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着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建设.中国特色检察制度有三个基本特点:法律监督性、法治控权性和地位独立性.这些特点使中国检察权不仅具有一般检察权的公诉等职能,而且具有了特殊的规范性价值和法的社会政治性价值.法的规范性价值是保障宪法和法律完整统一实施和治权的功能.法的社会政治价值中最重要的是法律监督权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检察制度是一般监督权和特殊监督权相互循环、交融的检察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制定全国统一的城市管理法律、依法管理城市提供有力的立法依据。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城市管理法律体系建设是城市管理中最基础性的工作,构建完善的城市管理法律体系是城管部门合法有  相似文献   

3.
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重要论述精神,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切实维护宪法权威,着力推动宪法实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吉林提供坚强保障。加强宪法学习,增强宪法意识。作为地方国家权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过程中是高度一致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人民是依法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1]。为此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1]。这些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重要内涵。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理论、法治文化因此成为建设法治中国的四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伟大创造,其历程和成就在世界立法史上前所未有。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六大强调,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七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提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八大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九大提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二十大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相似文献   

7.
自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迄今已逾15年。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了宪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法治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夯实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基础,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有重要意义。强化国情意识夯实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前提下进行的。有一些同志不顾我国基本国情,盲目崇拜西方法律制度,甚至对那些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依法高效行使,并能受到广泛的监督和制约。当公权逾越法律疆界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纠偏,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违法能够得到严格惩罚,制度话语和公民话语能够在法制框架内得到充分保障,实现国家良法和社会善治。依法治国,关键是党委权力的正确行使问题。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党委权力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发动枢纽。依法治国首先要求党要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  相似文献   

10.
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重要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证了宪法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宪法生成发展的中国逻辑、宪法精神的政治属性、宪法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和宪法实施机制构建的实践指引、宪法制度以及向治国理政效能转换等问题,提出了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观点,涵盖丰富的宪法要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具有严密的逻辑理据,蕴含深厚的政理和法理、博大精深的宪法思想、与时俱进的宪法内容、求真务实的话语风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实践,深刻揭示了宪法独有的特质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特征。一是规范性和政治性统一;二是延续性和创新性统一;三是世界性和中国化统一;四是学理性和实践性统一。这不仅标志着党对宪法和中国宪法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而且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话语体系和推动世界宪法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中国宪法理论研究,完整准确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需要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及其特征,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袁曙宏 《当代广西》2014,(22):12-1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这个重大论断是对新中国成立6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6年以来法治建设基本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的深刻揭示,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关键,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  相似文献   

12.
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人民法院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障法律的准确实施,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保障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制保障。运用法治手段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是人民法院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必须做出的努力与贡献。至关重要的是要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同志们: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举办第八次法制讲座,请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维澄同志主讲《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载入宪法。依法治国的首要条件和基本前提,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这一目标,对于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保证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共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宪法修正案又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内容;至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尽管如此,目前我国法治建设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目标尚有很大距离,建立中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16字法治建设方针,实现了从法律经验主义到法律理念主义路径的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方针。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法律法规基本完善,但是法治观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全面依法治国的任务任重道远。地区经济发展与法治具有密切的联系,法治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法治建设,因此如何使法治发展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使法治成为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便成为我们必须深思与讨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语录新闻     
<正>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7.
肖华 《群众》2014,(11):74-7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法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坚定法律信仰,执政党必须依法执政。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  相似文献   

18.
在地方立法实践中,如何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地方性法规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原则,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充分发挥地方性法规的社会作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不抵触原则是地方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对于地方立法,宪法和法律规定: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坚定决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强调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从明年起即将实行的"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进一步强调了法律从业者的专业资格,正体现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之决心,让"法律"二字更具分量,让"法律"的应有之义——公平、正义,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奋力建设法治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政坛》2013,(4):46-46
袁曙宏在2013年第6期《求是》撰文《奋力建设法治中国》认为,法治中国最基本的要素包括三个:其一,宪法法律具有最高地位和最大权威,这是法治中国最典型的特征。其二,全体公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是法治中国最坚实的根基。其三.政治清明、经济富强、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这是法治中国最重要的使命。建设法治中国走什么路、怎么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