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升当代青少年道德能力,在道德教育方式上急需实现由教育者强制性道德教育向青少年自主性道德学习的转型。现代社会,虚拟网络情境正在成为青少年道德学习的“第二空间”,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道德信息,培养青少年对道德信息内容的真伪判断能力、锻炼青少年对道德信息评价的辩证思维方法、引导青少年树立文明健康的网络娱乐生活方式,已成为促进青少年道德学习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蔡志良 《理论月刊》2005,(6):162-165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的社会道德环境日益复杂,必须把培养道德能力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社会全面转型与多元价值的并存、道德相对主义和“去道德化”盛行、信息多样化与道德的困惑等三个角度说明了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道德能力的增长、道德教育的复兴与意义、德育理论与实践对道德能力的新认识等三个方面论证了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道德修养为第一要义,青少年的道德践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维持和强化.本文以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道德养成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述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传统孝文化有很多优秀的道德内容是青少年德育不可忽视并需要借鉴的,但是,当前社会转型、制度变迁,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孝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出现混乱.孝文化的当代际遇,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孝文化来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失范是青少年道德意识和道德心理畸形发展的具体反映,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了青少年内心的诸多问题,极具危害性。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的"他律道德"是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根本原因。面对新的挑战,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寻求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丙元 《青年探索》2009,(3):17-20,91
正确的道德教育是青少年良好品德形成的前提。如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实践中的某些基本范畴认识模糊甚至混淆,就会导致方法论上走入误区。而实践中对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区别的模糊、对道德规则与社会规则的二元区分过于笼统、对青少年道德成长“正常发展中的反常”和“真正的反常”的混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实践过于依赖经验,忽视理论的指导效用等则是此种误区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零耀受 《传承》2007,(6):119-120,124
本文从探讨什么是道德、道德的社会功能入手,进而探索青少年存在的道德问题,揭露引起问题的根源,最后提出几点如何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形成的网络文化,多层面多角度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本文从网络文化本身的技术特征和内容特征深度分析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所受到的影响和冲击,论及在网络文化下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大提出争取在今后五年内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的伟大号召。这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急迫的任务,因为青少年道德水平的提高,不仅对改善社会风尚有很大影响,而且是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遵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措施。如果要很好地完成对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任务,政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本身就要求政治教师言行一致,作青少年的表率。据说全国现有政治教师十几万,每年有几百万中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当前市场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加之现代化社会所出现的道德价值、原则、规范的多元化影响,在社会精神生活一些领域中出现了“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并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严重冲击和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抓好学校道德教育已成为我们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立足传统道德,汲取外来先进成果(一)正确对待传统道德首先,要批判地继承。对于传统道德中忠君、男*女卑、厌恶…  相似文献   

10.
论科尔伯格德育理论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伟 《传承》2011,(23):30-31,88
科尔伯格作为美国当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集大成者,继承和发展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建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道德认识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型,创立了与自己理论相适应的一套道德教育理论。科尔伯格还独创了"道德讨论法",用于测量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建立了学校中的"公正团体",将道德教育的理论付诸于实践。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揭示了个体道德及其价值观形成的深刻内涵与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对科尔伯格关于认知发展理论产生与发展、基本观点、道德发展的阶段模型及他的道德教育基本主张进行简要介绍,并阐明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青少年道德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其主要特点是:道德教育目标明确,内容分层次,道德课的教授生动具体,注重心灵教育.这对于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将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对青少年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意识培育是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生态伦理观。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曾一度受到极大的限制和忽略。环境的恶化迫使我们必须要直面生态伦理意识这一问题,对青少年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意识的培育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仅扩展了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而且增强了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意识;是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需要;是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的将来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怡 《传承》2010,(30):86-87
新时期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道德示范对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道德榜样示范教育。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道德榜样示范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为此,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青少年榜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为青少年树立既有时代特点又乐意接受的平民性榜样,吸引青少年学生广泛参与道德示范活动,从而发挥榜样对青少年学生的示范的力量,不断完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当代日本的道德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战后的几十年里,由于较好地实施了道德教育,从而培养了一代爱国、勤奋、奉献的日本人。这无疑为日本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使之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现实,对当代日本道德教育既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又是一种强烈的挑战.近十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日本道德教育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事实,令日本朝野关注。为了以崭新的面貌开创21世纪的新局面,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日本正积极地进行着道德教育改革. 国际形势和国内教育改革 是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  相似文献   

15.
曹渊渤 《前沿》2006,(12):97-99
网络时代的到来开辟了人们生活的新空间,网络时代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分析网络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引导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形成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网络道德,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英国是一个非常注重教育的国家,尤其是针对16岁以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更加凸显出渗透式与生活化的特征。所谓渗透式、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设置道德教育的课程、编写道德教育的教材,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和社会教育之中,实行情景化的道德教育,在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英国的德育教育往往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设计,注重加强学生的道德认知,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道德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即“对人的尊重、公正、合理、诚实和守信’。其特色就是把道德教育寓于社会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丁榕 《江苏政协》2013,(2):56-56
<正>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网络沟通无极限及网络交往双刃剑的特点,使青少年在享受网络快乐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会陷入道德错节的误区。切实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是需要全社会关注和解决的课题。为此建议:一、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德育的重点应从传授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目标,转移到发展个体的道  相似文献   

18.
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主体性道德教育必须把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作为中心任务之一,激发人的主体性,体现人的主体性地位,为主体服务,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本文主要探究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实施及实施的条件。(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既然学生是道德生活的主体,那么在道德教育中必须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道德教育中切实感到自己要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形成负责任,道德规范才能真正内化为…  相似文献   

19.
吴伟伟 《前沿》2013,(15):39-40
网络道德教育是青少年德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网络道德自身特点及其他一些因素,网络道德教育还面临诸多困境.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实路径是:把握规律,构建体系,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建立规范,制定准则,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性;创新方法,丰富载体,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时代性;培养自律,完善监督,确保网络道德教育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修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道德理论,而且还要通过课外的实践活动即“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使共产主义的道德教育落到实处,以保证从根本上完成《青少年修养》课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