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分析精神病人尸体检验案例的死亡原因及死亡方式,为医疗卫生服务和司法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物证鉴定中心2004—2019年受理并结案的精神病人尸体检验案例105例,分为疾病死亡、自杀死亡、意外死亡及他杀死亡4组,统计各组的常见死亡原因,分析各组之间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  相似文献   

2.
正细致全面的尸表检验有助于判明死亡方式、明确死亡原因,笔者回顾了近15年来的1 260余例尸体的尸表检验情况,通过总结检验规范性、检验固定记录及检材提取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对如何减少检验失误提出了建议。1尸表检验出现的问题及原因1.1尸表检验规范性一些案件尸体在现场检验后未到解剖室进一步检验,或进行解剖检验不够全面细致,导致一些损伤漏检,影响死亡方式的判定。即便死亡原因和死亡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甲基苯丙胺在青中年中滥用呈上升趋势,相关的死亡案件亦增多。本文从现场情况、临床过程、解剖检验、实验室检验以及研究现状等方面,对滥用甲基苯丙胺死亡加以综述,为法医工作者鉴别此类案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中尸体的硅藻检验结论是判断死者是否溺死的重要依据之一。微波消解-真空抽滤-扫描电镜法硅藻检验已经成为水中尸体案件的常规且相对可靠的检验方法,相关内容的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已正式发布实施。该类案件的检验结论通常表达为:水样,尸体的肺脏、肝脏、肾脏、骨髓中检出某种硅藻和硅藻含量。但受死者的死亡过程、水样的提取方法和检验方法等因素影响,硅藻检验的结果会有所差异,不能简单地依据检验结果中有或没有硅藻来判断是否溺死。只有合理地分析和运用该检验结论,才能正确地判断死者的死亡原因,更好地刻画死亡过程。本文通过对不同的检验结论进行分析总结,解释结论的成因,希望能够帮助法医依据硅藻检验结论,更加准确地判断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例海洛因滥用相关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相关案例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海洛因相关死亡案例死者的一般情况、毒品使用方式、死亡原因、法医学检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案例的死亡原因及法医病理学改变。结果本组案例死者多为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组织病理学检验为非特异性改变。死亡原因包括海洛因使用(或泄露)后急性中毒死亡(13例,占65%)、滥用海洛因后继发性疾病(3例,占15%)、吸食海洛因致吸入性窒息(2例,占10%)及戒断综合征导致死亡(2例,占10%)四种。结论海洛因滥用相关死亡者的法医学鉴定,需在全面系统的尸体检验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对死者体内海洛因及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综合案情资料、现场勘验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医源性溺死是指医疗行为中由于治疗不当引起液体进入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妨碍气体交换而导致窒息死亡。在临床上因为洗胃直接导致的死亡较为鲜见 ,笔者曾遇一例因可疑鼠药中毒在医院用自动洗胃机洗胃过程中死亡的医疗纠纷案例。死者家属认为患儿的死亡是由于洗胃操作不当不慎所致 ,而院方则称患儿系鼠药中毒抢救无效死亡 ,与医院洗胃无关。为正确处理此案 ,卫生部门组织法医等有关专家对死者进行解剖检验发现洗胃液未进入胃内 ,毒化检验排除中毒 ,尸体外表征象及内部改变符合缺氧窒息死亡特点 ,病理检验结果提示肺脏兼有水肿和气肿两种特征…  相似文献   

7.
水中尸体的调查在法医学检案中占了重要的一部分。水中尸体未必就意味着其死亡原因是溺死,也可以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死后入水。实际上,尸体现象很难证明死亡的原因。所以,关于受害者是否为"真的"溺死的问题常常不容易解决。目前,硅藻检验被认为是溺死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硅藻的定性定量分析,不仅可以对死亡原因有更直接的判断,也可以指向可能的溺死地点。本文介绍国内外硅藻检验的样本采集、检验方法、结果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对硅藻检验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尸体检验对于阐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理变化、致病机制和死亡原因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更加科学精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结合法医病理学检验工作实际,从案情调查、解剖室要求、个体防护、尸表及解剖检验和辅助检查等方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的法医病理学检验建议指南(试行稿)》,供法医学和病理学检验机构及检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是法医现场勘查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主要依靠尸温的变化、尸体现象的变化等,晚期死亡时间的推断目前主要依靠法医昆虫学的知识来推断。笔者曾参与1起杀人分尸案的检验工作,在检验中充分利用蝇类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合理分析,较准确地确定了死亡时间,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线索。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于都县18年凶杀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杀死亡案的检验是法医检验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探索他杀案的一般规律,提高对他杀案的识别能力及防范能力,现将我县18年来检验的他杀死亡案例作如下统计分析.1 资料来源与方法本文资料来自本局法医室自1980年至1997年12月检验的他杀死亡案例,共140例,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逐年逐例查阅填表,然后统计出死者的性别、年龄、发案时间、加害手段发案原因等项目,并与正常人口资料及自杀死亡案对此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人类不断面临新的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法医科学技术在应对突发及新发重大疫情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疫情防控中,法医工作者基于非人源DNA检验技术能够为媒介动物种属确定、病原体地域溯源提供重要线索;在涉疫司法实践中,法医工作者在处理与生物安全法律相关的事件中所承担的证据责任也愈发重大,诸如疫情处理不当、疫苗安全性问题等所引发的诉讼,需要法医提供证据;在病原体溯源方面,法医物证学检验通过对传染病死亡现场以及尸体检验所提取的生物检材进行种属鉴定和个体识别,有望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线索,为病原体溯源指明方向。