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购房抵押贷款是近年来我国兴起的一种房地产金融贷款。它是指购房者在向房产商(又称发展商)购买房地产物业并交纳一定比例(通常30%以上)购房款后,将其与房产商签订的《预购房屋合同》(或《房屋买卖合同》)的全部权益及所购房屋抵押给银行,由银行对其发放剩余房款(一般不超过70%)的贷款。而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境外个人申办购房抵押贷款更是一项新兴的房地产金融贷款。律师参与房地产金融市场、为境外个人提供购房抵押贷款法律服务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律师见证业务就是其中的一项服务内容。从我所为建国以来上海首家中资银行向境外个人发放购房抵押贷款提供法律服务的实践来看,律师见证业务主要有:为境外个人“委托书”见证;为“房产抵押贷款合同”见证;为“抵押协议书”见证。  相似文献   

2.
按揭的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我国开始终止福利分房制度,把住宅推向市场以拉动内需。这刺激了商品住宅消费及其配套的服务的发展。特别是国家为了配合住房体制改革,允许所有商业银行开办个人住房担保贷款以来,购房浪潮在各大中城市掀起。伴随而来的是分期付款、抵押、按揭等一系列新型法律问题的出现。其中老百姓最陌生又最感兴趣的就数按揭购房了。本文正是要对按揭的涵义、特征、法律地位及相关问题略作探讨。  一、按揭的渊源及特征  按揭是一个舶来品,近年来由中国香港地区引入,来源于英国法上的 mortgage制度,从经济学上看,它体现为银行、房地产…  相似文献   

3.
徐燕 《法制与社会》2013,(32):169-170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很多人尤其是中低收入者将购房的目标指向了价格低廉的小产权房,然而购买此类房屋其实存在极大的法律风险。本文首先论述了小产权房的概念,其次分析了我国小产权房的法律规制现状,还指出了购买此类房屋存在的各种法律风险,最后提出了一些如何解决购买小产权房法律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虞虹 《广东法学》2003,(5):52-55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加速了商品房开发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购买商品房的行列。在购房过程中,选择按揭贷款付款方式的购房者,在支付完首付款、房屋维修基金、契税等各项高额费用的同时,发现还有一项  相似文献   

5.
《江淮法治》2008,(12):9-10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目前已进入抢险救灾、重建家园的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地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我们应当对涉及灾后重建的一些法律问题引起关注,如地震孤儿抚养教育谁来承担?生者财产能否索赔?房屋倒塌贷款是否要继续偿还?如此等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将是考验我们的又一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根据相关资料编发了一组法律知识问答,以期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化。在新旧住房制度的交替过程中,一种伴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而产生的新的物权形式——房屋有限产权业已形成。房屋有限产权存在与实施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但是,由于上述规定内容不明确、效力未确定,司法实践中为保证国家法律、政策实施的连续性、统一性,常导致对涉及有限产权的问题较难处置。虽然福利分房即将为货币分房所取代,但遗留的有限产权问题涉及到房屋的迁让、买卖、出租、继承及离婚的财产分割诸方面,目前的法律及司法解释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而相关的诉讼却日益增多。本刊现选登部分来稿,以期对广大读者处理同类法律事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齐军 《天津检察》2009,(3):66-66,65
我国公有房屋可分为居住用房和非居住用房.居住用房又分为在1998年以前福利分房制度下,由单位进行出资、投资或参资建设,以福利性质分配给单位职工居住的房屋和近年来由政府兴建的“廉租房”。本文所讨论的公有住房,仅指前一种居住用房。  相似文献   

8.
《法庭内外》2011,(4):58-58
随着对商品房“差别化信贷”和“限购令”等调控措施的实施,如果购买多套住房,不仅首付款增加、贷款利率上浮,甚至还受到限制。一些暂不想购房的人遂打算出卖“首套住房优惠权”,即由实际购房人给其一定报酬,再以其名义购房,相关政策优惠及房屋则归实际购房人享有和所有。因我夫妻已有两套住房,为给儿子结婚准备一套大户型房屋,可又不符合相关规定,便想通过购买“首套住房优惠权”的形式获得。请问:如果真的这样做,是否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9.
白银 《政府法制》2009,(13):28-28
如今,“70码”已成为继“躲猫猫”和“俯卧撑”之后的又一个网络流行语。5月10日,网友在“互动百科”上创造了一个“新物种”——“欺实马”,表示对“时速70码”结论的质疑。如今,“70码”已被做成了网络头像、签名,并登上了文化衫。  相似文献   

