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造英雄可以说是西方文学的伟大传统,一部西方文学史其实是一部抒写英雄心灵的历史,从英雄形象的第一个原型“半神”在古希腊文学中诞生,英雄母题就一直支配并主宰着西方文学的人物塑造:从中世纪的骑士英雄,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英雄;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英雄,到18世纪的启蒙英雄;无论是19世纪的拜伦式英雄、撒旦式英雄,还是20世纪的海明威式英雄,甚至是的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反英雄”,他们都可以看作是古希腊的“半神式英雄”母题在不同时代的“变体”.正是这些英雄形象汇成了西方文学多姿多彩的河流.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安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奇葩 ,从公安文学的立意、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中 ,我们都能看到传统文学对其的氤氲和影响。侠义精神是传统文学的重要内容 ,在今天的公安文学中一脉相承地得到了继承 ,所不同的是侠义精神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公安文学中那种高潮迭起 ,情节起伏 ,悬念横生的结构都能从传统文学中找到摹本。另外 ,传统文学中的“赋”、“比”、“兴”也为公安文学的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讴歌当代英雄增添了法门。  相似文献   

3.
麦家作为新世纪以来坚守英雄叙事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展现了当下英雄书写态势的多元走向。与传统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不同,麦家笔下的英雄崇高与卑琐共存,他们既有超凡的才能,也有人性方面的缺陷。从叙事模式的角度来看,麦家的文学创作实现了从“人的英雄”到“英雄的人”的转变;在英雄形象的塑造方面,小说展示了人物性格“神圣”与“世俗”交织的立体感与多面性;在人物命运的刻画上,麦家则对个体的悲剧倾注了诚挚的关怀。就文学意义上而言,麦家的小说创作为当下英雄叙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张岩 《求索》2012,(8):166-168
塑造英雄可以说是西方文学的伟大传统,从英雄形象的第一个原型"半神"在古希腊文学中诞生,"英雄"形象就一直支配并主宰着西方文学的人物塑造。20世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笔下的一系列"文化巨人式英雄",既是对自古希腊以来的"半神式"英雄传统的可贵坚守与回归,也是对英雄母题传统认知范式的突破与超越,使英雄的种族涅槃变异而再生,从而赋予"英雄"概念以特定的指涉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八四○年,优秀的俄国作家菜蒙托夫向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贡献出他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这部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竟成了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一颗灿烂的明星。《当代英雄》对于研究俄国文学的最大价值,是成功地塑造了“多余人”的典型毕巧林。“多余的人”的形象在俄国文学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是世界文学中罕见的、最重要的艺术成就之一。高尔基在谈到俄国文学的意义时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文学的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游戏与文学的关系逐渐受到学界关注,如几何游戏《纪念碑谷》中角色的设定、情节的建构以及文学意象的运用就体现了游戏与文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电子游戏的形式下,《纪念碑谷》包含一系列如“英雄”“乌鸦”“成长”“循环”“水”“梦”等文学意象,游戏与文学构成了内容上的联系。探究这一关系,寻找电子游戏与文学的契合点,分析游戏蕴含的文学意义,让游戏成为文学的载体,有效发挥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名将不两代,文人无世家。”这是从久远历史中总结出来的格言。的确,父子两代同为名将者,历史上很少;而祖孙三代都是名将就更鲜有了。“岳家将”、“杨家将”、“呼家将”之类,不过是小说家笔下创造出来的文学系列人物,体现着老百姓崇敬英雄、期待渴望英雄的美好愿...  相似文献   

8.
尹雪梅  ;廖才高 《求索》2008,(6):184-185
西方传统文学以人为中心,将自然排除在人的道德关怀范围之外,导致了传统文学与自然生命伦理的截然对立,这是西方人本主义主导下的传统文学的伦理缺陷。生态文学于是对传统反生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生态思想角度的重新审读与评价,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自然生态新纬度,这是一种新型的文学批评范式。然而,对待传统文学与生态文学,我们应该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生态系统,从“文学生态链”角度考察与判断西方文学中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使传统文学和生态文学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自的哲学导向。  相似文献   

9.
一近几年来,我国当代小说创作观念及表现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冲破了狭义的“英雄主题”观念限制的同时,当代小说就建立起了自己开放型的审美观念体系,新时期文学的滥觞,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是以普通人作为观照对象,以更为宏大的文学参照系来对“人”加以审视和考察,发掘出人最本质的方面和特有的美学意义。如果从纵  相似文献   

