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经济增长方式应当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王伯惠省委党校《理论导刊》1996年第7期刊登的《关于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思考》一文,是省统计局总统计师杨永善同志写的,被评为《理论导刊》1996年的优秀论文之一,文章所谈的问题,我认为很...  相似文献   

2.
试论张闻天对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及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的形成,凝结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的智慧,其中,张闻天是有突出贡献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经历了曲曲折折。对于如何进行民主革命以及怎样认识革命的性质、前途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若干年。在这过程中,犯过“左”和右的错误。“左”的错误是企图一步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直接跨入社  相似文献   

3.
刘燕 《学理论》2008,(9):43-4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今年要着重抓好的工作予以强调。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措施,意义重大。哈尔滨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近几年来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增长,但这种经济快速增长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仍然沿用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增长方式,使得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经济难以持续,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城市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发展代价也越来越大。因此,积极探索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全新理念激活城市发展动力,对于哈尔滨市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上50年实践的基本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50年,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就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邓小平在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3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这一基本结论凝聚着全党全国人民的心血,是付出巨大代价…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探索,经过6年的实践,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是能够建成的。这是列宁在逝世前集中全部精力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这一理论,主要反映在他逝世前几年的一些著作中,如《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等。本文就这一理论是怎样产生的、其内容是什么,学习它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有益的启示,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最新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第33期和第35期的瞭望论坛分别以《怎样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中国经济正在形成新动力结构》为题,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我国经济增长逐步走出动力单一化阶段而进入动车组阶段的特质,即经济增长的动力趋于多元化、分散化、均衡化的动力结构。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在避免经济滑坡和防止通胀之间找到平衡,保持经济又好又快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72页)应当肯定邓小平同志所做的这个“基本结论”是对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应当肯定毛泽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做了艰辛探索的,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许多的曲折,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在这个“基本结论”上是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的。在纪念党的建立七十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一个跨世纪的宏伟纲领。这一历史性文献,全面体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展示了今后15年中华民族发展的光辉前景,它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个命题:面对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宏伟纲领,应该怎样开展邓小平理论研究?一、走向新世纪的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的挑战,要求邓小平理论研究在提供理论支持和服务方面,也应该有新的思考和新的定…  相似文献   

9.
《理论视野》2006,(2):62-64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召开研讨会;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9.9%;2006中国发展“转轨年”;中国经济学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怎样看待“主流”与“非主流”经济学;中国改革应着力排除两种干扰。  相似文献   

10.
实践已证明了市场取向的改革,是社会主义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怎样使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吴敬琏在1992年8月4日《经济参考报》上撰文认为,要准确概括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属性的明确提法,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评收入差别的“倒U型”理论马洪桥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一文中,提出收入差别"倒U型"假设理论。他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  相似文献   

12.
袁元 《瞭望》2004,(21)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撰文《世界要为中国祈祷》,理由很简单,因为近年来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中,“中国因素”发挥了重要的拉动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益群 《民主》2006,(11):4-5
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治国理念的升华,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又一光辉旗帜,意义十分深远。初步学习《决定》,写下了一些体会和思考。1、中央出了好题目,全会做出好文章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回顾这57年以来,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总题目,艰辛地探索前进,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如果将57年粗略地划分为两段,那么前29年强调的是以“斗争”为主;直到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4.
本期“中南海纪事”专栏刊载的这篇文章,记叙了党中央关于“七五”计划《建议》的起草过程。从中我们看到,自今年春天开始,在中南海与北京西郊的一个幽静院落——文件起草小组的工作场所里,中央领导同志是怎样运筹帷幄,思考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建议》又是怎样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经过一次又一次认真地讨论和修改,八易其稿,最后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为代表们一致通过。  相似文献   

15.
日前,中组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以具体过硬的措施,把中央关于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要求落到了实处,树立了政绩考核的新导向。这对于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新官不理旧账”等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印度国有银行改革的成功和东欧、阿根廷金融改革的失败,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经验教训在“十一五”期间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中, 怎样改革才可以少付代价、降低风险,既增加效率又不丧失国家对金融的控制力和安全性?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有关专家指出,不同的路径选择会影响、甚至  相似文献   

17.
中央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了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即“用人标准”,从根本上回答了“选什么人,怎样选人”的问题。如何把握用人标准,准确选拔任用干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是贯彻执行《条例》的首要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一些哲学思考。一、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论,全面领会“用人标准”的科学内涵我们党一贯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并根据形势和变化不断赋予这一原则以新的内涵。《条例》坚持与时俱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灵魂和主线贯穿始终,又一次…  相似文献   

18.
学界热议经济方面新提法《光明日报》2007年11月7日刊登该报记者张玉玲的报道说,经济学家们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经济问题的论述把经济规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丰富了经济学理论,完善了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其中一些新提法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经济“发展”方式替代了经济“增长”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卢中原研究员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着重于总量,更强调经济本身;而十七大报告中新的表述,更注重经济与其他事业的协调性,更突出了“好”字,要求速度、质量、效益的相互统一。注重协调、调控和规划。中国社科院刘…  相似文献   

19.
许晨露 《学理论》2022,(8):42-46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理论彻底性”这一命题,进而探索出了德国革命的基本立场、必要途径和最终归宿。马克思此时的论述中蕴含着“理论彻底性”实现的前提条件、根本立意、现实旨归,按照《导言》的逻辑顺序以及其《德法年鉴》时期这一理论发展阶段加以考察,便能领略“理论彻底性”的深刻意涵,即,将批判的眼光从宗教转向宗教所依仗的世俗基础;将理论当作改造世界的工具而不仅仅停留在“解释世界”的一步;最终唤醒所有人为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的意识而不是用消极的态度对待革命现状。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作用如何?正在扮演怎样的角色,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上海、浙江、广东、贵州、辽宁等省市进行了深入调研。这些地方或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或是数字经济发达的前沿阵地,在用“数字”推动政务创新改革、促进社会综合治理、服务百姓民生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伴随着相关改革步入深水区,探索也在向纵深开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