另外,法医病理学检验可以通过尸体解剖为明确死亡原因及死亡机制提供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并为阐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预判疫情发展趋势等提供必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法行医政人死亡案例特点及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法行医一直是我国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但目前非法行医仍不少见,并时常有致人死亡的案件发生。本文收集我系十多年来经检验鉴定的20例非法行医致人死亡的案例,总结分析其死因和特点,并探讨这类案件的法医学检验和鉴定。1材料和方法收集我系1985~2000年受委托检验鉴定的非法行医致人死亡的案件20例。死者尸体经系统的病理解剖和组织学检验,并进行相关的毒物分析和药品检验。将这些材料按性别、年龄、生前疾病、诊治措施、死亡原因及寻求非法行医者诊治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并加以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注射后死亡的他杀案件,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侦破的6例注射后死亡的他杀案件,整理分析案件情况、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等材料。结果 6例案件均为有预谋的犯罪,5例案件的嫌疑人在私密的空间作案,5例采用诱骗方式接近受害者。6例案件现场无明显异常。6例案件的受害者体表损伤轻微或者无,尸斑颜色异常,针眼样损伤与常规医疗措施的表现不同。结论 注射后死亡案件为一种高度隐蔽性犯罪案件,极易被忽略。对尸体检验发现的疑似注射针眼样损伤,应认真检验、鉴别、分析,警惕有无注射毒(药)物的情形,做好证据固定、检材提取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法医检案中,水中尸体的检验是工作中的难点。硅藻检验作为水中尸体检验的必须手段,因其操作简便,被广泛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对上海地区水样中硅藻的分类、分布进行了疏理。以期为上海地区溺水死亡案件落水地点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89年1月至1996年5月,经我刑科所法医检验并确定系高坠引起死亡的案例共59例,其中18例首先落地部位为足部。此类死亡的尸体表现、损伤情况、死亡原因等均有其一定的特点。现结合有关资料予以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创伤性颈内动脉颅内段破裂的损伤特点,为法医学检验与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1例创伤性颈内动脉颅内段破裂的尸体检验案例,记录并统计死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现场失血情况、颈内动脉颅内段破裂部位、破裂处管壁硬化程度、颅脑损伤、血乙醇含量以及死亡原因等信息.结果 11例均为现场死亡,其中交通伤7例,高坠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法医尸体检验后送检器官的病理学特征,总结此类案件的特点.方法 对宝鸡市法医送检358例尸体解剖器官标本进行常规检查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 结果 358例中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死亡原因主要为创伤、猝死、中毒.组织学能明确死亡原因250例,无典型组织学病变101例,组织自溶腐败7例.病理诊断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其次为呼吸、神经、消化系统疾病. 结论 法医解剖具有专业特点,与病理解剖不尽相同.组织病理学检验进行死亡原因诊断时,应积极与法医沟通,以充分掌握案情、死亡经过及特定的法医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迄今,在我国除少数地区外,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法医学尸体检验大多仍限于体表检验或局部解剖,这既不利于死因确定、推断死亡时间、判断死亡方式、以及案件的顺利解决,亦不利于法医病理学水平的提高。常易人为地造成部分死亡案例的死因不明或诊断错误。有学者曾统计185例单纯尸表检验的尸体,诊断的错误率达29%[1]。此系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中一严峻问题。为引起同行重视,作者将近年来我系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工作中遇到的部分案例整理报告如下。案例资料案例1.某公路旁发现一无名男尸,当地法医作体表检验见右骼前上嵴、右髋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在液化石油气中毒后不同组织的病理学特征,探讨其在日常法医鉴定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新西兰兔42只,随机分为3组:轻度中毒组6只,中毒死亡组30只,窒息死亡组6只。在中毒和致死过程中进行行为学观察,分析心血中液化石油气浓度,中毒死亡组和窒息死亡组进行大体解剖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及心血检验。结果轻度中毒组在吸入少量液化石油气后会表现为呼吸加快、站立、伸舌、磨牙等兴奋的状态;中毒死亡组尸体解剖主要表现皮肤、肌肉呈土黄色,气管、支气管出血明显,肺气肿明显;中毒死亡组心血中可检验出液化石油气成分。结论新西兰兔液化石油气中毒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肌肉呈土黄色,气管、支气管出血明显,心血可检出液化石油气成分。我们推断液化石油气的神经毒性与缺氧可能是液化石油气中毒死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1 案件简介2 0 0 2年 11月 19日上午 ,某市发生一起猎枪致人死亡案 ,警方经多方工作 ,排除他杀 ,确认本事件为意外事故。半年后 ,死者家属不服公安机关对事件性质的认定 ,坚持认为死者的死亡是由于他人的意外或故意行为所造成。由于事件已过去半年多 ,有的物证已失去检验鉴定的条件 ,给事件性质重新认定增大了难度。在分析认定时结合理化检验、枪弹痕迹检验、法医检验、枪弹检验以及模拟现场实验 ,得到准确鉴定结论。送检材料为死者使用的猎枪一支 ,已击发过的猎枪弹空弹壳一个 (现场提取时留在该猎枪枪管弹膛内 ) ,未击发的猎枪弹十二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