。这本华侨史主要是依靠口头和文字资料写成,大部分涉及荷兰和英国在  相似文献   

3.
1935年9月在新加坡问世的《星洲日报》第六周年纪念刊《新广西》,是一本由海外华侨编辑,在海外印刷出版,发行对象又主要是海外华侨的专刊。该书分为18章132节,另加照片50多幅,共308页30多万字,是综合性的广西地方文献,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了解广西情况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 本会是由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工作者和热心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的人士组成的 全区性学术团体。第二条 本会的宗旨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学风,广泛团 结联系广西以及国内外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工作者和热心于这项工作的人士,共 同促进广西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第三条 本会的任务是,推动和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征集华侨华人史料,出版会刊 与编印有关资料,开展国内外的学术和资料交流活动。第四条 凡申请加入本会者,须承认本会章程,热心侨史研究,经本会常务理事会审批, 即为本会团体会员或个人会员(个人须本会两名会员或有关单位介绍)。会员退 会,应向本会声明。  相似文献   

5.
广西华侨华人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华侨华人研究领域出现了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景象。全国华侨历史学会于1981年成立,广东、上海、福建、云南、吉林等省市也相继成立了侨史学会。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于1986年12月成立,成为我国第六个省一级的华侨历史学会。自此以后,本自治区华侨华人研究步伐加快,队伍扩大,成果增多,与先进省市在研究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只要继续努力,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6.
广西的华侨华人研究转眼间又走过第二个10年,在这10年间,他主要关注华侨华人研究的哪些内容,有什么自己的特点,又存在哪些问题,本文以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主办的刊物《八桂侨刊》为研究对象,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官方档案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抗日战争时期印度华侨社会的成员来源、人口数字、职业结构、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试图钩梳出当其时印度华侨社会的一段历史,理清抗战时期印度华侨的一些基本情况.从而为印度华侨研究提供有益的史料。  相似文献   

8.
广西招徕侨资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侨居海外的广大华侨,素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他们关心祖国和家乡有多种表现,携资回国办实业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广西作为我国的第三大侨乡,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数十年间,特别是1925年至抗日战争期间,曾招徕不少华侨投资办实业,对广西的社会进步起了促进作用。为了弘扬华侨的光荣爱国传统,本文拟从华侨在广西投资的历史追溯、近代华侨在广西投资的成因和近代广西招徕侨资的特点和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贺词·贺信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贺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大会: 同志们,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今天成立了。从此,区内的侨史工作者有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团体,广西的侨史研究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谨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广西地处边陲,由于历史的原因,出国谋生的人数众多,是我国著名侨乡之一。今天,一百数十万祖籍广西的乡亲,散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他们一方面刻苦耐劳,在海外建树良多;另一方面也尽心竭力,为故国的振兴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这是值得书写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0.
由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与广西《侨务志》编辑室联合召开的广西华侨史志资料征集工作会议,于1987年6月26日至28日在重点侨乡容县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我区19个地、市、县的侨务部门的代表,以及有关科研单位、高校的专业人员共40人。自治区侨办副主任、区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广西《桥务志》编纂领导小组组长向大有出席了会议。区华侨历史学会、区《侨务志》编辑室的其他负责人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华侨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是华侨史志研究和编撰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反映广西华侨历史的文献资料数量不多,且极为分散。为了确保编史修志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我们必须作出艰苦的努力,尽可能地把国内现有的那部分即便是非常零星的文献资料掌握到手。另一方面,由于华侨活动的舞台主要在海外,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海外华侨华人自己  相似文献   

12.
侨居东南亚的广西人,首先是到马来西亚种植橡胶树,随后一部分人才由马来西亚迁移到新加坡和泰国等地。进入泰国的一支,首先是到和马来西亚接壤的泰国南部也拉府勿洞县一带种植橡胶树,从事橡胶业的开发。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积得一点财富才进入首都曼谷经营工商业,都是晚近的事情,在曼谷的广西华侨仅是二三代人的历史,经济力量比较薄弱。散居在各地的广西华侨还是以泰南匆洞为最多,广西华侨社团的组织也以泰南勿洞广西会馆和勿洞八桂堂成立最早。  相似文献   

