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道德的强制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所谓道德的强制性,强调的是道德的外在制约,即加大社会道德规范对人的制约力度,或加大道德他律的力度。道德的强制性不同于法律的强制性,这表现在它们的适用范围不同,它们的强制方式和力度不同。从理论上看,道德规范的提出一开始便带有外在的强制性,而从实践上看,道德规范的提出实源于调整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就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来说,强调道德的强制性就是意欲通过外在的强制性的道德规范建立起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为经济主体建构一个规范化的行为模式,以此提升社会成员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主体及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主体及主体性的深入探讨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体系的重要途径。当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主体性,完善、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净化党风,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意识。在民族优秀道德基础上,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确立具有时代特色的邓小平道德范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与主体性道德的源流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传统道德思想为主体性道德提供了思想资源;其次,传统道德环境的变化是主体性道德发展的社会动因;最后,传统的道德教育为主体性道德教育提供了方法指导.因而主体性道德需从传统中汲取尊重人的本性,弘扬人的本性,关怀人的主体性等理论元素,从而优化道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社会道德调控是社会依据其确定的道德准则体系或道德规范体系及作为凝结这一体系的道德建设目标,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行引导、约束的活动和过程。其目的是使社会的广大成员接受和践行社会确定的道德规范体系,改善社会的道德状况,从而实现社会的道德建设目标,为社会的经...  相似文献   

5.
从个人主体性到主体问性是现代社会对人性发展的要求,也是主体性发展的必然。道德教育活动也是主体的人“有意识的”活动,也必将实现主体间性道德教育对传统的单一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超越。转向主体间性是现代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必然嬗变。  相似文献   

6.
道德是社会经济的产物,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并且必须同社会紧密配合。我们除运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透过社会舆论的压力使人们弄清有关的道德概念和道德规范,从而形成一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外,还必须结合时代的特征分析新形势下道德教育的新特点。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教育具有以下新  相似文献   

7.
关于道德评价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人的应然的存在方式,因而对人们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是必要的。所谓道德评价,指的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与标准,对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或善或恶的价值评判。要想做出合理的道德评价。就必须首先正确认识有关道德评价的标准、对象、过程、目的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警德建设     
公安队伍教育应与社会教育接轨 ,植入“大建设 ,社会化”观念 ,实行开门管警 ,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构建警德价值体系 ,实施警德教育 ,使民警成为遵守社会道德的模范 ,群众才会真正理解和帮助警察。警德建设是民警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以德治警的核心是对民警表现进行全程的道德考察  相似文献   

9.
谈元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伦理学主要研究行为之应该如何与行为之事实如何的关系。这种研究的结果可以归结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的道德规范决非可以随意制定,而只能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从人的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来;所制定的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之优劣,取决于对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制定的道德目的的认识之真假。  相似文献   

10.
不少人认为道德强调自律,是自发产生并自在地发生作用的。其实,阶级社会里的所有统治者都是把自己的道德主张通过各种措施自觉地在社会上推行的。尤其是在新道德初始建立时,虽强调教育说服,但也不乏强制引导。我们必须理性地研究新形势下道德效力发生和强化的条件,科学地预制道德规范,加强舆论导向,采取措施把道德规范法规化,并附以社会赏罚,以提高人们的道德责任感,从而强化道德对社会的干预作用,匡正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