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原主任周秀德因贪污受贿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这一判决结果也许出乎周秀德的意料,因为在法庭上,周秀德对自己交代过的问题一一否认。在他看来,如果自己在法庭上什么都不说,自己的犯罪事实就会被大打折扣,甚至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但其如意算盘还是打错了,不仅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而且被判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赃款赃物予以追缴,真可谓“人财两空”。法律总是以其特有的方式实现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一“零口供”的判决再次向那些心存侥幸、顽固对抗的腐败分子敲响了警钟。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犯罪分子的作…  相似文献   

2.
肖水金 《检察风云》2003,(20):22-23
8月15日,已泛着秋意的南京,阴雨连绵。对已失去自由的周秀德来说,他的心情如这晦涩的天气一样,变得更加糟糕。就在今天,南京市中级法院对他进行了宣判: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此前,周秀德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被撤销江苏省八届政协委员资格。三缄其口2001年8月,江苏省纪委联合审计厅,组织对省供销合作总社(以下称省供销社)进行全面审计。其实,早在8年前,就有不少单位和部门对周秀德有过举报。审计部门曾就他的经济问题打算对省供销社进行审计,但每次都让周秀德百般阻挠,使得这场审计延迟了8年。而这一次,审计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庭审方式的重大改变,“控辩式”庭审方式的采用,法官处于听取证据,充当“仲裁人”的位置,而公诉人在法庭上则要承担讯问被告人,提出证据、审查判断证据、证明指控的犯罪事实,排除辩护方提出的与起诉指控犯罪事实不一致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滕哥,对不起!我当时太冲动了,让您受苦了!我一定会尽我所能赔偿您的损失,真的对不起!”法庭上,被告人贺某向着被害人滕某深深地鞠了一躬。被害人滕某表示,这件事情他自己也有一定过错,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希望小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牢记这个教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法庭上,两个曾因琐事反目成仇的朋友再次握手言和。  相似文献   

5.
看了本刊1958年第五期选录的“没有旁听群众也发表一大套公诉词”的大字报,有点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在法庭上洋洋洒洒地发表长篇大论的公诉词是不好的,这样会事倍功半、浪费人力和时间的。但是,是不是没有旁听群众就不用发表公诉词了呢?我认为不是这样。我们知道,在法庭上,调查事实阶段只是对犯罪事实作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伹对犯罪性质、情节和如何量刑则尚未认定,而辩论阶段正是要解决这一问题。在辩论阶段,检察员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此款在程序上确定了被告人供述在先,公诉人对被告人的讯问在后的原则。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被告人不可能按照犯罪的构成要件来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加之大多数被告人语言表述能力较差。所以,庭审中一般是讯问与供述相互交错,通过讯问促使被告人完整系统地交待。由于案件的差异和被告人的不同,讯问的方式也就不能一种模式。一般来讲,讯问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是提示性讯问。由于任何一个案件的被告人不可能把自己的犯罪在庭审中合盘托出,使犯罪的过程以及手段、动机等完全供述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公诉人应当及时明确提示被告人,让他知道应该怎样供述和供述什  相似文献   

7.
在风光秀丽的黄山,某中学女教师方小甜状告自己的情人赵中亚不认亲生女儿的民事诉讼,因为方小甜的前夫沈正言的到庭指证而被渲染得沸沸扬扬。人们在议论,在法庭上,当方小甜与赵中亚四目相对时,她是悔是怨还是恨呢?本来就羞辱难当的沈正言为何在重建家庭之后,不顾社会上的冷言热语,不计前嫌,出庭为他所不齿的前妻作证呢?不久前,此案在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之后,方小甜与沈正言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沈正言说:“在法庭上,当我看到我曾照顾了十个多月的小蓓蓓被方小甜抱在怀里坐在原告席上时,眼泪就不自觉地流了出来。那时,我完全把自己置于事件之中,我横下一条心——替孩子向法律求助!”  相似文献   

8.
2000年4月底,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原副主任姜建初(副厅级)因涉嫌受贿被省纪委立案审查,消息传到他曾经工作多年的宜兴市,很多人都感到震惊,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他们眼里,姜建初是个“好人”。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实行新的庭审方式以后,对公诉人自身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出庭公诉不仅需要对犯罪事实、证据及庭审规则了如指掌、运用自如,而且公诉人还应当在法庭上表现出良好的形象。实践证明,公诉人庭审活动中塑造良好庭审形象需要把握好“形体语言”和“有声  相似文献   

10.
“他不和我离婚,管我要房子要钱,说不给就捅死我……”法庭上,罗淑平这样回答着公诉人的讯问。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2月26日,原云南铁路局局长闻清良在北京高级法院的二审法庭上,向法官发出惊世骇俗的一句质问,轰动了全国:“别人受贿三四千万都没判死刑,凭什么两千万就判我死刑?” 闻清良在二审法庭上坚称自己无罪,称“一审判决是在编故事,我没有收过一分钱”,按照闻清良的道理,他真的没有亲手拿过那么多钱,谁拿了钱谁有罪,所以他应该被判无罪.  相似文献   

