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山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和人口大省,其城市化过程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对山东省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现状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运用Eviews软件对1949-2008年的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时间序列建立ARIMA模型,并预测了2009-2015年的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粤东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改善了粤东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广东居民的生活水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从广东实际出发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产业转移、技术创新为牵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城市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特点。中央对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谋划,创新制度政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汇聚各方面力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出发点,是新时代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我省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0年我省的城市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36.1%高1.9个百分点,为38%。但是与发达省份的城市化水平相比,我省的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分别低于江苏(41.49%)、福建(41.57%)、浙江(48.67%)、广东(55%)的3.49、3.57、10.67、17个百分点。仅高于广东1995年的城市化水平1.2个百分点(广东1990年的城市化水平就已经达到36.8%,落后近8年);与中等收入国家62%的城市化水平差距甚远,与高收入国家的78%城市化水平差距就更大。我省是农业大省,研究和探索如何…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0-2008年江苏省的相关数据,对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Granger因果关系,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Granger原因,城市化则不是第三产业的Granger原因;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水平的作用从短期到长期逐步增强,同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第三产业发展的作用在短期内显著;城市化水平与第三产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5.
培育发展型文化是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目标总体框架“一轴四轮”中的一轮。培育发展型文化,笔者认为,应树立发展型思想,强化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干部思想水平;砥砺发展型精神,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干部工作热情;锤炼发展型作风,强化能力提升教育,解决本领恐慌问题;植入“培训文化”理念,强化培训战略体系建设.提高干部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6.
运用熵值法对2008—2017年广东省产业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时序演变方面,广东总体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处于持续上升且相对稳定的趋势;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持续上升状态;(2)空间演变方面,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呈现出作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向外围地区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3)广东产业与生态环境空间协调关系演变模式总体可分为平稳发展、均衡发展、惯性发展、反转发展4种类型。从保持经济发展态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环境保护水平、缩小地区之间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水平差距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广东产业与生态环境进一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测度现代信息服务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构建了现代信息服务业与区域经济耦合评价模型,运用此模型对2008—2012年广东现代信息服务业与区域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两者之间仅处于初级耦合协调状态,因此应进一步优化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机制,加强现代信息服务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8.
贵州城市化战略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贵州的经济还相当落后,重要原因之一是贵州的城市化水平低。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上海的城市化水平为88.31%、辽宁为54.24%、广东为55%,而贵州的城市化水平仅为23.87%,低于全国平均数(36.09%)12.22个百分点。因此,加快推进城市化对贵州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9.
在西南地区快速城市化的形势下,需要根据西南地区自身的特征来选择城市化路径。西南地区现有城市空间分布状况和城市化普遍规律将导致本地区未来两类截然分明的城市化地域,即“城市化中心区域”和“城市化边缘区域”,及两类地域的不同城市化路径。研究此两类地域的发展模式有助于指导政府的政策选择和统合学界的分歧。一、西南地区城市化二元地域发展模式提出的必要性我国政府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始便出台了明确的有关国家城市化战略的统一政策,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才做出调整。可以说在上世纪70年代末之前约20年左右的时间里,国家…  相似文献   

10.
广东四大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明确广东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区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四大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的基础差异、政策和社会经济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人口素质的差异、基础设施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并加剧了珠三角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四大区域之间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态。最后提出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包括构建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环境;以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为契机,制定科学的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数字化信息网络建设为机遇,加快区域信息化进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