10.
刘俊 《中国法律》2008,(4):10-12,62-66
随着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从生命救助转向灾后重建,由地震导致的房地产毁损灭失而产生的一系列法律问题逐渐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房屋在地震中损毁,由谁来“埋单”?居民个人所有的房屋毁损灭失,但其土地使用权仍然受到法律保护。居民又如何行使那可能只有几个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1.
在离婚案件房屋分割中,由于按揭房屋本身具有的特殊复杂的法律关系,又加之《物权法》实施以来与《婚姻法》缺乏协调性,以致在审判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目前,学界、司法实务界对该类案件的处理意见莫衷一是,全国各个地区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本文试对"按揭"购房的分割进行类型化法律分析,以求在司法中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学新 《天津律师》2001,(5):34-34,36
目前,我国城镇房地产市场已经形成,以商品房买卖为标的而产生的新的法律关系及其争议,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性质和法律后果,以求合理的调整和解决。传统的购房置地的房屋买卖观念已经发生变化,居民出卖自己私房的个别现象已为将房屋作为商品进入广阔市场所代替。《中  相似文献   

13.
试论楼花按揭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楼花按揭法律关系分析“楼花”一词意指正在开发建设尚未取得产权 ,但已具备一定条件的商品房。而楼花按揭则是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 ,签订房屋预售合同并收取一定比例的价金 ,而余款则由购房者向银行申请贷款 ,并以预购房屋的有关权益向银行担保的购房方式。楼花按揭的具体操作过程是 :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签订有按揭条款的房屋预售合同后 ,双方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按揭条款由购房者充当按揭人将其在合同中的权益转让给银行 ,银行以此为条件提供贷款。待银行把全部贷款本息及其他费用收回后 ,将按揭解除 ,购房…  相似文献   

14.
王梦婕 《政府法制》2012,(15):30-31
“王先生,您需要看房吗?我们最近有个适合您的三居室。” 律师王鸿儒最近很郁闷:自从他卖了一套房,打算置换新居后,这类骚扰电话就接二连三找上门来。对方不仅开口能叫出他的全名,甚至手机号、职业、家庭住址、“购房需求”都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15.
房屋基于其稀缺性、投资性在近年来成为了我国大多数家庭夫妻财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年轻一代独立购房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使得父母为子女购房的情况日益普遍,但年轻人中盛行的自由婚姻导致的"闪婚""闪离"现象也使父母在为子女购房的同时担心着自己毕生积蓄的保障性问题,对此,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相关条款明确了父母为子女购房的产权归属。该解释出台后,掀起了一股加名热,其中第7条的规定更是备受争议,在法律适用中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时有发生。鉴于此,本文针对当下父母为子女购房存在的主要争议焦点进行分析后,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今天的时代,人们要用法律来思考问题,用法律来解决问题,用法律来表达诉求,用法律来维护权益。在这个过程中,您需要律师、需要我们——浙江光正大律师事务所。浙江光正大律师事务所于1996年5月创办设立。作为温州地区最具实力和知名度的合伙制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我们始终以寻求、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大化为宗旨,以建立一流的律师事务所为目标,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城市居民在农村购房日益增多,随之发生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也层出不穷。法院在面对此类案件时,既要认定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又要妥善处理房屋所有权及其所占宅基地使用权的过户手续办理问题,困难重重。现行法律不应与实践背道而驰。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长远计划的角度看,法律只有规定农村房屋的所有权和其所占宅基地可同时自由转让,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才能最终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购房落户不再是农民工进城的唯一途径,在城里租房居住的农民工也可成为市民。近日,安徽省对户籍制度改革作出重大调整,凡在安徽省内城市、城镇范围内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农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根据本人意愿登记城镇户口。其中“合法固定住所”,是指购买、自建住房,单位提供或租赁给本单位员工常年使用的具有合法有效的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或公有房屋租赁使用证明的公有住房。  相似文献   

19.
孟宪阳  蒋策 《当代审判》2003,(10):30-31
要知道何为“不真正连带债务”?首先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案例:甲委托乙保管房屋,在保管期间因丙不慎引起大火,将该房屋烧毁。在这个案例中存在两个法律关系:一是甲与乙之间的保管合同法律关系,二是甲与丙之间的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甲既可以按保管合同的约定请求乙赔偿损失,又可以根据侵权行为请求丙赔偿损失,乙、丙对同一损失各负全部赔偿  相似文献   

20.
陈仪佳 《法庭内外》2013,(12):48-49
老百姓过日子花的最大一笔钱大概就是用来购房了,买到一处称心如意的房屋是购房人的基本要求。在买房的过程中,购房人往往慎之又慎,综合考虑房屋价款、周边环境、公共设施等多种因素,再作出决定。买到“凶宅”是购房人始料未及且不能接受的。然而,在实践中,全国各地发生的购房人买到“凶宅”而要求退房或索赔的案件却已非鲜有。那么,买到“凶宅”后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呢?让我们从这样一起涉“凶宅”买卖纠纷谈开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