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韦唯携爱侣迈克尔款款步入北京兆龙饭店一楼咖啡厅时,我看见眼前的韦唯一如她出道时,青春俏丽且更添动人风韵,光泽柔顺的长发轻轻飘动,硕大夸张的彩色耳坠“闻声起舞”,依偎在高个子洋丈夫的臂弯,亲密无比,我脱口而出:“你们真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韦唯笑意盈盈地说:我们永远是情人。迈克尔也不假思索地说:Yes, We are lover forever。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让我的心中涌出暖暖的爱意。我们的谈话就像朋友聊天一样随意,我记下了韦唯的自述: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听韦唯英文带子《永远是情人》是一个晚上。我不懂英语,却依然被那细声耳语、荡气回肠的韵律与氛围所打动。久违的浪漫与宁静使我回忆起好多忘不掉的人和事。关掉电视,只想一个人呆会儿。我急于见到韦唯,那个总是纵情高歌、独闯风雨的韦唯。几天以后我如愿以偿,是在长城饭店的西餐厅  相似文献   

3.
王宇萌 《今日广西》2007,(21):40-41
2007年9月10日,在上海举行的女足世界杯开幕式上,中国女足形象宣传大使韦唯演唱的《女孩足球》让世人再次感受到了“亚洲雄风”独有的魅力。韦唯,一个在流行歌坛驰骋近20年的歌手,一位有着铿锵声线的实力唱将,一个经历过刻骨铭心情变的坚忍女人,一个和蔼慈祥的单亲妈妈。目前韦唯的生存状态如何?她和3个儿子是怎样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止谤的奇方     
止谤的奇方高洪波近年间名人官司极多,有的是名人与名人之间的纠葛,如李谷一与韦唯;有的是名人与凡人的争执,如王国藩与古鉴兹;还有的是名人与传播媒介的龌龊,如名人与记者、名人与报刊、名人与某广告代理人等,官司的输赢与人心的向背,这都不是本文涉及的目的,我...  相似文献   

5.
某电台播了一个小品,叫《采访长寿村》。内容是这样的:记者走进长寿村,看到一老人正在吃饭,迎面上去问“大爷您几岁?”大爷说:“100岁。”请问:“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说:“每天按时吃饭,不过我年青,说不全,你去问我的哥哥吧。他今年112岁,正在前面做农活。”记者:“哦。”记者走到田边看到老者问道:“大爷您这么大年纪还做农活,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回答到:“我长寿的秘诀是热爱生活,天天坚持做农活。不过我说的并不全,你还是去问我叔叔吧。”前面木凳上静坐一个老者,记者前去问到:“大爷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老者睁开眼笑笑说…  相似文献   

6.
2000年6月.一家电视台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进行专访。当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幺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问:“没有必然么,在这里面?”丁肇中依然回答:“不知道。”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能让自己在今天作出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的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我绝对不能说知道。”  相似文献   

7.
我是新闻人,朱镕基当总理时,我关注他每一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的“答记者问”,那确是很重要的节目。中国总理答记者问的精彩一页,就是在朱镕基手上开创的。《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不仅收录了他五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还收录了他“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在境外的演讲和答问”、“接受香港记者境外随行采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栗史 《政协天地》2011,(7):11-12
粉碎“四人帮”不久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北京西颐宾馆参加新闻采访活动。忽然,《人民日报》一位编辑来找我说:“我们副总编要找你。”那时,我既是新华社记者,也是《人民日报》记者。于是,我马上答应说:“好,我明天一早就去。”  相似文献   

9.
期刊选粹     
《今日中国》英文版07-10开放的中国市场歌手韦唯近日在网上独家发行了她的新专辑,人们通过手机上网就可以听到她的歌曲。提供这种新型下载方式的网站dotMobi借助韦唯成功进入了拥有4亿手机用户的中国市场,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  相似文献   

10.
那年秋天,我回老家探亲。一直住在我家的姨母,看到我回来有车送,走时有车接,便惊奇地问:“太娃,你在北京当了啥官 ?”“没有当什么官,是记者 !”我说。姨母摇摇头,不解记者何意。因为在乡下人看来,不当官怎么会坐小车呢 ?这时来接我的同学向姨母解释说:“记者就是‘无冕之王’,厉害着啦 !”如此解释,姨母反而更糊涂了。   《辞海》里对无冕之王的解释是,指没有权威的名义而影响作用极大的人,多指记者。由此可见,人们在各种场合喊记者是无冕之王,也就见怪不怪了。也不知从何时起,有人把记者也分为三六九等,民间早就流传…  相似文献   

11.
不停地记录,记录,记录……这是在吉林省代表团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春莲园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春莲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我得把各位代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点子记下来,家里还有好多农民兄弟眼巴巴盼着呢!”8日,在从会议室返回房间的途中,记者终于找到与她交流的机会。她告诉记者,来北京前乡亲们托她带了好多问题呢!“有些问题我也解答不了,所以到北京后我就一门心思‘啃’总理的报告,听代表发言,我是乡亲们选出的代表,我得给乡亲们提供答案呀!”“乡亲们都关心哪些问题呀?”记者问。周春莲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得密密…  相似文献   

