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祭祀和鸡卜     
正旧时川江造船和走船,讲究很多规矩,并常用宰杀大公鸡的方法,测凶吉祸福,求平安顺畅,形成了川江独特习俗"鸡卜"。造船造木船的工人叫水木匠,川江沿岸码头都建有他们的行业公会——鲁班会。领头师傅称"掌墨师",平时一般都在码头上固定的茶馆里等活。造船时间一般集中在冬春川江枯水期,逢航运淡季,这时沿岸又退出大片沙滩,场地宽阔。要造新船的船主,去茶馆找掌墨师即可。造船不需厂房,不搭工棚,也不用图纸。掌墨师在河边沙滩上垒一排土墩子,船主提出要求后,尺寸样式就全在他的脑袋里。选一个黄道吉日的午夜子时,把一根做"龙头枋"(船头横木)的原木架放在马凳上后,开始祭拜祖师爷鲁班,保佑造船  相似文献   

2.
正江津白沙上游四川合江县境内有白沙镇,俗称上白沙。江津白沙下游有白沙沱镇(今重庆市大渡口区跳蹬镇),俗称下白沙。江津白沙居中,故名中白沙。川江老谚语:水码头数不过中白沙。中白沙居冠,一因它是川江沿岸最大的集镇,二缘中白沙流域是川江砂金沉积最丰富的江段。  相似文献   

3.
元通寺     
正元通寺地处渝中区望龙门和太平门之间,毗临长江。清代称元通寺街,系因此处靠江边有一座元通寺而得名。1982年将元宝街并入改为现名。过去还有一条街叫元通后街,位于元通寺与白象街之间,后并入元通寺。元通寺邻近望龙门缆车下站,江边过去是民生码头和到南岸龙门浩的轮渡码头,向上通白象街。元通寺坡度大、石梯陡、堡坎多,旧时不少吊脚楼建在老堡坎和古城墙上,堡坎的石缝中生长着盘根错节的黄  相似文献   

4.
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川江航道的安全畅通,一群专业治滩人,长年冒着严寒,风餐露宿,奋战在千里川江。他们虽然生活艰辛,但也不乏乐事。改善伙食的"蓑衣饭"1966年的冬天,长江航运公司六六一工程指挥部的川江治滩队,来到湖北省巴东县火焰石滩  相似文献   

5.
递漂悠悠     
正自1910年4月16日川江正式开通轮船商运后,近20年间,沿岸港口码头都没有供轮船停靠的趸船。轮船只能远离江岸,选择深水沱和砂卵石河床抛锚,停泊在江心。这时,等候在岸边的小木船纷纷靠上去,把旅客和货物从轮船上接转下来,运送到岸边。岸上的旅客乘船和货物出港外运,也由这些小木船从岸边转运至江心的轮船上。这种小木船俗称"小划子",载重量小,灵活轻便,一趟趟来回接送旅客和货物,犹如在江面漂来漂去,被形象地称为"递漂"。  相似文献   

6.
正重庆民间最早的畜力缆车沱,在川江比较常见,是河岸较大的内湾,由江水回流形成。沱内水流平缓、风平浪静,是泊船靠岸的港湾。重庆南岸江边,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老地名王家沱,但在修筑南滨路后逐渐被人淡忘。王家沱与南岸弹子石谦泰巷的王家大院有关。在"湖广填四川"大移民的后人中,一个叫王  相似文献   

7.
正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你知道110多年前川江的轮船"长"什么样子吗?你见过那些充满野性的木排在川江上漂流吗?川江沿岸的古塔究竟有什么作用……本书将带你回到曾经的川江、三峡。全书分为"川江文韵""川江航事""川江记忆"三辑,约24万字,具有浓郁的川江文化特色,融故事性、趣味性与风土民俗于一体。书  相似文献   

8.
<正>许世友说:“老酒救老友,还是咱这酒行吧!”1935年10月7日,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发动。11日,红四军从党坝地区出动,强渡大金川江。大金川江峡深流急,有四川军阀刘文辉的一个旅守在对岸。黎明时,天色朦朦胧胧的,乘着守江的敌人还在睡梦中,我军先头部队悄无声息地先摸掉了其碉堡,大部队迅速推进到江边。  相似文献   

9.
<正>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川江号子的历史极为悠久,在四川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巴蜀自古有舟楫之利,历代史籍对此多有记载。近年来,在沿江两岸陆续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锚"、东汉时期的"拉纤俑"等文物都印证了川江水路运输行业的久远历史。而川江两岸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船运中的以歌辅工之俗,无论在民间歌谣还是在杜甫、李白等文人的诗歌中都是久用不衰的题材。  相似文献   

10.
一傅连暲,1894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生于福建汀州(今长汀县)河田镇伯公岭村。父亲傅贵成是个勤劳笃实的贫农,母亲官福娣是个善良贤慧的农家妇女。他们一家由于屡遭地主逼债欺凌,于1898年秋,离开伯公岭,流落汀州城谋生。傅贵成在码头当搬运工,官福娣帮人挑水、洗衣、剥花生、撕烟叶赚  相似文献   

