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首先提出并创立的,但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经验总结及其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就在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更加密切地协调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要求必须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思想理论工作者应大力倡导并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意识和观念,认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优势和特点,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四个方面.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在中国所蕴含与展现的特色问题,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准确把握其理论定位和实践创新,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自觉而积极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应有的贡献,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其中,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题中应有之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必将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是自觉的发展,而不是自发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必然表现为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道路自觉在于它在民主发展道路上兼顾了民主的效率与公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自觉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自觉就是自觉设计、选择和运用符合基本国情的民主制度,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抓住着力点,全面推进.论文着重阐明了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马克思晚年所关注的.马克思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提出了与他早期的世界历史理论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理论,从而为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指明方向.列宁进一步探索并初步对此进行了实践,邓小平最终完成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正确的科学的理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作为科学的理论,只能是相对真理而不能是绝对的真理.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矛盾的不断突显,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必将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的提出,都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论的理论内涵,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现代世界发展的一个新成果,他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形态向现代化形态的转变,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本质论与新社会主义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新的社会主义体制的创立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要在新的世纪在中国建立一个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新的社会主义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