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初夏时节,在农五师八十七团七连有名的农机大户袁圣华作业的条田里,哈萨克族妇女萨哈力娅端着刚打的馕饼和香喷喷的酥油茶走过来,这是她为袁圣华准备的"午饭"。多少年来,每逢播种、中耕和施肥等农忙时,  相似文献   

2.
<正>农九师一六八团北区一连的职工朱军住在团部,农忙季节,他每天早上7点多都会开车到距团部15公里的北区一连的地中,或是察看苗情或是督促雇工干活,晚上再开车回到团部的家中上上  相似文献   

3.
正那是五月的一个下午,在上班的路上,鞋子忽然断线了,我赶紧走到路边的修鞋匠身旁,想让他尽快给我补一下,要不上班就迟到了。可修鞋匠好象并没有立即修鞋的意思,而是在不停地翻找什么,他的儿子约莫四五岁,在一旁玩耍……这个修鞋匠我并不陌生,每天上下班的路上都能看见他,几乎风雨无阻,瘦瘦的,干活时总是沉默不语,明显可以看到他的青筋和肋  相似文献   

4.
正郑海军,今年33岁,中共党员,现为阿拉尔新城建筑有限责任公司215项目施工管理技术主管。2006年,23岁的郑海军从新疆农业大学水利系毕业,来到一师水利水电工程处215项目部工作。每年,郑海军有一多半的时间是在荒郊野外工地度过的。日复一日重复着白天操平、放线、施工管理,晚上在闷热的工棚里忍受蚊虫的叮咬,整理着白天测量的数据。遇到施工方案发生变化时,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他得临时干设计的工作,每天只能睡  相似文献   

5.
方进东  张娜 《实践》2014,(7):15-15
<正>今年开春以来,卓资县农业综合开发区印堂子村南面的设施农业基地,新来了一批面孔陌生的"打工者",他们每天早早背上馒头,与农民一起到工地干活,中午不回家,就在工地上埋锅造饭。饭后又开始干活,焊钢筋、接水管、覆盖大棚,样样活干得又精又细。这批"打工者",就是县农牧业局的党员干部。近日,我们专访了他们。印堂子村南面的设施农业项目,是农民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建设的一  相似文献   

6.
每天清晨5点多,高台县黑泉乡永丰村七社农民盛国富就早早吃过饭等在村口,一等“劳务经纪车”过来,就和同社20多户农民乘车前往邻乡邻村农民田地里“上班”。一想到一天下来就能拿到100多块钱的工资,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只要能干活的人,每天出工都至少能领到55块钱的工资,像铺地膜一天能挣110块,栽洋葱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7.
"在这里干活每天的工资都在400-50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纯收入1万多元不成问题。"2014年11月10日,在福海工业园区南瓜子厂打工的于强高兴地对笔者说道。今年四十出头的于强是十师一八八团十连的一名职工,通过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加上今年的市场行情比往年都好,他种植的小麦、打瓜、南瓜等农作物,一年下来净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账单     
芬兰有个叫彼得的孩子,10岁那年,有一天,他给母亲写了这样—份账单:“母亲欠他儿子彼得如下款项:为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为在花园里帮大人干活,20芬尼;为他一直是  相似文献   

9.
正"在这里干活每天的工资都在400-50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纯收入1万多元不成问题。"11月10日,在新疆福海工业园区南瓜子厂打工的于强高兴地对笔者说道,这只是该团职工冬闲变冬忙的一个缩影。今年40出头的于强是兵团十师一八八团十连的一名职工,通过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加上今年的市场行情比往年都好,他种植的小麦、打瓜、南瓜等农作物,一年下来  相似文献   

10.
正"时代楷模"余元君,生前是湖南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从事水利工作25年来,他致力于洞庭湖保护治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防汛抢险技术研究等,足迹遍及湖区的每一条水系。面对新华垸溃决,他几天几夜吃住在抢险大堤,直到险情排除。面对洞庭湖蓄滞洪区建设重任,他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直到殉职在临时工棚,年仅46岁。  相似文献   

11.
"快下来,这是没有牌照的黑车黑驾,出了安全事故咋办?""乘车干活、安全第一"……去年自春播至秋收期间的每天早晨,在农八师一三六团劳务市场,那些被雇用干农活的农民工们听到最多、受益最深的就是这些安全生产警示话语。  相似文献   