11.
正川江属山区河流,怪石嶙峋,暗礁密布,水流湍急,在20世纪50年代前的航道治理中,从没使用过挖泥船。1953年9月,川江航道整治工程总队成立后,交通部航务工程总局为支持川江航道建设,特意从上海调派挖泥船,试用于卵石浅滩的疏浚和水下炸礁后的渣石清运作业。"海鹰"号来了1953年11月2日,上海疏浚队支援的"海鹰"号挖泥船在吴淞口编队后,由"生灵"号拖带启航,向上游驶去。"海鹰"号是一艘抓斗式挖  相似文献   

12.
陶灵 《红岩春秋》2012,(1):78-80
进入农历五月,就进入了川江的汛期。近代以来至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之前,汛期时的川江河面宽阔,暗礁深藏于江中,正是行船的好时节。如今的川江,汛期和枯水期的概念已不再非常明显,万吨级船队可直驶重庆港,而川江航运发展史上的产物--绞滩站也因此从  相似文献   

13.
陶灵 《红岩春秋》2014,(10):64-67
正川江挂旗船的由来晚清至民国初期的30多年间,川江上曾行驶着一种名叫"挂旗船"的木船,随着轮船航运业的兴起而结束。挂旗船是川江航运史上的特殊产物。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开关,重庆正式开埠,外商纷纷拥入,先后开设立德、太古、怡和、美孚、白理等51家洋行。当时的川江还没有轮船行驶,外商可自备或租雇中国木船载运货物。但川江航道暗礁密布,明岩林立,外商望而却步,只能租雇中国木船进出川江。出重庆港时,租雇的载货木船要在海关报关,缴纳出口税和领取船  相似文献   

14.
正川江传统的捕鱼方法分文帮和武帮,文帮以网、钩、钓的方式常年性作业,武帮则用水老鸦、水猫子和刺网、旋网,进行季节性捕捞。但千里川江,河道与水流变化不断,每个江段的捕捞方法并不完全相同。三峡地区滩多水急,捕鱼人都喜用手舀子舀鱼。上川江江面较宽,在水缓的地方,人们一般借助渔船,用丝网、围网、拦网捕鱼。舀鱼水老鸦学名鸬鹚,一种大型食鱼鸟。水猫子学名水獭,鼬科动物,善于游泳和潜水。捕  相似文献   

15.
1912年10月,应江西都督李烈钧的邀请,孙中山来赣视察。他在结束对南昌的考察后,途经九江时作了短暂的停留,九江人民得以亲眼目睹伟人的风采,聆听他的教诲。10月29日,九江的通衢大道两旁扎起了漂亮的松柏牌楼,大街两旁的商户家家张灯结彩。一大早,由各界代表组成的欢迎队伍集中到江边的招商局码头,在欢迎的人群中。有裕生火柴厂和九江码头的工人,九江同文学院、九江中学堂、县立高等小学堂、县立高等女子小学堂的学生和商界代表等,九江附近的湖口县、彭泽县也派了代表参加,场面非常隆重。人们个个翘首以盼,喜形于色,都在议论孙中山先生来九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正在柏木帆船称雄川江的时代,船工统称“桡胡子”。从古代川江人挖空树干做的独木舟,到后来大大小小的柏木帆船,都是靠划“桡”作为主要动力,“胡子”则是川江一带男人的别称。桡胡子分为驾长、号工、撑杆、烧火、纤工等工种,驾长有前后两个,是头儿。后驾长把舵、掌握风帆,为全船的指挥者,直接由船老板聘请。前驾长负责探水路、操纵前梢、调整方向,地位仅次于后驾长。  相似文献   

17.
<正>“拧开水龙头就有水喝的日子,就是不一样!”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临溪镇前光村村民钟诗城看着自来水哗啦啦地流出,热泪盈眶。时间拨回到2020年7月,石柱县农村饮水管理协会临溪镇分会会长王永调研前光村,发现钟诗城仍在山下挑水喝,觉得有些诧异:“镇上自来水都入户了,为何还有群众在挑水喝?”  相似文献   

18.
有一段时间,在虎林市新乐乡富荣村,自来水顺着无数条管道的漏点渗入沙土,消失得无声无息。和水一起流失的,还有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的信心。该村自来水设施安装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管道老化、跑水严重,村民只能到机井房排队挑水。而面对村民的怨声,同样在排队挑水的村干部一脸的无奈:“不是村里不想修,集体账面上一分钱没有,拿啥修啊?”  相似文献   

19.
我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家经济严重困难时期,成长在“十年动乱”年代,1975年高中毕业下乡当了知青小组组长,挑水做饭养牲口,犁地种麦摘棉花,啥活儿都干过。艰苦岁月过早地磨砺了我坚韧不拔、奋进不止的意志品格,也馈赠了我忠厚友善、朴实豁达的秉性情怀。  相似文献   

20.
老和尚派三个小和尚下山挑水。第一回合:老和尚说:"各自下山挑水,不能走相同的路。"1号小和尚顺着山路下山,在河边挑水回来,老和尚说你这是直线思维;2号小和尚逆着山路到后山深井打水,老和尚说你这是逆向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