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许一飞在6岁之前,不叫许一飞,叫陈一飞. 6岁之前的陈一飞,和一个叫陈志豪的人,住在乡下一幢旧宅院里. 宅院后长竹,宅院前种花.花有个有趣的名字,叫打碗花.只在夏天的傍晚才开花,开好的花,昂着一张张粉色的小脸,像小喇叭.陈志豪告诉他,不能碰那花,碰了,就端不住碗了,碗会打掉的.他盯着花看,说.哦.却趁陈志豪不注意,掐一大把打碗花,撒得满宅院都是.碗却没打掉.他快乐地叫,陈志豪,你骗人.陈志豪就呵呵呵傻笑,给他泡橘子粉喝.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粥     
母亲擅长做美食,平平常常的白菜、土豆,经母亲的巧手加工,我们兄妹三人抢着吃。而最让我难忘的,却是母亲每日三餐煮的粥。一锅香喷喷、热乎乎的粥,伴着一碟花生米、几个咸鸭蛋、一碗酱菜,人手一碗粥,呼啦啦两碗下肚,撑得肚子滚圆,才心满意足地放下碗筷。  相似文献   

3.
为小妞妞举办生日宴,她喜欢的菜摆了一桌,大人小孩围了一圈,尤其是孩子面前那只薄瓷花碗,白得发亮,还靓着“梅上鹊”釉画。孩子有些“人来疯”了,扮老虎扮野猫袖口一扫,连碗带饺子一下滚到地上,碎了。这可是她姑姑专门从工艺品商场买来的生日礼物,一对100元,刚刚送来。不知是害  相似文献   

4.
最高赏赐     
吃完饭母亲到厨房收拾碗筷,过了好久也不出来,我进去一看,不禁惊呆了,只见母亲正拿着半个馒头蘸着蛋碗里的剩蛋一口一口地吃着。见我进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倒了挺可惜的,索性吃了吧。”  相似文献   

5.
那天,在外边办完事快中午了,反正是一个人,我就顺便到附近一商城的地下餐厅吃饭。由于离12点还有半个小时,餐厅并不像平时那么爆满,座无虚席。要了一中碗好久没有吃的小王牛肉拉面,4元钱。煮好后,我端着碗找了一空桌子坐了下来。当时,我注意到对面有一中年男人,头发有点儿秃顶,穿的衣服谈不上破旧但也绝对算不上好,看那不合潮流的装束,我断定他应该是一乡下人,他脚边的地上扔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红色手提包。  相似文献   

6.
一只普通的粗瓷大口碗,碗壁内布满星星点点的蛋花,几片葱叶点缀其中,淡淡的香气不时袭来,很诱人.  相似文献   

7.
一我就这样坐着,许久都不动一下,看着窗外不讲理的雨,总该下了有两天吧。梓儿,不要老在一个地方呆着,我们去隔壁家坐坐吧。妈妈拿了一碗圣女果,红红的,上面都沾着水珠,像是刚从雨中摘下来,惹人喜爱。不去,我上哪还不都是坐着,你别来烦我。我拿过碗,毫无理由地胡乱吃起来,看到这样鲜活的生命我也会生气,而她总是絮絮叨叨的让我烦心。自从出了车祸,日子就没有了,也没有了小海。后悔小海向我求婚时,我没有答应他。不然,小海就算现在离开我,  相似文献   

8.
翻看“唐传奇”“三言二拍”“狄公案”,动不动就出来一两位富可敌国的胡商,缠住主角,抠着挠着要高价买主角家里的夜壶、竹夫人、喂猫小泥碗啥的.  相似文献   

9.
《新青年》2007,(4)
他生活的城市是南昌,南昌有个藤王阁;她生活的城市是烟台,烟台有个蓬莱阁。藤王阁和蓬莱阁永远无法走到一起,但因为爱情,他们走到了一起。是不是因为一南一北不同的生活习惯影响的呢,很奇怪,他不喜欢吃鸡蛋黄;而她则不喜欢吃鸡蛋清。因为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结婚后第一次煮面条时,她打了两个荷包蛋。面条熟了,一人碗里一个荷包蛋,看着就让人垂涎。当他要吃自己碗里的荷包蛋时,仔细的将荷包蛋的蛋清和蛋黄分剥开。将平日里自己不爱吃的蛋黄留下,将自己爱吃的蛋清夹给她,边夹边说着:"我不爱吃蛋清。"  相似文献   

10.
巧嘴媳妇     
有个巧嘴媳妇,善耍小聪明。有一天,她给公公盛了一碗米饭。公公吃了一口,称赞道:“今天的饭真香,我可要吃三大碗。”巧嘴媳妇听到夸奖,忙说:“这顿饭是俺做的。”当公公吃第二口时,只听“咔嚓”一声,公公把饭吐了出来,叫道:“哎呀,怎么这样多砂子。”巧嘴媳妇抢着说:“那是小姑淘的米。”公公用筷子在饭里搅了搅,闻一闻,问道:“这饭怎么还有糊味呢?”那巧嘴媳妇回答更干脆:“那是妈烧的火!” 巧嘴媳妇  相似文献   

11.
没出息     
王伟 《新青年》2007,(2):28
说起幸福的内涵,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体悟。刚喝完一碗浓浓的小米热粥,忽然也想给幸福下个定义:幸福就是没出息。哈哈,真个没出息了,一碗普通得不能再平常的小米粥就使一个风华正茂的大老爷们儿,面对眼下这时不我待、日新月异的社会心满知足。  相似文献   

