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他的一生中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为世人留下了一系列不朽著作,然而,毛泽东写作所得的稿费的用途却鲜为人知。据有关资料披露,新中国诞生以后的五十年代,毛泽东就把他自己的全部稿费交中共中央办公厅隶属的中央特别会计室保管,未经他的批准,不能动用稿费的一分钱。那么,毛泽的稿费到底作何支出了呢?买书与印书酷爱读书的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买了很多书,特别是线装书。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决定用自己的稿费印制一批大号字体的书籍,赠给中央政治局的各位委员供学习之用。他晚年视力衰…  相似文献   

2.
《学习导报》2011,(14):10-10
据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说,这个“新”字,是毛泽东同志加上去的:“那是1950年,有一天毛泽东的女儿在院子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听到了,立即给她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似文献   

3.
夏远生 《学习导报》2013,(19):34-37
从列兵到统帅:毛泽东成长的实践精神 透过毛泽东的青春历程和成长之路,可以感受到毛泽东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不懈奋斗的恢宏精神和博大胸怀,领略到他一路走来的坚实脚步、人生轨迹和革命功绩。而毛泽东早年在湖南的革命实践活动,恰好反映了伟人之初、人之常情和非凡之处,有助于人们具体认识毛泽东的理想、实践与人格,界定他在中国革命中的坐标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赵一楠 《湘潮》2011,(1):6-9
1975年5月3日深夜,毛泽东在他的住所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毛泽东讲话,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主持政治局会议,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讲话。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讲话,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对新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28年,他的目标是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使之以崭新的先进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无疑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没有现成的书本答案,又不能照抄外国经验,只有靠中国人自己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毛泽东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新中国的历史进程,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袁南生 《湘潮》2006,(12):39-42
从湖南湘潭韶山冲走出来的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也是当代享有盛名的国际战略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他生前为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至今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重大影响。他的外交功绩、外交谋略,在中国外交史和世界外交史上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页。树立自  相似文献   

7.
罗丽霞 《党史纵横》2009,(11):24-24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人贡献,他是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相教育制度形成的始创者,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趣”的主张,使北犬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因此,他被毛泽东赞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全方位的富有成效的探索,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作为后发展国家,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赶超世界先进发达国家,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一直是毛泽东孜孜以求的愿望,也反映了毛泽东对世界现代化大潮的深刻洞察。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也存在失误,这特别体现在他晚年思想和实践中,毛泽东急于求成的赶超目标和违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没有赴法勤工俭学,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毛泽东认为中西文化都有缺点,都需要改造,应先打好本国文化基础再出国,那时候可以和西方文化、西方国情进行深层比较、甄别,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如果在出国前没有扎实的国学底子,移植的洋文化必然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指导实践、解决中国问题。其二,这是新民学会为了合理配置人才所做的理性分工。新民学会各方面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有骨干会员留在国内活动,新民学会大多数成员赞同毛泽东留在国内。其三,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毛泽东把眼光和兴趣从西欧转向俄国,学习俄国文明以改造中国和世界成为他的新选择。其四,随着国内政治斗争形势的迅猛发展,毛泽东投身于火热的社会活动和实践,客观上也不允许他有“闲暇”赴苏俄了。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对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 献。尤其是他所撰写的新闻评论,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具有伟大政治家的洞察力;毛泽东的新 闻评论深入分析,有的放矢,坚持正确导向;毛泽东的新闻评论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中国作风 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1.
张家康 《党建文汇》2005,(11):47-47
毛泽东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全国各族人民由衷地拥护和爱戴他。但是,由于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意识的浸染,这种情感曾经转化成个人崇拜。面对个人崇拜,毛泽东经历了由反对、欣赏到讨嫌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外援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深刻的战略考虑。毛泽东认为,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同时,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他希望通过对外援助团结亚非拉国家,壮大世界和平力量,并争取对新中国的支持,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关于对外援助应遵循的原则,毛泽东强调,应尊重受援国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绝不可有傲慢的大国主义的态度",而受援国也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在毛泽东对外援助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开展了长期的包括军事、经济、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对外援助事业,有力地推动了受援国的独立和发展,也拓展了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空间,塑造了新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展示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智慧。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     
毛泽东尚建荣从湘潭出发毛泽东在旧中国的翻天浊浪中溯──流──而──上他要把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划向56个民族梦想的彼岸后来,毛泽东站到历史的峰巅大手一挥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也因此成了世界瞩目的人物如今,怀念毛泽东我只能站在历史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是我国当代最伟大的外交家,他同毛泽东一起致力于新中国外交基本政策和方针的制定,从根本上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创建了新中国的新型外交。他把中国革命的根本经验运用  相似文献   

15.
张炯 《求是》1999,(19)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从近代以来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向社会主义社会。经过50年的建设,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全世界所瞩目。同样,新中国文学的50年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它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时代。一、描绘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文学还在本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便号召来到延安的作家们去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新中国文学描写的题材十分广泛。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在全国范围的实现,也标志着我国从长期的战乱转向长治久安,开始了在各个…  相似文献   

16.
李捷 《求是》1999,(19)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时期。在这七年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殚精竭虑,日理万机,做了大量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结束过去,开创未来。毛泽东在这两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开创性贡献。他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中国人民崇敬的领袖彪炳千秋。为了中国的新生1949年,中国历史进人了一个转折点。中国人民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第…  相似文献   

17.
1975年5月3日深夜,毛泽东在他的住所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是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主持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后,直到1976年9月9日逝世,他再没有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重病缠身的周恩来抱病出席了这次会议,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全部出席了会议。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讲了他一段时间来深思熟虑的问题。可以说,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新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的著名诗人成千上万,中外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也成千上万,但政治家中堪称诗人的就极少了,作者在世时其作品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研究热点的,更可以说只有毛泽东一人。这种文化地位,当然是和毛泽东的国际伟人地位及个人魅力分不开的,但更主要的,是他的诗作确实存在着隽永的活力和精深的艺术造诣,属于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毛泽东作为山沟里走出来的诗人,早在其革命生涯的初期,就引起了世界的兴趣和评价,成为有幸接触到他的各国记者、政治家的常谈。那么,不甚了解中国旧体诗词和革命这两个似乎不相干概念的外围人,如何看待毛泽东的诗词和他的诗人身份呢?毛泽东又是如何在诗词世界中看待国际风云呢?  相似文献   

19.
这首情感真挚的赞歌,曾经唱遍全中国。毛泽东改变中国,影响世界,全国各族人民由衷地拥护和爱戴他。可是,由于封建主义旧意识的浸染,这种情感便转化成个人崇拜。面对扑面而来的个人崇拜,毛泽东经历了由反x,J-、欣赏到讨嫌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的过程中成为一代伟人,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多种角色的诗人。他的诗词实现了新意境的建构,在文学史上应有崇高的地位。多种角色诗人的出现毛泽东诞生于甲午海战前一年,在拯救民族危机的氛围中长大。1910年,17岁的毛泽东在东山小学堂读到一本世界英杰传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