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中、越两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两国法律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原动力。中国的改革起步比越南早,但法律制度建设的某些方面并不比越南快。就民事立法而言,我国迄今为止民法典仍然处于草案的起草阶段,合同法只能以单行法形式存在,而越南新《民法典》和新《商法典》的颁行,从体例到内容都充分肯定了合同法在民法体系中的地位。本文试图以两大法系民事立法模式为引导,指出立法体例只有在成文法背景下才得以形成和存在,在判例法国家则缺乏形成的基础,同属成文法传统的中国和越南,当然有立法体例的存在。其中,重点通过对中、越两国合同法体例之比较研究,探讨越南在民商分立模式下其体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分析我国当前合同法体例之不足,借鉴越南合同法归入民法典的结构,明确我国在未来民法典中,合同法应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而重要的法律部门有着自己的体系。对经济法体系的科学认识是利用经济法理论指导经济立法的重要前提。学者对经济法体系的认识不尽相同。因此,很有必要对我国经济法体系进行廓清。  相似文献   

3.
不了解他国的法律制度就等于不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有比较才能鉴别。我国和越南同处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有着相同的政治、历史背景,而在具体的法律制度方面却有很大差别。要实现依法治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法律的完备必不可少。通过对辩护制度的立法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辩护制度在法律规定上存在的缺陷,以便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之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和中国都是复杂的国家法律组织。它们的法律体系,都包含区域性组织的立法。在俄罗斯法律体系中,不能说存在着独立的区域法律体系。但是,存在着国家法律体系的区域组成部分。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这些区域(特别行政区)法律体系的存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论经济法责任的相对独立性与具体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的基本范畴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经济法的自身发展和经济法制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法责任能够在内涵、功能、目的和价值等方面符合经济法的独立体系要求,并因之而与其他部门法责任相区别,并显现其相对独立性。经济法责任的具体形态,将随着经济法理论和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提炼并被类型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工作已逐步纳入我国法制建设的轨道,但是我国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确认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制度的构建方面努力。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体系,将是我国今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缓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体现,它能够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犯罪人改造、实现特殊预防,故在不少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得到体现.而由于没有法律的规定,缓起诉制度在我国只存在于一些地方检察院进行的试点中,而对其存在的合法性和可行性一直存在争议.缓起诉决定不是一个终局性决定,它没有侵犯法院的审判权,并具有独立的价值;而台湾地区的缓起诉立法例、我国现行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及各地的试点经验则为我国确立缓起诉制度提供了立法借鉴、政策根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体系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由于经济法学界一直主要按照经济立法的特定功能和作用对经济法律法规进行分类,致使经济法部门法的划分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状况,这不仅直接影响了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走向成熟和被人们普遍理解与接受,而且使得经济法各部门法的研究缺乏理论层面的分析,文章从探讨法域和法律部门划分的方法出发,对中国经济法体系的重新建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反思与前瞻:中国经济法主体研究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国经济和经济法的发展与变迁,中国经济法主体走过了一条从理论移植到制度创新的不平凡历程,并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立品性的主体理论和体系建构。在主体角色多元背景下,不平等性和经济性成为经济法主体区别于民商法主体和行政法主体的最鲜明特征。适应政府与市场相互渗透、融合发展而诞生的社会中间层主体,是对经济法主体范围的新拓展。在未来经济法主体的理论研究中,必须坚持传承与发展的总要求,高度重视经济与法律因素的影响,正确把握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0.
作为法学体系中的新兴法律部门,经济法的发展令人瞩目,但是经济法研究中出现了很多具体的困难。以需要国家干预理论作为研究路径,可以帮助经济法研究有效地走出困境。因为该理论具有自身的合理性和体系的开放性。从需要国家干预理论出发,对于具体的经济法研究困难和障碍的克服,可以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虽然“经济法是什么”至今在我国都尚未形成相对一致的共识,但“经济法学”已经逐渐在我国法学学科中成了首屈一指的显学。为了“名副其实”,当前,我国的许多“经济法学者”都在不遗余力地论证强调经济法具有独立地位。然而,在这种事关“经济法”是否存在的前提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的情况下,就断言“经济法”具有独立地位,事实上,无疑是本末倒置,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作为一个与经济密不可分的法学学科,应当有相应的经济学和法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目前以凯恩斯经济学为代表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学说在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占主导地位。作为新经济自由主义最新发展阶段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再结合我国国情的语境之下,对我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发展产生一定冲击。  相似文献   

