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雪芳,你走好!□杨荣人民的好医生,我国第一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山西长治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赵雪芳的先进事迹,本刊在1995年曾报道过。而今,她带着对太行老区人民的无限深情,走完了63岁的人生历程,于1998年5月31日病逝。赵雪芳从医34个春秋,为数万...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员的楷模——深切悼念赵雪芳同志□边新文1998年5月31日,赵雪芳同志不幸辞世。噩耗传来,我们编辑部立刻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赵雪芳同志是闻名全省、全国的“优秀共产党员”,是我们《支部建设》杂志长期追踪采访和宣传报道的一个典型。由于工作的关系,这...  相似文献   

3.
超越生命的追求——人民的好医生赵雪芳在最后的日子里□郭志刚郝彦南今年5月31日晨7时30分,人民的好医生赵雪芳不幸逝世。噩耗传来,我们惊呆了。虽然我们早有预感,但这一消息还是来的太突然了。6月3日上午,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再次踏进长治市医院妇产科...  相似文献   

4.
永铸太行的丰碑——写在赵雪芳离去的日子里□郭思嘉杨和贵1赵雪芳精心为病人治病。岳峰摄998年5月31日,一个太行低首、漳河垂泪的日子。太行人民的女儿,人民的好医生,我国首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走了。59年的岁月,她像燃尽的蜡烛,在身后留下了不尽...  相似文献   

5.
梦菲 《党史文汇》2018,(8):48-53
正2018年5月31日系全国首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逝世20周年,谨以此文表示缅怀。1994年4月23日下午,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赵雪芳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最高荣誉奖——白求恩奖章。这是建国以来国家卫生部、人事部颁发的第一枚白求恩奖章。同时,全国妇联授予她"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时任国务  相似文献   

6.
心中 《当代党员》2007,(1):48-48
二楼的李大娘要走了,我们那幢楼两个单元20多户人都出来送她。因为她来帮儿子看家的两个月里.天天义务打扫楼梯,大伙过意不去,主动提出每户给她20元,作为报酬,但她不收。  相似文献   

7.
李镕安 《实践》2010,(3):37-37
2008年4月30日,家住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内大社区的101岁老人邓恒均辞世了。虽说再过十天就是她的102岁生日,但她那安详的神情告诉我们,她没有遗憾,她是带着幸福和满足、带着人间的真爱走的。  相似文献   

8.
老师教我们时还系着辫子,年少得不知如何驾驭学生的顽皮,一生起我们的气来,就在讲台上哭鼻子。那时,我们不知道后来会后悔,就像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会变严厉,直到我们中有人也做了老师,才在回记中充满感激。可一切都无法弥补,老师依旧在我们的祝福中老去,老得眼镜爬上了她的鼻粱,老得粉笔不再听她的支使。老师上最后一节课时,教室的黑板突然刺入,使所有的目光都不敢碰,一碰就会刺出泪来。没有流泪的是我们,是她那在四面八方做了父母的学生,只有在得知她已去世的那一刹那,才像失去了亲人一般疼痛父亲家和学校之间刚好两里,父亲…  相似文献   

9.
对“窗口”行业纠正不正之风的思考赵良智,齐文中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卫生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效益型内涵发展道路,涌现出赵雪芳、徐大毅等一大批勤业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白求恩式的好医生。但同时,也出现了片面追求经济...  相似文献   

10.
董边  曾自  曾立 《党史博览》2010,(3):51-54
本文记述的是母亲董边1998年病重时,在住院的十个月里,给我们讲述的关于她的故事。 她怀念延安的生活.怀念和我父亲田家英相识相爱的美好日子.称“那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现整理出来,以释怀我们对父母的深深思念。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开发建设北大荒》一书反映的历史史实更加准确,我们在做此书出版前的最后审稿校对工作时,对有的当事人进行了专访。在北京,我们找到了当年的中南海文工队队员,后来的北大荒人──李艾和吴凤君同志。在访问过程中,她们为我们讲述了她们在北大荒那具有传奇色彩的生活。1998年6月30日上午9时,李艾如约而至黑龙江驻京办事处。她是骑着自行车来的,那天下着小雨,她穿着一件雨披。见面后,她不等喝一口水,就迫不急待地给我们讲北大荒。虽然她是北京人,但从她的身上还能看出北大荒人的豪爽。她说,我是1954年9月27日由中南军区战…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中,在彭德怀的故乡湘潭,一位年仅34岁的残疾女青年,被打成“彭德怀的死党、现行反革命分子”。在遭受一个多月批斗、围攻和鞭打之后,手无寸铁的她,用自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以示对林彪、“四人帮”邪恶势力的反抗。这位女青年就是原湘潭专署文教科戏工室干部,一位富有才华的优秀女共产党员王建民。王建民含冤悲愤死去已经整整20年了。20多年后,我们再来回顾她那短暂的人生,重读她那血泪凝成的诗篇和她写给彭德怀的一封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充满崇敬与热爱之情的信的时候,她的形象便越发高大,她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3月11日,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走完了她那叱咤风云的一生。这里撷取的,不过是她那巾帼将领生涯中的一小片断,用以寄托我们的哀思,以励后人。  相似文献   

14.
我的疯娘     
小树 《新湘评论》2004,(7):40-41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点”。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  相似文献   

15.
我苦命的娘     
淼欣 《党课》2010,(4):88-91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  相似文献   

16.
肖遥 《廉政瞭望》2014,(16):73-73
多年前,我们部门的一个女同事被借调到别的部门帮忙,其他同事急着找一份资料,就打开了她的抽屉,有没有找到资料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这名女同事回来后发现有人动了她办公桌,大发雷霆.那是我在职场见过得最大的怒火,她的尖头高跟皮鞋把旁边的金属资料桓都踹变形了。  相似文献   

17.
幼年时,党是一首歌 老师说,“党”是这样写的,那是我第一次与“党”谋面。 老师是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还依稀记得她乌黑的长发、悦耳的歌声。她喜欢革命歌曲,总是倚在门框上,右手打着拍子,一句一句地教我们唱。  相似文献   

18.
常香玉去了,她在六月的第一天的清晨悄悄地去了。她去了,她独自一人、两袖清风而去。她去了,她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带。她把俏皮的小红娘留给了我们,她把悲愤的白素贞留给了我们,她把英武的花木兰留给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还有很多,还有那流水一样流畅的“流水”,还有那清风一  相似文献   

19.
开放造就“大青岛”本刊记者段永刚背倚黄海之滨,环望今日青岛,作为一名游客,我留恋于她的温馨与美丽;作为一名记者,我沉醉于她的勃勃向上一日十里的生机与活力。回望故乡的黄土地,我的感觉难以名状:虽然我们也已经起步,但苍凉与封闭仍然是我们那片天地的基色,我...  相似文献   

20.
邝志 《柳州党史》2003,(3):36-36
人们都会有这样的心愿:当你到政府机关办事的时候,你希望遇到像郑培民那样的好领导;当你家的下水道出了故障的时候,你希望遇到像徐虎那样的好水电工;当你到医院看病的时候,你希望遇到像赵雪芳那样的好大夫;当你在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你希望遇到像济南交警那样的好民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