12.
梅子     
李平 《新青年》2002,(11):16
梅子刚参加工作没多久,还保持着不少学生的作派。比如说不喜欢穿职业套装浓妆淡抹,喜欢一袭长裙素面朝天;不愿意外出应酬吃吃喝喝,宁愿到小摊上吃一碗凉皮儿;当然更不会参与那些家长里短的闲谈,无事时便捧一本书静静地看。这样她就显得和周围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和同事的关系都是淡淡的。梅子虽然不喜欢过多地和人打交道,有时却也不免心里有些闷。  相似文献   

13.
冰碗是北京小吃中应时消夏鲜品,清末民初在什刹海的荷花市场上售卖。清末以后,每年5月端阳至8月中秋节,什刹海开办荷花市场,占西岸沿堤一边的便道,小贩们搭棚售货,就有卖冰碗的。冰碗中有切片的鲜藕,去皮的核桃仁及杏仁,去芯的鲜莲蓬子,  相似文献   

14.
正1960年我在在鹿回头临近海边的炮兵连当副排长。二月初的一个星期天,在椰庄负责保卫工作的战友王儒明邀请我在椰庄招待所共进早餐。见到一位白发花苍苍、高鼻梁、蓝眼睛,上身着花色短袖衣,下身穿翠花长裙的老太太,在一位约莫30岁左右戴着近视眼镜、着墨绿色旗袍的女士陪同下,缓缓进入餐厅,然后在我们就餐的左前方餐桌坐下。服务员为她们各送上一杯牛奶、和四个小笼蒸包,她们没有讲话,安静地用餐。餐后,老太太把吃剩的小包子用碗盖着端上留作午餐吃,缓缓地  相似文献   

15.
笑画集锦     
瞎子吃鱼有个姓张的瞎子与姓李的瞎子,合伙买了一条鲤鱼。他俩谁都不会做鱼,只是在锅里倒上水,放点盐,就把鱼放进锅里烧起来。岂料,鲤鱼蹦出锅外,他俩也没有察觉。煮了好一会儿,两人便你一碗、我一碗地品尝起来,竟异口同声地说:“好鲜美的鱼汤呀!”有旁观者告诉他们说:“鱼并未扔进锅里呀。”两人听了一楞,但接着竟双双合掌赞叹道:“亏得神明保佑,如果鱼在锅内,可得把人鲜死了。”合本做酒甲和乙商议着合本造酒。甲对乙说:“你出米,我出水。”乙回答说:“米都由我出,酒造成了,怎么算这笔帐?”甲振振有词地回答道:“我…  相似文献   

16.
妈妈的故事     
冬日天短,抽够了冰尜,打够了爬犁,疯够了,跑累了,天便黑透了.这时,肚子里就着咸菜条子吃进去的几碗苞米子粥也早消化完了.于是,赶紧跑回家,妈妈埋在火盆里的土豆已经熟透了.一面守着火盆吃着喷香喷香干面干面的土豆,一边就赶紧催妈妈:"快讲啊!接着昨天的讲."这时,在如豆的油灯下飞针走线的妈妈,在我的催促下,便边缝衣做鞋,边讲起了那些娓娓动听的故事.妈妈的故事像一泓清清的泉水淙淙流淌,绵绵不断,迂回蜿蜒,冲刷着山石,滋润着草树,时而平静无波,时而跳荡激越,牵引着我们纯真的心灵,进入一个个奇妙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离我们花铺不远处有一家“二元吃饱、三元吃好”的客饭摊,摊主是一对进城找工的夫妇,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切泡着从批发市场买回的平价蔬菜。看他们整日不知疲倦地忙碌着,我真有点替他们辛酸,“二元吃饱三元吃好”的招牌打出去,还有多少利润可挣呀。然而客饭摊夫妇脸上整天挂着微笑,生意忙得有滋有味。来客饭摊吃饭的大多是三轮车夫,附近工地的小工,还有进城打杂的民工。一到中午,饭菜氤氲热气中一张张长条桌旁坐满了前来狼吞虎咽吃饭的人群,他们一个个饭量挺大,不时地冲妇女摊主来一句“老板娘,再来碗米饭!”。一批吃完又来一批,直忙得摊主夫妇…  相似文献   

18.
鸽子与孩子     
文坛上的“京派”与“海派”之争,没完没了。老炒一碗冷饭,几近没有出息。然而,当进入“京派”与“海派”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晋江是著名侨乡。海内外晋江人有多少?以前是300万,现在是500万。晋江侨乡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个是开疆拓土、绵延不断,从唐宋开始,以晋江为圆心,外沿从东南亚划到非洲、欧洲,几乎涵盖全球;一个是闽南话代代相传,生命不息的母语从未中断。举一个例子:2017年4月10 日,100多名华裔青少年从菲律宾、新加坡和港澳台齐聚晋江安海,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和本地学生一同完成毛笔、剪纸创作,吃了一碗又一碗的当地美食土笋冻。  相似文献   

20.
豆腐花香     
在我租住的楼盘对面,有一家豆腐小吃城,每天清晨,我都会去那里吃一碗豆腐花,细细的柔柔的软软的豆腐花,每每吃到嘴里总有种异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