12.
之所以给“非凡”加上双引号,是因为目前所有人都不敢确定朱鸿儒会在父亲特别的教育方式下成为什么样的人“。非凡”是朱波对自己和儿子下的定语,同时预测“将来我们会大富大贵”。这些话是朱波在法庭上说的,同时让儿子在法庭上进行了“非凡”的表演,从而使得这个本身很简单的抚养权官司引来众多媒体的关注。朱鸿儒的“非凡”表现是当庭阅读英文版的《中国日报》,据说不到8岁的他目前已经认识六千多个英文单词,中文水平更不在话下。这些,都是他的父亲全职在家对他进行教育的结果。差点流产的采访在电话联系不上朱波的情况下,记者于9月10日来…  相似文献   

13.
父亲从几百里外的乡下来到城里,进门的第一句话就说:“憨主任落选了!”言语间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悦与激动。憨主任是我们村的老村长,人胖得像粒蓖麻籽。在我的记忆里,憨主任在我祖父在世时就成了村里的头头。一天到晚,他两手背在身后,从前庄溜达到后庄。村里谁家闹了纠纷,他说谁有理谁就有理,谁要是有不同意见,他两手一摊:“这主任让你干去!”  相似文献   

14.
“也许是吧”,一双惊慌的眼睛盯着审判席,希望能从合议庭成员的表情中得到某些信息,他知道,合议庭的意见对他意味着什么。 审判长抬起头,一字一句地告诉他:“在法庭上,不要用‘也许’。你仔细回忆一下,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记得就说不记得。明白吗?” 犯罪嫌疑人田春鹏最后看了公诉人一眼,鼓足勇气对审判长说:“不记得了。”  相似文献   

15.
“我对自己犯下的罪行认罪服法,对检察机关的指控全部认罪,感谢检察机关对我的教育和挽救!”2015年8月19日,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南京市溧水区原区委书记姜明重婚、受贿案.在法庭上,姜明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表达了深深的忏悔.前不久,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姜明有期徒刑九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80万元;以重婚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九年零三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80万元.  相似文献   

16.
最近,多次旁听军事法院和地方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公开审判,发现有的审判人员和公诉人,见被告人在供述、辩护和最后陈述中一涉及到与起诉书认定的事实不一致,全部或部分否认被指控的犯罪事实时,就指令被告人“拿出证据来”,如果被告人一时说不清楚或摆不出证据,便斥责被告人狡猾抵赖,态度不好,甚至声言要据此加重刑罚。我认为,审判人员、公诉人在法庭上这样责令被告人举证的作法欠妥,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7.
张珊珊 《法制与社会》2010,(11):297-297
参与性原则是实现程序正义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不是参与就能保证程序正义的实现了呢?“局外人”默而索参与了对他自己的审判,被“审判”的约瑟夫·K在法庭上近乎病态地为自己辩护了,可最终都还是被稀里糊涂地判了死刑。那么,到底谁的参与、怎样的参与才能够真正保证促进程序正义的实现呢?本文将针对参与性原则进行分析,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钱列阳 《中国律师》2002,(10):70-70
每一个办理刑事案件的辩护律师几乎都在法庭审理中,遇到这样的场面:被告人在法庭调查中对某一事实的内容予以否认,公诉人即当庭出示该被告人在预审口供中曾有相关承认的内容予以反驳,并当庭提请法庭注意该被告人认罪态度不好。而当法庭讯问被告要求其解释时,被告往往声称自己在预审中曾被刑讯逼供,但又无法当庭举出自己被刑讯逼供的确凿证据。由此法庭就会理所当然地以被告人预审口供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重要依据,即被告人曾供认自己的犯罪行为。法庭上当庭翻供只是认罪态度不好,甚至是辩护律师“教唆”的结果。这样的庭审方式,是几…  相似文献   

19.
“我骗他,是因为我喜欢他,我爱他!”在法庭上听到女方这一番大胆的表白,谁能想到亲手把她推上被告席的竟是她心爱的情夫?而她骗情夫的方式就更加离奇:答应借给情夫50万元做生意,用来借的“钱”竟是90万元冥币。为什么要用冥币假扮真钱,然后又把它丢掉呢?文喜珍说了一段复杂的婚外情缘。  相似文献   

20.
不知道法庭上这名瘦弱的河南汉子是否刻意把这次报复行动定在“9·11”,但他终究要为那天的行为付出代价。2006年3月20日,轰动一时的“北京王府井劫车撞人”一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不错,是我做的!”在法庭上,艾绪强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神情,很干脆地承认。走进法庭,他微扬着头“我与本案当事人无任何关系,只是出于对这个案子的关心,才来旁听的。”当法警核实旁听人员身份时,本刊记者身后的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回答说。本次开庭定在上午9点30分,预想到旁听的人会很多,北京市二中院特意安排了大法庭。离开庭还有10分钟,旁听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