12.
2月17日,我分别来到北京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采访了驻守在那里的高校保安。扑面而来的校园气息,似乎又让我回到了纯真的学生时代。作为保安行业的记者,由于职业的关系,我也常常会把“安全”二字挂在嘴边。采访中,“保安”、“创安”、“保卫”成为了我使用频繁的几个词,但是在高校保安的述说中,我能体会到安全是装在他们心中的,而付诸于行动的是他们的真诚服务,是他们以校园为家。——记者手记  相似文献   

13.
老李、老宋二人爱抬杠,人称“杠子头儿”。两人都在一个单位上班,每每碰在一起,就有好看的。如老李说:昨晚市台的电视剧好看!老宋就说:不好看;老李说:食堂的馅饼做得好吃!老宋说:不好吃。反过来,老宋说:李谷一、韦唯两个名人打官司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残联负责人听了《生命宣言》后,当即表示:要向2008年残奥会推荐这首歌盛夏的北京,酷热难当。在某音乐制作室的录音棚里,热度仿佛更高。“不在乎瞬间是否精彩,跑道延伸着自信与豪迈……”著名歌唱家韦唯正在引吭高歌,时而高亢激越,如大鹏振翅九霄;时而深情款款,如春风轻拂杨  相似文献   

15.
明星们的表现是越来越让人不敢恭维了。从年初王志文在上海惹出的义演风波,到江姗、史可拒演,王姬抛硬币定行程,董文华、陈道明假唱,韦唯毁约,以及那英、傅艺伟上演“全武行”……1995年的演艺界真正称得上热闹非凡!如果说,“大腕”们在这一年里并没有拿出多少像样的新作而加深观众的印象,那么他们的“不良行为”如此集中地显露,足以让追星的和不追星的人们长久地铭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们对歌手林依轮并不陌生 ,但你了解他多少呢 ?记者 :依轮 ,你的名字怪怪的 ,又挺好听的 ,可有来历 ?林依轮 :这是我的艺名 ,其实我的本名叫林方 ,我哥哥叫林东 ,姐姐林红 ,加上我 ,刚好组成“东方红”。后来 ,被迫改名 ,是因为刚踏入歌坛时 ,“林方”总被人叫做“林芳” ,经常被误会为是女的。公司为我取了个名叫“林一轮” ,意思是“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 ,但我觉得“一”字写出来不好看 ,最终将名字定为“林依轮”。记者 :听说你当歌手很偶然 ,具体是怎么个过程呢 ?林依轮 :80年代国内原创乐坛刚起步 ,我和几个朋友经常在一起学李…  相似文献   

17.
曹琪 《今日上海》2010,(4):44-45
这里的“小记者”的确挺小,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也不过十一二岁,而最小的才刚背起书包上学堂;这里的“小记者”志向可不小,翻阅每次采访结束后的“小记者感言”,其中不乏“我要成为著名的设计师”、“我们也要造航母”、“长大后一定要为祖国做贡献”……当然,这些小记者说的最多的还是:我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  相似文献   

18.
快乐着成功     
中山大学教授朱熹平和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破解百年教学难题庞加莱猜想,这是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近日,笔者读了《光明日报》记者对朱熹平报道后,头脑里冒出来的第一个火花竟是“快乐着成功”。记者问“‘:十年磨一剑’你是怎样熬过来的?”朱熹平爽快地回答“:谈不‘上熬’过来,数学是我的兴趣,深入进去后其乐无穷。连我太太也不觉得我做的是艰苦的事。”他形象地说“:我慢悠悠慢悠悠地做着,忽然,就解开了。”记者说朱熹平口才很好,性格爽朗,采访中不时开怀大笑。朱熹平能这样快乐着成功,还得益于中山大…  相似文献   

19.
张君  建生  新河 《民主与法制》2013,(16):44-45
3月2日。记者接到一个女士的电话:“你是记者吗?我叫张便云,是河北省武安市武安镇城关四街人,我有天大的冤枉。希望能通过媒体的呼吁,还我公道。”  相似文献   

20.
2011年,邓飞告别记者生涯,投身公益,“发起人”这个被他自己形容为“酷”的新职业,也随着他运营的“免费早餐”公益计划,进人了公众的视野。如今,已经成为公益人的他,所做的工作远比“发起”要复杂得多、持久得多。他给自己的警示是“让自己的内心纯粹、诚实”……当“免费午餐”越做越大时我发现我回不去了2011年开始的“免费午餐”计划,是500名记者联合发起的,那次我第一次用了“发起人”三个字,当时给自己的定位是提出者、倡导者。发起“免费午餐”计划时,我没有做任何准备。当时我参加天涯社区年会,我被天涯网友评选为“年度记者”,而“中国最美支教教师”蔡加芹正好就坐在我身旁。她说她的学生没有午餐吃,她吃饭时无法面对他们渴望的眼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