12.
<正>1975年,只有小学文化的阿合曼当初只是在农六师奇台农场民族连负责喂马、种菜等活儿,由于干活肯下力气,脏活累活抢着干,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因为连队里缺少医生,他被大家推荐送到一位汉族老医生在社区办的赤脚医生培训班那里学医。  相似文献   

13.
刘义  谭支乐 《当代贵州》2020,(14):27-27
3月13日,春风荡漾。游走在兴义市敬南镇十里坪坝区上,沁人心脾的田野气息扑面而来,三三两两的村民在田地里忙着采摘花椰菜。"我家里的土地都已流转给公司,前段时间复工后就到基地来干活了,每天最低能挣80块钱。"  相似文献   

14.
<正>边福祥1922年4月出生在肃宁县赵黄庄村一个农民家庭。17岁那年,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2年多,我党的抗日宣传已经深入乡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1939年6月11日,边福祥正在地里干活,他的父亲找到地里问他愿不愿意当兵,边福祥不假思索满口答应。对于日本鬼子的恶行,边福祥有着切身体会——就在去  相似文献   

15.
正1980年5月,复员后26岁的我经部队统一安排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来到了一师十一团工程队(现十一团六连)。那时的团场荒凉简陋,没有修好的道路,人们住的是地窝子和土块房,睡的是两块木板搭建的简易床,气候很恶劣,两三天刮一次沙尘暴,吹得人睁不开眼。我的工作主要是修房、修路和建桥,每天天蒙蒙亮就和同事到工地开始干活,那时干活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力,盖房子、修桥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周诺 《湘潮》2005,(11):34-36
诺大的湖南大学校园一角,突兀着一排与周围环境反差极大的老式“工棚”,白墙,红门,尖顶。倘若没有牌子,绝对没有谁会想到这里就是在中国碳科学研究领域称雄的湖南大学新型碳科学研究所。这里,就是中国碳科学研究的领衔人徐仲榆心目中的新型碳科学研究王国。徐仲榆自诩的“第三个春天”从这里起步。“人家不要了,我捡回来不是蛮好的”一位体魄健康的长者,一辆破旧的单车,一副永远在路上思考的模样。这就是徐仲榆在路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徐仲榆创业的“工棚”——湖南大学新型碳科学研究所也和他一样质朴,不注重外表。研究所总共约有6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7.
正1962年,时杰出生于河南信阳的一个小山村,6岁那年,父母无力抚养他们姊妹6人,时杰开始以乞讨为生。靠吃百家饭度日的他,偶然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他现在的岳父——杨胜。当时他的岳父是一个木匠,经常到邻村去干木工活,家里有妻子和两个女儿,生活还算宽裕。有一天一大早,杨胜出去干活,推开门吓了一跳,只见一个瘦小的人躺在他家门口一动也不动,连忙把他唤醒,当时已经17岁的时杰由于靠讨饭糊口,有一顿、没一顿的身体非常虚弱,杨胜看他可怜经常带他外出干活。时杰很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脏活累活抢着干,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用在了学技术。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杨胜  相似文献   

18.
他,二十年如一日,用平凡谱写了动人的篇章;他,在因公致残和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始终严于律己、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认真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入党誓言,忠实地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他———就是邛崃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高峻。不幸受伤致残1999年7月7日,高峻与其他三名同志赶赴名山、蒲江两地调查取证一起贪污案件,在连续十多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后,已是深夜11点多。当时的成雅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之中,路况十分复杂。在返回途中,高峻他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幕中转了几圈后,迷路了。驾驶员见前方工棚处有微弱的灯光,正想下…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前,吉林省方正县(现黑龙江辖县)大罗勒密邮政所有个邮差名叫李万金,当年20岁多,长得高大健壮。他负责往沟里各村屯、木材采伐工棚等地传递信件和报纸等。那时的邮差全凭两条腿走路,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徒步行走在阡陌之中,羊肠小道之上。他对周围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村村屯屯了如指掌。他用年轻结实的身体和对职业的忠诚,逐年累月地奔波在给各家各户交流信息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20.
正他,脱下了军营的橄榄绿,换上了警营的藏青蓝;他走遍了社区的千家万户,换来了百姓的平安祥和;他的脸上每天都挂着真诚温暖的笑容,掩盖着为民日夜奔忙的疲倦;他为了百姓常常忽略了自己,百姓却把他牢牢记在了心间。他就是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北塔派出所副所长兼北塔社区民警郭占军。他的故事被当地百姓口口相传,大家说:"有小郭在身边的日子,每天都安宁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