13.
“华侨的丰功伟绩,我们这一代人不去写,让谁去写呢?如果我们写不出华侨的光辉历史,就是失职,就对不起我们的华侨先辈和子孙后代!”这是一九八二年在北京的一次华侨史学术讨论会上,一位华侨史的研究者廖钺慷慨激昂地发言的一段话。廖钺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经常梳得很整齐的黑发中畧跳出几根银丝,举止庄重,谈吐健雅,有着学者的风度。但是他更像朋友们常称呼他的“南洋伯”老华侨的样子,满身好似蕴育着热情的种子,说起话来总爱激动。虽然已经六十五岁了,但他健康、精神,显得比他的实有年龄年轻多了。不过,他经历过的动荡生涯,却使他常常将自己的命运同广大华侨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使他下决心竭尽心力,去研究华侨的光辉历史,也因此他成为我国建立专门的华侨历史研究机构的最早创议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东盟文化中有诸多广西元素,如广西合浦是我国汉代南海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和主港、广西与东盟国家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广西华侨华人为发展和保卫东盟国家的文化做出了历史贡献,这是广西积极参与南海丝绸之路建设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信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应当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好中国-东盟文化中的广西元素,并以此为契机确立发展广西文化产业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广西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南宁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区各地的教授、侨务工作者、华侨历史研究工作者、有关人士近70人,会议收到论文与资料32篇。 这次会议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术讨论会,有13位同志在大会上作了学术发言,他们就侨史研究与侨务工作、国内外研究华侨史的概况、广西华侨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华侨、华人社会的变化、广西侨情等问题谈了看法或作了介绍。在小组讨论会上,与会代表踊跃发言,并对广西的侨史研究如何开展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第二阶段是广西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大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仁、区政协副主席黄独峰、区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副主任贺毅、区侨办主任邱国华、副主任黄绍胤、向大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 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今天正式成立了。这是我区侨务界和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大事,对繁荣我区社会科学研究和进一步做好我区的侨务工作,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表示热烈的祝贺! 华侨华人遍布全世界各大洲。可以说,凡是有海水的地方都有华侨华人。广大华侨虽远离祖国,但长期以来同祖国保持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近现代,广大华侨对祖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会主义革命,对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作出了积极的巨大的贡献。孙中山先生就曾经用“华侨是革命之母”、“华侨有功革命”这两句话来赞扬海外华侨对祖国革命的贡献。广大华侨在漫长岁月中的爱国爱乡的行动,以及他们在发展侨居国社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下旬,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两位同志分别访问了学会会长陈伟芒教授和顾问钟文典教授。他们均对当前广西侨史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恳切的建议。 陈伟芳教授听说侨史学会要出版《广西华侨华人资料选编》,认为有重大意义,填补了广西侨史的空白。他说,还可收集整理广西侨领、华侨的资料,陆续出版《八桂华侨人物专  相似文献   

18.
广西作为全国重点侨乡,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众多,至今却没有一所华侨博物馆。近年来,关于建立华侨博物馆的呼声日益高涨。通过走访和调研并就目前建立广西华侨博物馆具备的条件进行分析。认为建立广西华侨博物馆,首先可以抢救、收藏和保护华侨文物,为广西侨乡文化的研究提供资料库;其次可以通过展示华侨历史文物,彰显华侨华人与归侨侨眷爱国爱乡的历史功绩,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海内外文化的交流;此外还可以向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和广大民众宣传党和国家的侨务方针和政策法规,激励侨众为广西的建设发展献策献力,对今后进一步做好侨务工作,扩大广西在海外的影响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建立广西华侨博物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历史背景 越南北江省是与中国广西边界相隔不远的省份,该省的华侨大多数是在旧中国饱受三座大山压迫时期迁移去的。华侨多数居农村务农,也有居城镇做小买卖。 越南从1885年至1945年共80多年间成为法国殖民地。1940年日本入侵越南,1945年3月9日,日军发动推翻法殖民者的政变,越南又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因受殖民者的压迫和剥削,华侨大多数是贫困的,生活只是免强糊口。  相似文献   

20.
①2013年年5月30日,由广西侨联、广西文化厅共同主办,广西博物馆和厦门陈嘉庚纪念馆承办的"赤子丹心镑丰碑——南洋华侨机工文物图片展"暨"广西华侨百年公益历史回顾图片展"在广西博物馆内隆重举行。中国侨联副主席王永乐(左五),广西侨联主席韦干(左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