10.
作为英雄文化在当代的继承者,当代军旅文学在对英雄主义的自觉追求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英雄叙事"。它在不同时期的英雄塑造和书写,一方面突出英雄不变的内在品质和情怀,另一方面努力探讨和拓展英雄的内涵,为文学的艺术长廊增添了一大批光彩夺目、令人敬仰与追随的英雄形象。它对高扬中华民族的英雄意识,培养民族的英雄气质、英雄信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宋晓英 《青年论坛》2004,(5):136-138
2 0世纪 5 0年代英国“愤怒的青年”作家群所创作的作品和中国 2 0世纪末城市写实主义小说虽然出于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却很有相似之处 ,比如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怀 ,特别是成功塑造的一系列“反英雄”的人物形象 ,体现了新的人生立场和美学意义。就文学进程而言 ,两类作家群均打破了现代派高潮之后文坛窒息的状态。探索二者成败 ,分析二者异同 ,对了解和评价中国新时期文学状态和文学现象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9年以来,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公安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救命警察”韩顺军、永远把群众记在心上的“牛哥”黄福振、给群众端茶倒水的好政委白杉、“扫黑英雄”杨春、“刑警荣光”赵玉超、“阳光神探”詹文错、忠诚担当肖勇军、扫黑“急先锋”曹伟……一个个英雄的名字闪亮如星,一段段英雄的事迹动人如歌。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至1950年3月是战后台湾文学重建的重要开启时期,其去殖民性的进程在国民党当局的政治框架中,由台湾本省作家和大陆来台作家在台湾文学传统和中国新文学传统的艰难延续中展开。复杂的政治干预使去殖民性被当局简化为接受大陆政府统治,但台湾作家在认同中华文化上并未“失语”,他们仍以源自“民族精神”的“向心力”,顽强“回归”中国文学,并和大陆作家一起,以对战后台湾现实的深切关怀,延续、丰富了日据时期形成的台湾文学传统,其中根植于台湾的左翼文学思潮发挥了尤为积极的建设作用,提供了战后中国左翼文学的在野形态。  相似文献   

14.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清教主义的价值体系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考察其对不同时期美国文学的影响以及形成于17世纪的清教徒文学传统在美国文学的延续与发展。笔者认为,清教主义与其它宗教相比,包含三个层面的价值体系,并对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表现出不同时代特征,以清教主义作为参照系,可以说17世纪美国文学是“信仰时代的文学”,18世纪美国文学是“世俗时代的文学”,19世纪美国文学则可称为“宗教批判与宗教道德时代的文学”。  相似文献   

15.
天地英雄     
<正> 2003年是“英雄之年”。从电影《英雄》、《天地英雄》,《永乐英雄》到“财富英雄”;从“航天英雄”到“美丽英雄”。“英雄”是2003年的高频字。仅从电影业看,千篇一律的爱情片被叱咤风云、傲视群雄的英雄们打得落花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李白的人格型态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自然范型。它实际上是“道”与“侠”的合流。二者的联结才使得李白的英雄性格发出炫目的光辉。从传统文化的视阈看 ,对李、杜的不同评价体现了“儒”与“道”、“侠”的文化分野。  相似文献   

17.
张堂錡 《探索与争鸣》2022,(1):70-73+178
“地方路径”说的提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空间的思维突破和形式超越。走出过往文学史书写以京、沪为中心的“双城记”,发现更为多元、广阔的“地方”,打破以往线性叙事模式的单调与偏见,融入多元空间的要素与视域,将有助于重新考察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问题。澳门文学新旧文学并行共存、不分轩轾的现象,已然成为其区别于其他华文世界的城市文学的特色和传统。从“地方路径”的角度观察,澳门文学不仅能汇入文学史的大传统,且其本身就是文学史的传统,充满着自身的独特性与本土性。  相似文献   

18.
王前程 《理论月刊》2004,(11):115-118
《水浒传》的主旨是歌颂英雄尽忠报国,梁山起义是忠良聚义而不是农民起义。但小说绝非封建御用文学,作品推崇尚武精神,高扬酒神精神,宣泄苍生怨愤,充分表现了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背离,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准确理解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协调“刑行”和“刑民”关系的重要保障。本罪首先保护的是民族精神,其次保护的是社会公众的爱国精神。“英雄”“烈士”为并列关系,且“英雄”不仅包括“过世的英雄”还包括“活着的英雄”。“英雄”作为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其一,从所处的领域或者行业来观测,“英雄”行为应当具有专业性;其二,从社会大众的角度来看,“英雄”行为应当具备关键性;其三,从评价基准来讲,“英雄”行为应当具备相当性。尽管本罪与侮辱罪、诽谤罪因保护对象的差异而在法益保护方向上分道扬镳,但实行行为的判定却可以相互参照。“情节严重”的理解需要结合本罪保护的法益,同时借助量化结果、犯罪类型和社会评价三个指标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20.
《英雄》是一面镜子 人们常常叹息当今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诞生不了英雄也不需要英雄的时代。“时势造英雄”,既然没有生产英雄的土壤,哪怕是雄心勃勃的人也就有了理由自我安慰:我虽然不是英雄,但这不是我的错。更有一些人不但不为做不成英雄而遗憾,反而以英雄为可悲,以崇高为可笑:“我是流氓,我怕谁?”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人们都做不成英雄,或者根本就不愿当英雄,可是几乎每个人在潜意识里又都埋藏着一种“英雄崇拜情结”。或许正是因为我们都不是英雄,因而英雄更显得高大而神秘,更富吸引力与震撼性,正所谓“距离就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