13.
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实践性的高职院校的经济法课程,必须以培训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他们的法律职业能力.以经济法的教学改革与课程设计为视角,研究改革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内容,调整教育方法,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真正掌握职业本领,改变教学与现实脱节,学生学非所用、学不适用等状况.  相似文献   

14.
从民族经济法执行的主体、执行的对象、执行的相对人的范围、执行的性质等方面来看 ,民族经济法执行是指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 (主要是民族地区 )国家行政机关在对少数民族经济和民族地区经济行使管理权过程中 ,组织、贯彻和实施民族经济法的活动。民族经济法执行的形式也就是执法主体组织、贯彻和实施民族经济法的形式 ,主要包括许可行为、征收行为、给付行为、强制行为以及民族经济法执行中的处罚行为。执法者的“经济人”理性决定了他们在执法中不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而且还存在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通过必要的法律措施加以补救。  相似文献   

15.
价值是法律科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将经济法的价值与一般意义的法以及邻近法律部门,主要是民法和行政法的价值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论证以实质正义、社会效益、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和谐为其独特价值取向的经济法具有独立法律部门的地位和独特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司法实务对刑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关系提出了反思要求。刑法的适用,尤其是对行政犯的定罪量刑,必须处理好刑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取决于刑法成立部门法的理论基础。调整方式的特殊性是刑法成为部门法的理论基础,刑法调整对象的非独立性和刑罚的严厉性决定了刑法的广泛性、最后性和谦抑性,法律的指引作用以及法律的安全价值追究要求刑法必须与其他部门法保持一致。尽管如此,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地位是平等的。刑法的独立基础和刑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仅影响着刑法制定,同时也对刑法的具体适用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行政垄断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对其进行治理根除,已经迫在眉睫.行政垄断存在双重违法性,其本质特征是行政权的膨胀和对私权的干预.行政垄断规制悖论的产生,理论根源在于经济法、行政法部门法划分理论上的内在冲突以及由此造成的法律调整范围上的重叠.因此在对行政垄断进行规制时要坚持法律规制为主,系统监督和党纪监督辅助结合、反垄断法与行政法互相配合以及坚持结构、行为与结果认定行政垄断三原则,在具体的法律规制中通过调整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范围的界定、调整行政诉讼法和宪法时抽象行政垄断行为的规制以及建立行政垄断的责任制度来逐步根除行政垄断,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国经济法教学与研究中的混乱问题,就经济法的语义与语境问题,首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经济法的不同语义均具有科学性的观点;无论是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学与研究,还是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学与研究,均应按照各自专业对经济法语义的理解与需求规范地进行的观点;以及经济法的语境与发展要与我国经济社会与法制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It is difficult for judicial practitioners to determine the liability of tort of negligence due to the fact that it has not been specially stipulated in the provisions of the Tort Liability Law or other civil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China. On the contrary, the principles of tort of negligence in common law legal system have been refined in judicial practice and provid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liability of tort of negligenc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tort of negligence in common law legal system will help u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ort Liability Law in China. This article thus comprehensively surveys and researches the tort of neglig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on law legal system.  相似文献   

20.
鉴于主流的经济法既往研究过于倚重价值论范式及其所造成的对经济法实践操作能力的消极影响,本文立足于转型中围社会的“共时性”背景,选定其中一个非常具有社会影响和法律分析价值的农村民间金融个案一河北大午农牧集团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依循严格的法条主义的实证分析范式,探究了“三农”转型背景下农村民间金融所面临的司法制度困境。其深意在于通过对分别代表私法(民法)和公法(刑法、行政法)两种立场的控、辩双方论证思路的分析实证检视,尝试性地思考与回答了经济法对于类似制度困境的有效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