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在工作中整理一组照片时,其中有一张引起了我的注意。照片中:从右至左,叶剑英、毛泽东、陈云、邓小平、陈叔通、林伯渠等六人站在北京西郊机场上,都面带笑容地遥望同一个方向,看神情应该是在等待迎接谁的到来;身后还站着另一群人,因为太远而辨认不出人和面部表情。  相似文献   

2.
正这幅大家都熟悉的照片(照片1),是已故中国摄影家协会原主席高帆的作品。高帆是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成长起来的著名摄影家。作为一名战地摄影记者,他出没在硝烟弥漫的火线现场,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许多战争场景,给我们留下了感人的历史画面。这幅邓小平和刘伯承合影的经典照片,虽然经常出现于反映晋冀鲁豫根据地斗争和邓小平、刘伯承革命生涯的历史画册、书籍中,然而,人们对这幅照  相似文献   

3.
正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一○周年纪念,本刊推出一组珍贵照片,与读者一道缅怀这位世纪伟人。  相似文献   

4.
正1992年7月1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一张照片。照片里,被人群簇拥着的邓小平,弯下身子,亲吻了一个小男孩的面颊。面对国内国际的复杂形势,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坚定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决心。在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中,邓小平为何会来到小男孩身边?当年的小男孩,如今已成长为男子汉,他的人生会因为这一个吻而走上不同的轨道吗?  相似文献   

5.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的科学命题。他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大量使用的是社会主义一词,其实这里使用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概念。邓小平在讲到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页)由  相似文献   

6.
目前,举国上下正在学习《邓小平文选》,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全面、系统、完整地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正确把握两个关系,即《邓小平文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社会主义本质与基本特征的关系。 一、《邓小平文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在邓小平思想体系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技术思想,它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研究、系统探索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对于完善邓小平思想体系,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并用以指导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显然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尝试在这一方面作一初步探索,旨在抛砖引玉,以期把邓小平科技思想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在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具有鲜明的独立自主思想。这一思想体现了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也表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性。认真学习邓小平独立自主思想,有助于完整地、科学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有助于坚定地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岁月里,有许许多多照片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如果用照片来展示这充满激情的年代,无论以哪种方式来选择,有一张照片肯定不会被遗漏,这张照片就是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的小姑娘》。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邓小平理论及其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1.首称“邓小平理论” 在中央文献中,十五大报告第一次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邓小平理论”。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十三大报告第一次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 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再到“邓小平理论”,表明我们党对这一理论、对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同志的历史作用、历史地位的认识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与中央第二、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际相结合,设计和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本文就国内15年来研究邓小平思想理论的概况作一综述.一、邓小平思想理论研究的总体情况在新时期,出版的邓小平著作有;《邓小平文选》第1至3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其增订本(外文书名《论当代中国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1987年2—7月)、《邓小平同志论哲学》、《邓小平同志论教育》、《邓小平同志论文艺》、《邓小平论改革开放搞活》、《邓小平论民主法制》、《邓小平论国…  相似文献   

12.
一、学好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意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发行,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的一件大事。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用它武装全党,是党的  相似文献   

13.
学习《邓小平文选》,给人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邓小平非常重视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19篇文章中,有72篇运用了历史分析的方法。把这些论述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完整的新时期历史教育思想。这一思想把新时期历史教育的作用、主题、对象和目的与当代中国发展紧密相连。其核心是: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闪射着特有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价值思想初探王之波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虽然并没有专门就价值问题做过系统、集中的论述。但其中蕴含的价值思想却是十分丰富的。邓小平的价值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真理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宏大工程,根本的问题是要抓好“龙头工程”。 一、什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 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概括地说,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在精神文明建设“龙头工程”中,核心的问题是抓住“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人”,因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6.
《党史纵览》2002,(7):34-34
1986年1月6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照片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该年度首期的封面上,成为《时代》周刊评出的1985年“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17.
一、邓小平著作出版概况及主要研究论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的邓小平著作有:《邓小平文选》第1至3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其增订本(外文书名《论当代中国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1987年2—7月)、《邓小平同志论哲学》、《邓小平同志论教育》、《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8.
海外舆论普遍关注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的功绩,认为十四大的灵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已在十四大取得决定性胜利,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一、认为邓小平是中国的“改革之父” 海外舆论在中共十四大召开期间不仅大量转发十四大和中国新闻媒介对邓小平的高度评价,而且在自己的报道和评述中也纷纷称邓小平是“中国改革之父”(俄通社一塔斯社)、“倡导人”(波兰电台)、“改革的动力”(澳大利亚 ABC电视台)、“总设计师”(日本《朝日新闻》、韩国《中央日报》)、“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现实主义者”(日本…  相似文献   

19.
李中 《湘潮》2012,(2):39-42
2011年4月,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应邀访华。她在为访华做准备的时候,看到一张澳工党元老惠特拉姆1973年访华时和邓小平的合影照片。这张照片引起了她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居功不傲     
《湘潮》1989,(3)
张际春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模范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他一直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领导下工作。他出色的工作,常常受到党中央和刘、邓首长的赞扬。但他从不骄傲。有一次,部队搞展览,贴出了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等首长的照片,他看到后严厉地指出:“一个庙里有几个神?怎么能把我和刘、邓首长并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