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专家预测,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GDP增长率将达到8.7%,继续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上。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强势不改,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8%,粮食价格大幅度增长,钢铁、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电力、运力和重要原材料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中国经济展望及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剑平 《新视野》2004,(1):20-23
2003年,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全年GDP实际增长可达8.5%左右,经济进入新一轮扩张期的趋势进一步明确。目前,我国工业化正向重化工业化阶段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自主投资比重明显上升,国际制造业向我国产业转移方兴未艾, 2004年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趋好。当前,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抓住有利时机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果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经济自主增长潜力,使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中国经济增长加速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经济虚热"的内在动因是市场消费力聚集性增强、市场条件变化和经济周期三个因素合成而激励起来的,其中,地方政府的公共产品的低成本扩张和其组织的经济活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中央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不宜全面提高宏观调控的紧度,要区分投融资主体,重点抑制非市场化的政府经济行为,以稳定的政策和制度改进扩大市场化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税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发展走向,在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中国,也体现着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意图。为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使广大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实惠,如何调整目前的税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期专家访谈栏目刊登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张曙光教授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蒲艳萍 《探索》2004,(5):75-78
本文通过对财政、货币、投资等外生性宏观调控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周期影响的定性与计量分析,指出中国政策变动与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改革后,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在增强,外生性在减弱;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机能增强,外在冲击机能在下降;投资自身受经济系统内部联系的制约作用逐渐增强。提出了通过增强经济系统内部化解和抵御冲击的能力、建立冲击预警机制和健全危机管理体系等应对外生冲击,确保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宏观经济:"积极""稳健"并重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通胀压力等挑战,都显示中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将面临复杂形势。审时度势,从容应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2014年宏观调控定下基调: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与"稳健"并提,看似矛盾的词语组合,透出中央对2014年复杂经济形势的基本把握,体现了宏观调控"快、准、活"的特点。2012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回升势头的进一步巩固,物价上涨问题浮出水面。CPI已经在2012年11月份创两年多来的新高。"这一轮物价上涨的首要原因是货币超发,此外全球流动性泛滥也会引发输入性通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室副主任陈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中特有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安排使地方政府竞争表现出与西方不同的特质性,体现在市场化过程中地方政府竞争从“有限竞争”、“兄弟竞争”到“主体竞争”的转化以及从中央政府主导型经济到地方政府主导型经济的转化,地方政府竞争的出现在一定条件下,推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但政府竞争特质性带来的政府行为的变异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9.
《党的建设》2011,(5):20-21
国务院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切实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二)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采取的是一种外延粗放以及外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要素的投入和对外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这种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应当及时加以调整。调整经济增长模式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  相似文献   

11.
黄新建 《求实》2001,(10):46-49
从江西经济发展现状来看 ,江西工业总量水平在华东地区处于最后一位 ,经济增长格局仍然是农业主导型的。进入 2 1世纪 ,要形成江西工作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 ,其基本途径是 :实施技术跨越战略 ,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把“科技兴工”作为江西工业现代化的主体战略 ,坚持依靠技术进步 ,立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投入 ,重点支持四大支柱产业发展 ;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集中办好工业园区 ,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实施“112”工程 ,进一步改善江西工业布局 ,努力把江西建成全国性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调控中心  相似文献   

12.
明晰产权,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运用适度、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宏观税负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效中  赵利民 《探索》2005,(3):100-104
税收通过影响投资、技术进步等因素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理论上存在一个最优税率,实际税负高于最优税率就会对抑制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对中国税收负担的实证分析,判断出我国已进入课税“禁区”,结合我国宏观调控的实际情况提出税收及其相关方面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中良 《探索》2002,(4):92-96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商品经济存在和市场调节比重扩大的必然反映,更多的表现为供给制约型,而不是生产过剩型,带有明显的体制特征。虽然商品经济运行本身所固有的累积性和加速性使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不可避免,但由于中国的经济矛盾具有非对抗性,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对经济周期波动进行宏观调控具有内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较大篇幅对今年政府工作做出部署。经济增长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物价涨幅、国际收支这四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以及财政和货币两大宏观调控政策,是折射经济走势最重要的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与中央宏观调控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是指中央政府从国民经济整体出发,利用各种经济政策和法律规范以及必要的行政指令对宏观经济所作的调节与控制,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宏观调控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要依赖于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还要依赖于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贯彻落实。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地方政府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者,其行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宏观调控效率的高低。一、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特征从规范的要求看,改革赋予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对中央宏观政策调控有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2009,(2):54-55
2008年是中国经济不平凡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恶化,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经济遭遇了外部环境"过山车"般的巨大波动。同时,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也让持续了5年两位数高增长的世界最大新兴市场感受到了意料之外的压力。这一年,中央领导层密切观察国际国内形势,审慎而灵活地实施了一系列果断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从年初的"双防"到年中的"一保一控",到9月的"保增长",以及11月的"保增长、扩内需",再到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被完善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些面对内外环境众多不确定因素而采取的应对策略,使得中国经济前三季度GDP增长保持了9.9%的较高增长,实现了全社会稳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增长政策的扶贫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多年来,政府的农村经济增长政策与扶贫项目之成效如何?通过对12个扶贫样本村调查资料的定性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扶贫项目和政策在不同村庄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并呈现"规律性"效应,即:投向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类的项目呈现正效应,而直接投向生活的产业发展类项目呈现负效应.这与扶贫项目决策与执行机制的非民主与责任流失,以及宏观政策在扶贫效应上的非匹配等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非正常高速增长的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实施了国民经济调整,在调整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并在调整结束时实现了改革的突破。在改革措施的推动下,经济高速增长重新出现;对于经济增长速度的片面追求,反过来又阻滞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改革的力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如何平衡,成为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全程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非正常高速增长的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实施了国民经济调整,在调整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并在调整结束时实现了改革的突破。在改革措施的推动下,经济高速增长重新出现;对于经济增长速度的片面追求,反过来又阻滞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改革的力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如何平衡,成为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全程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