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本立法对警察使用枪支予以全程规制,规定了事先拔枪、准备射击、开枪时预告、开枪恐吓、开枪射击和报告等内容,对使用枪支的不同形态分别设定条件,并以高阶位法设定警察开枪的条件,规定内容详尽,使用枪支条件的设定比较合理。对于日本警察枪支使用法律制度的这些优点,我国在完善自身相关法律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拔枪是警察使用枪支的起点行为,具有防范措施、控制措施、开枪前警告方式、鸣枪警告或开枪射击必经环节等多重性质。立法对警察拔枪行为予以细密的规范是健全警察枪支使用法律制度、更好地实现警察用枪目的、遏制违法不当拔枪行为、抑制拔枪风险的需要。目前我国立法对警察拔枪行为的规范比较薄弱,应当根据拔枪行为的不同性质分别规定其适用条件,同时设置说明情况、报告、记录和调查等程序,以更好地保障与规制警察的枪支使用权。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警察没有合理使用枪支、及时使用枪支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关注和执法人员执法素质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我国的警察执法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广西警察酒后枪杀孕妇事件""庆安枪击事件"等多起警察涉枪案件却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时间就警察何时可以开枪、如何开枪、开枪的善后等讨论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合法合理地使用枪支成为警察使用枪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当今警察开枪频率日益上升,开枪给警察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增多,然而法律对警察开枪应遵循的原则及其操作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对警察开枪必要性原则进行研究是现实迫切的需要,在实践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域外警察使用枪支必要性原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归纳总结警察开枪必要性原则的含义,即以合法性为前提、以比例性为核心、以相对性为预判因素、以正确判别方式为保障,探讨警察开枪必要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警察枪支使用在日常警务活动中,特别是在处理突发紧急事件时是必不可少的。枪支使用效果事关公民切身利益和警察执法效力,警察枪支使用后期的法律程序是监督和推动枪支合法、恰当使用的重要保证。在此方面,我国目前在立法和实践中都存在不少问题,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笔者正是以此为参考,在深入剖析我国警察枪支使用后期法律程序立法与实践的基础上,较为创新性地提出了若干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乘警宁可被打死也不敢开枪的案例来看,警察不敢开枪有其主客观原因.其中刑事法律缺乏对警察履行职责行为的特殊保护,警察使用武器的有关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实践中警察无法准确掌握依法使用武器的法定条件,是警察有枪不敢开的客观原因;一些警察因为违法使用枪支而被追究法律责任,则使警察主观上不愿和不敢使用武器.应完善有关法律和制度,确保民警敢于依法正确使用武器.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警察枪支使用法律制度由俄罗斯联邦法律规定,内容包括警察用枪的原则、情形、程序等,其立法阶位高、规定具体、体系完整、可操作性强,对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台湾地区警察枪支使用的制度主要是《警械使用条例》及相关政策文件规定,内容涵盖了警察使用枪支的原则、情形、程序、注意事项、法律后果等。其特点是制度设定模式比较科学;警察使用枪支行为的性质界定比较合理;使用枪支与其他警械作为一项整体制度加以设计;规定简洁,包容广泛;注重保护警察执法权益;警告程序的规定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美国警察枪支使用法律制度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警察枪支使用法律制度比较健全,法律、司法判例和警局政策规定了警察使用枪支须遵循必要合理原则和生命威胁原则,同时,规定了详尽的用枪条件和严格的事前警告、事后报告程序。心理辅导、法律帮助制度体现了对警察用枪的人性化关怀。培训、认证和警用装备制度则确保了警察执法时能够正确使用武器。  相似文献   

10.
警察开枪权是一种即时行政强制权,其强制后果具有不可逆性。在平衡警察法定用枪职权和保障执法对象基本人权上,法律需要设置有效开枪前置程序以限制和防止警察开枪权的滥用。目前,我国法律在人民警察用枪程序规定上存在用枪条件认定标准过于严苛、震慑程序规定缺失和警告程序规定空洞等问题。因此,应从认定程序、震慑程序和警告程序三方面完善开枪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11.
我国香港《警察通例》及《警察程序手册》对警察使用枪械的原则、条件、程序等内容作了具体、全面、细致的规定。其特点是:立足自身实际进行制度设计,对警察使用枪械予以全程规制,程序严格,注重警察用枪安全。香港警察枪械使用法律制度的优点值得内地在完善相关立法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2.
英国警察武器使用法律制度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备受争议的发展过程。目前,英国警方通过培训授权武装警察、装备武装反应警车来处置需要使用武器的紧急事件。警察执行职务,只有在为了保护公民生命安全,或为使其免受严重伤害且别无选择时,方可使用致命武器。我国可以借鉴英国文职警察和授权武装警察分立的模式,确立警察使用武器的生命威胁原则,加强非致命武器的研发和运用,以完善我国警察武器使用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英国警察使用武器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备受争议的发展过程,大多数警察对武装化持抵制态度。目前,英国警方通过培训授权持枪警察、装备武装反应警车来处置需要使用武器的紧急事件,不同警种使用的武器也有差异。警察开枪事件常常引发公众的非议。  相似文献   

14.
英国为兼顾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需要,建立了授权持枪警察制度。该制度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全面的培训和常规的认证管理,提高授权持枪警察的专业素质;同时,立法和警察政策明确规定了配发、使用枪支的条件和授权控制制度,有效地防范警察枪支使用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15.
人民警察武器使用的程序规定实质是对武器使用的义务规定。人民警察在武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出枪、警告、射击、射击后现场处置四个方面相应的程序,并时刻提醒自己应尽的法定义务。这样,在武器使用当中,才能最大程度上克服实践中存在的滥用枪支和不敢用枪的现实难题,也才能更大程度地避免因违法使用枪支而可能导致的各种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枪支是法律赋予警察威慑与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而警察使用枪支的法律规范则是作为公权力代表的"警察权"与作为私权利代表的"公民权"博弈的结果。在面对警察使用枪支可能侵害公民权利并有不断扩张和任意行使的危险时,国家多采用较为严格的立法手段进行管控,于是"最小使用武力原则"便成为警察使用枪支的基本准则。我国迄今为止涉及到警察使用枪支的法律规范已不下十余部,在它们陆续颁布实施的几十年时间里,诸种不足也在警务实践中显露端倪,需要我们尽快加以弥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枪支是人民警察专配的、震慑与制服违法犯罪嫌疑人的直接工具和保护执勤的公安民警的有力武器。目前对武器的管理虽然可以避免滥用武器警械事件发生,但容易造成公安民警不必要的伤亡,也会降低公安民警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枪支的意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